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教育心理學》是我們了解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入門讀物,主要圍繞如何幫助兒童形成健康的人格這一核心問題來展開。書中對兒童人格構成做了全面、透徹的分析,揭示兒童說謊、懶惰、孤僻等問題行為的心理根源,為父母和教師理解孩子的行為和進行具體的矯正提供了更科學的策略,對幫助兒童培養(yǎng)獨立、自信、勇敢的品質,具有非凡的教育意義。
本書作者是個體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現(xiàn)代自我心理學之父阿德勒,他吸收叔本華的生活意志論和尼采的權力意志論,對弗洛伊德學說進行了改造,對后世西方心理學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書是阿德勒兒童教育理論集大成之作,是現(xiàn)代教育理念奠基式作品,正面管教等許多教育思想都受其影響。它為萬千父母提供科學、高效的育兒策略,暢銷90年來,幫助全世界無數(shù)家長和老師指引孩子健康成長。
本書是專為父母和老師打造的兒童教育手冊,書中對兒童人格構成做了全面透徹的分析,揭示兒童一系列問題行為的心理根源,為父母和教師提供了更科學的矯正策略。
本書是完整全譯本,對原書進行逐字逐句的翻譯解讀,百分百還原阿德勒思想精華,同時對全文進行反復通順,力求簡單易懂。
精選阿德勒享譽世界的經(jīng)典名作,組成阿德勒心理學全集:《自卑與超越》 《人性心理學》 《心理學與生活》 《兒童教育心理學》。全新設計,精美包裝,用紙精良,是閱讀和收藏的佳作。
再過100年,都不會過時的教育思想
古希臘的雅典有一座有3000多年歷史的神廟德爾菲神廟,那里專門供奉著太陽神阿波羅。在神廟的一根古柱上刻著幾個字:人啊,認識你自己。這是蘇格拉底鐘愛的格言。作為成人,我們認識自己、審視自己就已經(jīng)足夠困難,但我們同時還肩負著認識兒童、引導兒童的責任。世界上沒有問題兒童,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離不開父母正確的教育方式,因此父母急需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心理,并給予他們一定的關注和正向引導。
孩子的每一個行為都能反映出他的整個人格,這種人格的統(tǒng)一性使孩子以一致和協(xié)調的方式做出反應,也使自己形成不同于他人的個性特征。我們只有展開孩子的整體生活畫卷,才能很好地解讀孩子的某些具體行為,如口吃、說謊、罵人等。但很多父母和教育者很容易忽略這一事實,總是過分地夸大孩子行為的不恰當,迫切地想糾正孩子的行為,卻沒有觸及問題的真正根源。過去的重要事件會影響孩子現(xiàn)在的行為表現(xiàn),如果我們沒有了解孩子的過去,就無法使孩子發(fā)生根本性的改變。這就好比我們試圖從整個旋律中剝離出來幾個單獨的音符來理解,這種做法是不恰當?shù)摹?/p>
另外,阿德勒認為所有的孩子都有追求優(yōu)越感的欲望,這種追求與我們與生俱來的自卑感直接相關。如果我們感覺不到自卑,也就不會產(chǎn)生任何超越現(xiàn)實的欲望。所以,自卑和優(yōu)越感是同一個心理現(xiàn)象的兩個基本面,自卑是驅使我們追求優(yōu)越感的動力。過分自卑或者過分追求優(yōu)越感都會給個體帶來極大的傷害,只有兩者在一定范圍內(nèi)保持平衡,才能有相對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否則過度的自卑會讓我們喪失勇氣,為自己的需要設置很多障礙和限制,并陷入習得性無助的無力中,終走向穩(wěn)固的自卑情結。過分追求優(yōu)越感也會讓我們有沉重的心理壓力,執(zhí)著于個人表面的成功和優(yōu)越感,甚至會嫉妒、中傷、貶低比自己優(yōu)秀的人。
我們已經(jīng)看到,每個孩子都有追求優(yōu)越感的動力,那么父母應該怎樣引導孩子將這種追求引入正確之路呢?答案是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情感。也就是說,要去做那些對個人有價值的、符合社會利益標準的事情。在阿德勒看來,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一個有健康人格、有社會情感的孩子。為了讓孩子有更強的社會適應能力,父母的重要責任就是引導孩子將興趣從個人身上擴展到其他人身上,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并且思考個人和社會生活的三個基本問題。
個問題是社會關系,也就是人與人相處的關系,包括對友誼、誠實和忠誠等概念的理解;第二個關系是如何利用自己的生命,也就是人與社會共生的關系,包括想在社會勞動分工中擔任什么角色、想要從事什么職業(yè)、想要獲得什么社會地位;第三個關系是兩性關系,也就是愛情和婚姻,包括對異性的態(tài)度、對感情的看法等。對這三個問題的回答代表一個人的生活目標,決定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并反映在個體的具體行動中?傊,父母對孩子進行引導和教育的過程是培養(yǎng)社會情感的時機,孩子能逐漸養(yǎng)成自己的生活風格,培養(yǎng)與人和外界環(huán)境打交道的方式。
《兒童教育心理學》是我們了解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的入門讀物,也能為父母和教育者理解孩子的行為以及為矯正孩子不當?shù)男袨樘峁└茖W的視角。他的育兒理念讓很多養(yǎng)育專家深受啟發(fā),比如正面管教的提出者簡·尼爾森、民主育兒的提出者魯?shù)婪、被討厭的勇氣的提出者岸見一郎等。不管是哪一種育兒理念,終的歸宿都是確保孩子不會失去勇氣,能夠獲得直面生活的勇氣和信心,永遠行走在追求優(yōu)越感的路上。
吳清波
廈門心理咨詢師協(xié)會副會長、好心晴讀書會創(chuàng)始人
作者簡介: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奧地利精神病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個體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是精神分析學派內(nèi)部個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系的心理學家,在進一步接受了叔本華的生活意志論和尼采的權力意志論之后,對弗洛伊德學說進行了改造,將精神分析由生物學定向的本我轉向社會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學,對后來西方心理學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著有《自卑與超越》《理解人性》《心理學與生活》等多部經(jīng)典著作。
譯者簡介:
周玉瑩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學校咨詢專業(yè)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心理健康、積極心理學。譯者擁有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對兒童心理有深入研究,曾翻譯過多部教育心理學專著。
章 引言/ 1
第二章 人格的統(tǒng)一性/ 15
第三章 追求優(yōu)越感及其教育意義/ 25
第四章 引導追求優(yōu)越感的努力/ 43
第五章 兒童的自卑感/ 55
第六章 兒童的發(fā)展:預防自卑情結/ 67
第七章 兒童的社會情感及其發(fā)展障礙/ 81
第八章 兒童在家庭中的地位:情境與補償心理/ 97
第九章 新環(huán)境是對兒童準備工作的考驗/ 105
第十章 學校教育與問題兒童/ 117
第十一章 外界環(huán)境對兒童發(fā)展的影響/ 135
第十二章 青春期和性教育/ 149
第十三章 教育的失誤/ 163
第十四章 對父母的教育/ 173
附錄一 個體心理學調查問卷/ 181
附錄二 五個案例及評注/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