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奏
炮轟全國統(tǒng)一高考體制
中國語文高考和美國托福試題模式的流毒
第一編 高考語文試卷追擊
具體分析和演講文體——評2019年高考作文題
從抽象思辨中提煉二元對立面——2018年高考作文題點評
二元對立和多元要素的系統(tǒng)化——談2017年高考作文題
在二元對立和多元有序之間——評2016年高考作文題
關鍵在于命題者的哲學、邏輯和語言修養(yǎng)——2015年高考作文試題隨機個案微觀分析
堅持理性思維導向,注意抒情邏輯的局限——評2014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題
理性思維導向及其對抒情性思維的超越——2014年高考作文題縱評
議論文的抽象思辨苗頭——2013年高考作文題評析
超越抒情,突出理性分析——2012年高考作文題評析
理性分析:立論的基礎——2012年高考作文題評析
從抒情文體向議論文體的歷史過渡——2011年高考作文題縱橫談
對立統(tǒng)一模式命題的突圍和退守——2010年高考作文命題縱論
從偏重感性抒情走向理性分析——評2010年高考作文題兼論關鍵概念的嚴密和統(tǒng)一
靜悄悄的變革:作文加到80分——評2009年高考語文試卷
中西文化的情智差異和中國高考作文命題的嬗變——2009年高考作文題評議
從作文命題看中國與西方之差距——評2008年高考作文題
從感性詩化向智性分析深化——評2007年高考作文題
語文高考試卷的閱讀題和對話原則——兼評2006年高考語文試卷
貼近生活和假定性想象——評2006年高考作文題
高考作文題的歷史回顧和前瞻——兼評2005年高考作文題
從半自主到自主——評2004年全國11省自主高考作文命題
一首古典詩歌試題的“參考答案”暴露出來的問題——評2003年高考語文試卷
重新學習,迎接挑戰(zhàn)——2003年高考作文命題動向
2002年全國高考語文試卷的幾個問題
2001年全國高考語文試卷批判
第二編 敘事與抒情:從貼近自我到在想象中超越自我
貼近生活、貼近自我、超越自我——據(jù)在上海寫作峰會上的演說記錄整理
從王立根《作文智慧》談保護童趣
從俞發(fā)亮《讀寫一體化探索》談“尋找自我”
南帆7歲時的作文
童趣的樣本:一個13歲孩子的作文
從找到自己的感知到找到自己的語言——讀一位高中生的作文
從找到自己的感知、語言到找到自己的思想——推薦福州一中林鎣同學的文章
讓個性在想象中飛揚起來——讀德化一中優(yōu)秀作文集
一個才氣沒有被扼殺的中學生——青春感覺中的哲理思索
不倫不類的比喻構成幽默的諧趣——為“響屁”一辯
辭采華茂為什么不著邊際?
樸實無華為什么獲得高分?
才華橫溢的文章為什么評價懸殊?
古文流暢為什么不能破格錄取?
華麗辭藻中的“靡靡之音”?
作文批改和教師的原創(chuàng)性語言素養(yǎng)——評改兩篇中學生作文
和一位語文老師交談修改一篇作文的對話
第三編 議論文寫作:具體分析為綱
議論文“三要素”的有限合理性和局限性
用具體分析統(tǒng)率“三要素”
具體分析:尋找黑天鵝——抒情和議論在邏輯上的矛盾
從兩篇高考滿分作文看“三要素”的流弊
片面立論和全面立論——點評兩篇高考優(yōu)卷作文
片面立論和語錄堆砌——從一篇高考優(yōu)卷作文談“名人開會,名言薈萃”應試作文模式的弊端
論述嚴密:關鍵詞嚴密貫串
第四編 演講稿寫作:三方信息的高度交流
演講稿的寫作
演講稿的文體特點
附錄
作文教學的癥結——孫紹振教授訪談
辯證思維:高考作文命題與寫作的靈魂——孫紹振訪談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