《匠人》要探討的是一種基本的人性沖動:純粹為了把事情做好而好好工作的欲望。盡管匠人這個詞讓人聯(lián)想到一種隨著工業(yè)社會的到來而消失的生活方式,桑內(nèi)特卻認為,匠人的領域遠遠大于熟練手工勞動的范圍;今天的程序員、醫(yī)生、父母和公民都需要了解匠人精神的價值所在。
本書堪稱作者的*巨著,這位當代*的公共知識分子在書中探討了過去和現(xiàn)在的匠人的工作;他把身體勞動和倫理道德聯(lián)系起來,他質(zhì)疑當今公認的衡量工作好壞的標準。
理查德桑內(nèi)特在《匠人》中跨越了時空,從古羅馬的制磚工人到文藝復興時期的金匠,從巴黎的印刷社到倫敦的工廠,都是他筆下探討的對象。歷史在實踐和理論、技藝和表達、匠人與藝術家、制造者與使用者之間劃下了一道錯誤的界線;現(xiàn)代社會仍然沒有擺脫這種歷史遺存的折磨。但從前那些匠人的生活和他們的匠藝也揭示了一些使用工具、安排工作和思考材料的方法,進而為我們?nèi)绾卫眉寄軄碇笇钐峁┝烁鞣N可行的方案。
1.與哈貝馬斯、阿倫特齊名的研究公共生活的社會思想家;社會學、歷史學、心理學、哲學、藝術和城市管理學等眾多研究領域集大成者;黑格爾獎、格爾達亨克爾獎、特森諾獎等學術界權(quán)威獎項獲得者理查德桑內(nèi)特作品。
2.入選2015年度百道網(wǎng)中國好書榜Top100,《經(jīng)濟觀察報》秋季好書榜作品,《三聯(lián)生活周刊》《新京報》《東方早報》《北京晨報》《北京青年報》《人民日報》《深圳特區(qū)報》聯(lián)合推薦。
3.匠人只能專指手工業(yè)者嗎?能否把談情說愛、撫養(yǎng)子女、甚至治理國家,也視為一門匠藝?現(xiàn)代生活需要什么樣的匠人精神?
4.只要擁有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愿望,我們每個人都是匠人。
5.無法將雙手和大腦聯(lián)系起來,無法承認和鼓勵人們內(nèi)心有從事匠藝活動的欲望,是西方文明根深蒂固的缺陷。
潘多拉的盒子
漢娜阿倫特和羅伯特奧本海默
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差點觸發(fā)了核子大戰(zhàn);事發(fā)之后不久,我在街頭偶遇我的老師漢娜阿倫特。和其他所有人一樣,她為導彈危機感到震驚,但這次事件也證實了她最堅定的信念。此前幾年,她曾在《人的境況》中提出,工程師并非其自身造物的主人,其他物品的制造者亦是如此;超乎其上的政治學必須為體力勞動提供指導。她得出這種信念,是在1945年,那年洛斯阿拉莫斯計劃創(chuàng)造出第一批原子彈。在這次導彈危機中,連那些在二戰(zhàn)期間年紀尚幼的美國人也感到恐懼。當時紐約街頭寒風刺骨,但阿倫特毫不在意。她希望我能吸取正確的教訓:
制造事物的人往往并不理解他們正在做什么。
阿倫特這種害怕人類會被自身發(fā)明的器物反噬的心態(tài)在西方文化中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潘多拉神話。潘多拉是掌管發(fā)明的女神,她由宙斯派往人間,以對普羅米修斯的離經(jīng)叛道進行懲罰。赫西奧德在《工作與時日》中如此描繪潘多拉:
她有著令諸神大感頭疼的才能,每當打開那個充滿新奇事物的盒子(某些版本的傳說則認為是罐子),她就會在人類中散布痛苦和邪惡。在希臘文化的發(fā)展過程中,希臘人民越來越相信潘多拉代表著他們的本性中的某個元素;以人造事物為基礎的文化難免有自食其果之虞。
這種危險的肇因可能是人類某種近乎純真的天性:
世間男女總是受到新奇事物引誘,他們抑制不住興奮之情和好奇之心,于是創(chuàng)造出一個站不住腳的觀點,認為打開盒子是一種無關乎善惡的行為。說到這種最早出現(xiàn)的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阿倫特其實可以援引洛斯阿拉莫斯計劃的領導者羅伯特奧本海默在其日記里所寫的一段話。奧本海默曾經(jīng)如此自我安慰:
每當看到某種在技術上很誘人的東西,你會迎頭趕上,把它做出來;只有等到成功以后,你才能夠去爭辯這種東西可以干什么用。原子彈的情況也是如此。
在詩人約翰彌爾頓筆下,亞當和夏娃的傳說和這個故事差不多,也是一個關于好奇心會引發(fā)危險的寓言,只不過奧本海默的角色由夏娃扮演了而已。在彌爾頓那首極其重要的基督教長詩里,導致人類自我傷害的并非對性的渴求,而是對知識的熱望。潘多拉的形象在現(xiàn)代神學家萊因霍爾德尼布爾的作品中依然若隱若現(xiàn);尼布爾認為,看到事情也許可以完成就忍不住想試試正是人類的本性。
作者簡介
理查德桑內(nèi)特(Richard Sennett),當代著名社會學家和思想家,曾任紐約大學、倫敦政治經(jīng)濟學院教授,目前擔任劍橋大學社會學系杰出訪問教授,因其在社會學、城市規(guī)劃研究等方面的杰出貢獻,屢獲黑格爾獎、斯賓諾莎獎、格爾達·亨克爾獎和特森諾獎等國際獎項。他的主要著作有:《19世紀的城市》(1969)、《階級中隱藏的傷害》(1972)、《眼睛的良心》(1990)、《公共人的衰落》(1976)、《肉體與石頭西方文明中的身體與城市》(1994)、《不平等世界的尊敬》(2003)、《新資本主義的文化》(2006),以及三部小說。
譯者簡介
李繼宏,2003年畢業(yè)于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其學術論文見于《社會學研究》、《人文雜志》、《廣東社會科學》等刊物,另譯有《小王子》、《與神對話》、《瓦爾登湖》、《追風箏的人》等各種體裁的圖書三十余部,曾任英國伯明翰大學莎士比亞研究所訪問學者,目前擔任加州大學爾灣校區(qū)(UC Irvine)英文系客座研究員。
致謝……001
序章作為自身制造者的人類……001
第一部分匠人……001
第一章煩惱的匠人……003
第二章作坊……041
第三章機器……074
第四章物質(zhì)意識……117
第二部分匠藝……149
第五章手……151
第六章形象的說明書……182
第七章刺激性工具……197
第八章阻力與模糊……221
第三部分匠藝活動……247
第九章質(zhì)量至上的工作……249
第十章能力……278
結(jié)語哲學作坊……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