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安得耳與海洛的故事》來源于古希臘神話:海洛是阿佛洛狄忒的女祭司。勒安得耳每晚游過達達尼爾海峽與她相會。海洛每晚用火炬為勒安得耳指路,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火炬被暴風吹滅,勒安得耳因迷路而被淹死,海洛悲痛交集也隨即跳海。就像《哈扎爾辭典》有陰陽本一樣,《風的內側》這部充滿幻想的抒情小說也有著一個特殊的漏斗型結構,它由兩個傳奇故事組成。書的前半部,按一般書籍的慣例,講海洛的故事。把書翻個面,再從頭開始,就是勒安得耳的故事。這二人的故事,由希臘神話的片段串聯(lián)在一起。帕維奇的勒安得耳出生在17世紀,是一位往來于貝爾格萊德和君士坦丁堡的貿易商人。他受感召當了修道士,后來他在貝爾格萊德的薩瓦門造了一座神奇城堡,獲得很高的名望。由于奧地利和土耳其軍隊的燒殺搶掠,此地風景逐漸變得荒涼,勒安得耳也在一場血腥戰(zhàn)斗中被殺害了。海洛的故事則發(fā)生在1920年至1930年間,講述一位塞爾維亞化學系女生最后被妒火中燒的戀人殺害。和勒安得耳一樣,海洛也預感到了自己的死亡。帕維奇以嫻熟的技巧將塞爾維亞的許多神話元素融入到這個故事中。
【編輯推薦】1.《哈扎爾辭典》《魚鱗帽艷史》作者帕維奇又一部神秘力作,腦洞愛好者的曠世奇書。
2.本書有兩個封面和兩個開頭,文學巨擎帕維奇重新演繹希臘神話。
3. 一部純愛悲劇,在平行宇宙里與希臘神話人物同名的這對男女,遭遇比海洛與勒安得耳更悲慘的命運。
4.帕維奇迄今最神秘的一部小說,展現(xiàn)平行時空中古希臘神話另一種可能性。
5.那對不幸戀人海洛與勒安得耳的著名故事,被作者安排在貝爾格萊德發(fā)生。同一地點、不同時期的海洛與勒安得耳,穿越了時光海峽,彼此邂逅相遇。
6.讀者能從男女不同視角來閱讀此書,無論是從封面(海洛的故事),還是從背面(勒安得耳的故事,其實也是另一個封面),都能接近小說的中心。無論從哪個方向開始探索,兩位情人在形式與內容上都融為了一體,最終相逢于書本中央。
7.此書形式如同一棟建筑,前門后門以陰陽作為區(qū)分(帕維奇的慣用做法)皆可進入,兩個故事的內容借由時間的漏壺相互滲透,帕維奇每本書都在形式上玩出了花樣。
【作者簡介】米洛拉德帕維奇(1929-2009)
塞爾維亞作家,文藝學家,哲學博士,貝爾格萊德大學教授,塞爾維亞科學和藝術院院士,全歐文化學會和全歐科學與藝術家協(xié)會成員。曾被美國、歐洲和巴西的學者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代表作《哈扎爾辭典》開創(chuàng)了辭典小說的先河。1967年發(fā)表了詩歌《羊皮紙》。1971年發(fā)表的長詩《月長石》奠定了他在前南斯拉夫文壇的地位。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鐵幕》(1973)、《圣馬克的馬》(1976)、《青銅器》(1979)、《俄羅斯狼獵犬》(1979)、《貝爾格萊德故事新編》(1981)、《翻過來的手套》(1989);詩歌散文集《最后時刻的靈魂谷》(1982);長篇小說《哈扎爾辭典》(1984年獲南斯拉夫最佳小說獎)、《茶繪風景畫》(1988年獲南斯拉夫最佳作品獎)、《風的內側,或關于海洛與勒安得耳的小說》(1991)。近作有劇本《永恒之后的一天》(1993)、長篇小說《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戀》(1995)、短篇小說集《魚鱗帽艷史》(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