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書我該怎么辦?:班主任工作疑難問題解決方略是《班主任》雜志金牌欄目我該怎么辦十年精華的集結,聚焦中青年班主任實際工作中常會遇到的問題和困惑。每本書聚焦每個主題下老師們關心的10個問題,從現象分析、理論闡釋、觀點展現、案例支持、小貼士等維度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為老師們提供了實用、系統(tǒng)的班主任工作問題解決手冊。家校溝通與合作是班主任的重要職責,也是令很多班主任頭疼的問題。
本書針對班主任在家校溝通方面經常出現的10種疑難問題,比如溝通不暢、家長不信任不配合班主任、家長只關心成績、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等問題,進行了具體細致的分析。對每一個疑難問題,作者既給出了優(yōu)秀班主任精彩鮮活的實踐妙招,又提供了教育專家高屋建瓴的理論引領。閱讀本書,班主任可以從中汲取智慧,做好家校溝通與協(xié)調,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地促進班級發(fā)展和學生健康成長。
打牢班級的信任基礎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耿申
中小學班主任工作幾乎是純粹的實踐工作。實踐需要理論指導是一種籠統(tǒng)的說法。這種說法是正確的,但對于每天忙碌在不斷出現問題、必須立即解決問題的班級管理實踐中的班主任來說,尤其是對于初入教職就擔任班主任的教師來說,正確卻無用。因為理論的遠水并不能解決當下的干渴。班里每天都會遇到問題,遇到問題時我究竟該怎么辦,這才是他們需要的。有些人面向市場的嗅覺很敏銳,所以書店里擺滿了專門向班主任提供如何解決問題的各種妙招、竅門、秘籍、戰(zhàn)術、招法類的書籍。這類書籍有一個特點,非常像中醫(yī)的經方,可幫助不方便就醫(yī)的病人自我判斷病癥后自己抓藥服用,故而也可稱其為藥方類書籍。然而,書到手后許多教師又會暗自存疑:為什么那么好的招法在我這里不好用呢?是我水平低還是這些招法有問題?
平心而論,這些招法(藥方)本身并無太多問題。問題出在越是看起來實用的招法,作為一種教育經驗,越是離不開其所產生的實踐情境的框架性加持。就班主任工作經驗來說,情境對經驗(技巧)的加持程度與該經驗(技巧)看起來是否更加實用成正比,與讀者實際應用的有效程度成反比。即是說,當情境加持程度為滿格時,人們便無法否認其百分之百的有效性,但其更換情境的可借鑒性;當情境加持程度減少為半格時,其操作有效性會打折扣,但其指導的廣泛性則會增強;當情境加持程度消減為零時,其操作性便也隨之變?yōu)榱,但其普遍性指導價值卻會增至,這通常被稱為理論。
班主任每日每時都會遇到許多亟待解決的棘手問題,我該怎么辦因此也就成為每位班主任每天都揮之不去的問題。對這個問題可從三方面來分析:一是我,二是該,三是辦。我是實踐者,是他人經驗的借鑒應用者,有著與經驗提供者不同的實踐情境、個人經歷和個性風格。該同時存在兩個方向:首先是理想方向,指依據教育理想,讓學生得到限度的發(fā)展;其次是恰當方向,指適應目前工作需要,把問題處理妥當。辦是實操,指按崗位職責要求,切實解決當下棘手問題。三方面中,我關鍵。離開了我,便無法評價一個經驗的推廣應用是否有效;離開了我,也無法準確評價該的方向和辦的目標(問題的棘手程度與我密切關聯)。由于我是隨著經歷和經驗的累積而不斷發(fā)生變化的,因此,該的方向和辦的目標也都會隨之不斷發(fā)生變化而絕不會停滯在一個水平上。
以我為核心來看該怎么辦,至少包含三個層次的意思。
層是求助,尋求方法、技術的支持,所針對的大都是具體問題的處理。該層次的需求者多為以初任班主任為主的年輕教師。他們急切需要前輩們就帶有常識性的問題給予常規(guī)性方法、技術層面的操作建議。由于此類問題每天都會遇到,數量太多,導致在正式場合反而不好意思提問,他們需要的是藥到病除的效率和效果,因此藥方類書籍中的經驗技巧就成為他們的案頭。這類方法、技術在常識性問題情境下,對于初任班主任還是很有幫助的。只是,越好用的方法、技術,通常越具有很強的情境局限性,脫離具體情境的方法分享,同樣具有應用的局限性,出現好的招法在我這里不好用的情況就在所難免了。
第二層是追問,尋求的是超越具體方法與技術的原則、原理性的概括,所針對的是經驗的總結提煉和改造應用問題。該層次的需求者,多為具有一定實踐經驗積累的班主任。他們經歷過很多教訓,也從教訓中汲取了相當的經驗。他們希望能夠對曾經的教訓和經驗進行理性盤點,希望獲得超越具體方法與技術的原則、原理性認知。對案頭藥方類的經驗技巧,開始進行批判性閱讀,嘗試剝離藥方背后的情境以及個性化背景的框架性加持,進入了原則、原理性思考層面。經過批判性追問的該怎么辦的建議,通常就具備了較為普遍的借鑒、參考和應用價值。
第三層是反思,尋求的是適應普遍情境的通用解決思路,所針對的是班主任工作的原理和理論問題。該層次的需求者多為經驗、教訓都非常豐富也非常突出的班主任。豐富,指數量足夠多;突出,指經驗和教訓都足夠深刻。正如一位優(yōu)秀班主任所言:每位優(yōu)秀班主任都曾經毀過一個班。他們的思考深度已經遠遠超出了原則層面的追問,觸及對人性、對教育價值、對世界觀的思考,也觸及對多元、多階、多輪問題的思考。他們進入的是現代教師成長發(fā)展所應達到的實踐反思的高階思維境界。他們對青年教師提問的回答,通常是以思路而非技巧的方式展現,而且至少會提供兩種以上的解決思路,用方法、技術的表述方式,大致相當于說:不僅可這么辦,也可那么辦,甚至還可通過如此這般的方式這樣辦。
這種解決思路其實已經進入了理論層面,理論層面的怎么辦建議具有普遍適用性。如果能從我該怎么辦這套書的案例中讀出上述三個層次的內容,說明讀者已具有了實踐反思的高階思維品質。到達這個層次的讀者,也許會得出一個更為簡潔的結論:班級信任關系是一切問題的根源、一切工作的起點、一切問題解決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