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的誕生》一書主要從兩個問題出發(fā),其一是探究人類文化的本質(zhì),指出現(xiàn)代文化所存在的弊病,其二是探討生命存在的意義。尼采在書中提出了日神和酒神的二元對立。他認為希臘悲劇源于酒神世界觀和日神世界觀的碰撞,對希臘悲劇的本質(zhì)做出了不同的、全新的解釋。而書中提到的日神代表的是一個理性的幻象世界,為人們制造美好表象,減輕存在所帶來的痛苦,免于直面殘酷的現(xiàn)實。而酒神所對應的是非理性的、放縱的現(xiàn)實世界,讓人們在迷醉中回歸自然本體,歸于原始的統(tǒng)一。尼采所要尋找的是兩者之間的一種平衡,唯有藝術世界方能維持此種平衡,而悲劇藝術也可成為解救存在之痛的良藥。
★《悲劇的誕生》為德國哲學家尼采經(jīng)典代表作之一,寫于1870-1871年間。
★尼采借用了日神阿波羅和酒神狄奧尼索斯這兩個希臘神話形象來傳達自己的藝術觀和藝術理想。
★在希臘神話中,日神阿波羅和酒神狄奧尼索斯都與藝術息息相關,卻都代表著截然不同的兩種藝術形式,同時也在以不同的方式盡可能拯救著人世間的悲劇。
★尼采在《悲劇的誕生》中賦予古希臘神話中的日神與酒神以強烈的象征意義,同時并對蘇格拉底科學樂觀主義為特征的現(xiàn)代文化做出了批判。
這本《悲劇的誕生》的思想或許會引發(fā)擔憂、不安和誤解(大眾的審美總是這么難以揣測),為了避免此情況,同時為了能用同樣沉思的喜悅心情來寫此書的前言在這美好而振奮人心的時刻,此心情記錄在了每一頁上,現(xiàn)在我正想象著你,我尊敬的朋友,收到此書的那一刻。我看到,你也許是在下著雪的冬夜里散步回來,端詳扉頁上被解放的普羅米修斯時,讀著我的名字,立刻就確信,不論此書要寫些什么,作者定有一些嚴肅、緊迫的話要說,而他一邊這么想著,一邊面對面似的不停與你交談,仿佛只會記下適合當面交談的內(nèi)容。要是如此,你會記起,你正在寫文章紀念貝多芬的輝煌之時,也就是在剛剛爆發(fā)的戰(zhàn)爭的驚恐和嚴肅氛圍之中,我正在集中精神構(gòu)思這些想法。然而,如果有人把這種冥思苦想,與愛國主義的興奮和審美的放縱,或勇敢的嚴肅和輕松的游戲相對立,他們可就理解錯了;如果他們認真讀了這本書,就會發(fā)現(xiàn)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明白我們關注的是與德國有關的嚴肅問題,并將其看作旋渦和轉(zhuǎn)折點,置于德國希望的中心。然而,他們也許會覺得這樣對待美學問題的態(tài)度過于嚴肅,認為受到了冒犯,因為他們只把藝術看作調(diào)劑的余興節(jié)目,在生命之嚴肅面前,就像是可有可無的跳梁小丑就像是沒有人知道,這與生命之嚴肅相比,根本算不得什么。那么請這些嚴肅的人聽好:我堅信藝術是的任務,而生命真正的形而上學活動是建立在共識之上的,我要把這部作品獻給這位男子,這位與我有共識、我緊緊跟隨的崇高先驅(qū)者。
尼采(18441900)德國哲學家。尼采對于后代哲學的發(fā)展影響極大,尤其是在存在主義與后現(xiàn)代主義上。他的寫作風格獨特,語言常常晦澀難懂。代表作有《悲劇的誕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等。尼采在著作中對宗教、道德、現(xiàn)代文化、哲學、以及科學等領域提出了廣泛的批判和討論。
譯者簡介:
潘秀珍,北師大外文學院翻譯碩士,擅長文學、哲學等領域的翻譯,多次參與大型翻譯項目,協(xié)作完成聯(lián)合國外交文件翻譯,在校期間參與了國家科研項目,致力于中華典籍翻譯語料庫云平臺構(gòu)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