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悠久而漫長的歷史,積淀了中華民族獨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無數(shù)古圣先賢、風流人物、仁人志士對自然、人生、社會的思索、探求與總結(jié),而且一路下來,薪火相傳,因時損益。它不僅是中華民族智慧的凝結(jié),更是我們道德規(guī)范、價值取向、行為準則的集中再現(xiàn)。千百年來,中華文化融入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液,鑄成了我們民族的品格,書寫了輝煌燦爛的歷史。中華文化與西方世界的文明并峙鼎立,成為人類文明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凡此,我們稱之曰“國學”,其目的在于與非中華文化相區(qū)分。中華民族之所以歷經(jīng)磨難而不衰,其重要一點是,源于由國學而產(chǎn)生的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梢哉f,中華民族之所以是中華民族,主要原因之一乃是因為其有異于其它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
概而言之,國學包括經(jīng)史子集、十家九流。它以先秦經(jīng)典及諸子之學為根基,涵蓋兩漢經(jīng)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并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shù)體系。觀其構(gòu)成,足見國學之廣博與深厚?梢赃@么說,國學是華夏文明之根,炎黃兒女之魂。
從大的方面來講,一個沒有自己文化的國家,可能會成為一個大國甚至富國,但絕對不會成為一個強國;也許它會曇花一現(xiàn),但絕不能永遠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而一個國家若想健康持續(xù)發(fā)展,則必然有其凝聚民眾的國民精神,且這種國民精神也必然是在自身漫長的歷史發(fā)展中由本國人民創(chuàng)造形成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華巨龍的躍起騰飛,離不開國學的滋養(yǎng)。從小處而言,繼承與發(fā)揚國學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同樣舉足輕重,迫在眉睫。國學之用,在于“無用”之“大用”。一個人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賣干他的思維方式.而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的成熟亦決非先天注定,它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圍中形成的。國學作為涵蓋經(jīng)、史、子、集的龐大知識思想體系,恰好能為我們提供一種氛圍、一個平臺。潛心于國學的學習,人們就會發(fā)現(xiàn)其蘊含的無法窮盡的智慧,并從中領略到恒久的治世之道與管理之智,也可以體悟到超脫的人生哲學與立身之術(shù)。在現(xiàn)今社會,崇尚國學,學習國學,更是提高個人道德水準和建構(gòu)正確價值觀念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國學熱正在我們身邊悄然興起,令人欣慰。更可喜的是,很多家長開始對孩子進行國學啟蒙教育,希望孩子奠定扎實的國學根基,以此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欣喜之余,我們同時也對中國現(xiàn)今的文化斷層現(xiàn)象充滿了擔憂。從“國學熱”這個詞匯本身也能看出,正是因為一定時期國學教育的缺失,才會有國學熱潮的再現(xiàn)。我們注意到,現(xiàn)今的青少年對好萊塢大片趨之若鶩時卻不知道屈原、司馬遷為何許人;新世紀的大學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卻看不懂簡單的文言文。這些現(xiàn)象一再折射出一個信號:我們社會人群的國學知識十分匱乏。在西方大搞強勢文化和學術(shù)壁壘的同時,國人偏離自己的民族文化越來越遠。弘揚經(jīng)典國學教育,重拾中華傳統(tǒng)文化,已迫在眉睫。
本套“國學經(jīng)典”叢書的問世,也正是為弘揚國學傳統(tǒng)文化而添磚加瓦并略盡綿薄之力。本人作為一名大學教師,從事中國文化史籍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有年,對國學文化及國學教育亦可謂體晤深刻。為了完成此叢書,我們從搜集整理到評點注譯,歷時數(shù)載,花費了一定的心血。這套叢書集傳統(tǒng)文化于一體,涵蓋了讀者應知必知的國學經(jīng)典。更重要的是,叢書盡量把艱難晦澀的傳統(tǒng)文化予以通俗化、現(xiàn)實化的演繹,并以大量精彩案例解析深刻的文化內(nèi)核,力圖使國學的現(xiàn)實意義更易彰顯,使讀者閱讀起來能輕松愉悅和饒有趣味。雖然整套書尚存瑕疵,但仍可以負責任地說,我們是懷著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情厚誼和治學者應有的嚴謹態(tài)度來完成該叢書的。希望讀者能感受到我們的良苦用心。
誡伯禽
弟子職
臨終誡子
庭訓
論勞逸
遵命教子
母訓
訓子語
曾子殺彘
將沒誡弟子
手敕太子
誡子書
遺訓
誡子歆書
告兄子言
臨死誡諸子
誠子言
九誡
誡兄子嚴、敦書
遺令子實
訓子
勉子
誡兄子書
誡子益恩書
女訓
遺令書
誡子書
誡諸女及婦
諸兒令
遺令
遺詔敕后主
誡子
誡子書
誡外生書
誡子
誡子言
誡弟偉
臨終遺言
誡子書
家誡
誡子侄文
誡子
誡子
卻子言
誡子語
誡子書
家誡
責子書
勖諸子
與子儼等疏
庭誥
誡江夏王義恭書
遺令敕諸子
誡子書
為書誡子崧
誡子孫
誡子
枕中篇
幼訓
誡子
臨終誡二子
顏氏家訓
教子言
母訓
誡吳王恪書
誡皇屬
帝范·納諫篇
帝范·崇儉篇
遺訓
臨終誡子
母訓
誡諸王皇親敕
遺令誡子孫文
誡子結(jié)
送外甥鄭灌從軍
守政帖
又示宗不武
宗不武生日
誡諸子
符讀書
狂言示諸侄
誨侄等書
留海曹師等詩
貽諸弟子砥石命
誨子弟言
金縷衣
柳氏家訓
誡子孫
告諸子及弟侄
誡子孫
教子學父
家誡二則
名二子說
教子吟
贈外孫
訓子孫文
訓儉示康
與子由弟二則
家誡
實柜秸
與子寅書
石林家訓
家訓
家訓筆錄
童蒙訓
與長子受之
冬夜讀書示子聿
送子龍赴吉州掾
示兒
教子語
袁氏世范
辨忘錄
三字經(jīng)
臨終遺子書
鄭氏規(guī)范
示冕
寄從子希哲
誡子弟
示師言
訓蒙歌
贛州書示四侄正思等
家訓
與二弟正之
示兒書
示季子懋修書
高氏家訓
示奏兒
訓子
寄訓子弟
溫氏母訓
示兒
示子侄
訓子侄
朱子治家格言
與子侄
摘韓子讀書訣課子弟
為學一首示子侄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
給四侄鐘杰書
示啟銓
給弟香亭書
寄內(nèi)子
再示知讓
家書
弟子規(guī)
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
讀書吟示兒耆
諭紀鴻
與陶少云書
諭兒書
與次女繡孫
與子書
與四子嚴璇書
遺囑
答客誚
給兒子黃大能的
座右銘
論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