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于基礎教育森林:教育實踐沉思對話錄(人民教育家、改革先鋒于漪老師全新力作)
定 價:58 元
我就是一塊鋪路石,是實實在在的草根教師,一直站在課堂上與學生同呼吸、共命運。什么是教育?我認為,作為教師,就是育人,就是引領孩子走一條健康、正確的人生之路。于漪改革先鋒 于漪引領新時代教師在基礎教育實踐中砥礪前行《穿行于基礎教育森林:教育實踐沉思對話錄》是青年教師黃音與于漪老師展開的一場兩代教師的對話。促膝交談中,于漪老師回顧了數(shù)十年教育實踐的風風雨雨,剖析了種種教育理念,回答了青年教師關切的諸多問題。教育,是青少年生命涌動、生命成長的時代之歌。兩代教師的對話讓我們看到時代背景下濃縮的教育情境片段,感受到教育實踐過程中的困惑與憂思,體驗到為破解難題而奮斗不息的精神力量,領悟到經過時間檢驗催人奮進的教育哲思。憶往昔,看今朝,自省自勵,牢記初心,守護教育者的尊嚴。
人民教育家、改革先鋒于漪老師全新力作,以對話錄的方式,談教育思想和傳承,回答青年教師關切的問題,引領新時代教師砥礪前行。書中,于漪老師回顧數(shù)十年的教育實踐,總結自己的教育思想,回答青年教師關切的問題。一種精神煥發(fā)的教育景象于漪老師談如何成為時代的偶像愛是學生成長的基本需要于漪老師談育人課堂教學是教師安身立命之本于漪老師談課堂教學語文教育是民族文化之根于漪老師談語文教育追求理想的教育境界于漪老師談辦學治校引領新時代教師在基礎教育實踐中砥礪前行于漪老師談教師專業(yè)成長《穿行于基礎教育森林:教育實踐沉思對話錄》全書在兩代教師的對話中展開,是老一輩教師對年輕教師的傳承與期待,亦是青年教師在傳承中追問并思考。溯源明辨,重塑教育自信,精神煥發(fā),追求教育真諦。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中國這句古話足以說明樹人的艱辛,樹人的高難度。就基礎教育而言,樹人的工作就是給人打基礎,把根扎正、扎牢、扎深,助他一輩子青枝綠葉,生意盎然。這份工作不僅影響個人的成長,更影響家庭、民族、國家的未來,貌似平凡,實質偉大;A教育由于其普及性,面廣量大,猶如茂密的森林,廣袤遼闊,品種繁多,高聳低垂,各盡其性,各呈其態(tài),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在這片綠意蔥蘢、美景如畫的森林中,一代代護林人為之奉獻畢生精力,我也是其中小小的一員。 擔任過中學和中等師范學校的任課老師,擔任過中學和中等師范學校的班主任、教研組長、年級組長、教務副主任,還擔任過十年有余的師范學校校長。教過高中歷史,最后落戶于語文學科。教過師范生、高中生、初中生,聽過小學各門課,接觸過各個層面的學生。 暑期支教赴邊疆及貧困地區(qū),黑龍江大慶,湖南省土家族自治州吉首。遠程教育上海與內地、新疆開通,首場主講,與當?shù)亟處熁咏涣。參加教育部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語文課程標準及各套語文教材的審查,主持或參加各層面語文中青年優(yōu)秀教師的培訓,參加省市或全國眾多的學生語文活動。 一個甲子以來,穿行在基礎教育森林中,風雨兼程,奮力向前。而今駐足回望,仍然心潮澎湃,情絲萬縷。學生的健康成長、個性發(fā)展,教師的專業(yè)精湛,潛能發(fā)揮,教育質量的全面、持續(xù)提升,依舊是我一輩子的牽掛。 沉思數(shù)十年的教育實踐,利弊得失互現(xiàn),愧意常涌向心頭,真是有說不盡的千言萬語,萬語千言,談論就從這兒開始吧。 教育教人成人 教育,是一個頗具爭議性的概念(An Essentially Contested Concept)Peters, R.s: Democratic values and educational aims.In Peters, R.S. Essays on educators.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 Ltd, 1977.。它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作為一項教人成人的實踐活動,它是復雜的、系統(tǒng)的。無論是成人者,抑或是受教者,都在教育實踐中履行著不同的知和覺;無論是成人之道,還是教育過程中的成己修為,最終以止于至善為目的。教育,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溫暖的詞匯,它記錄著人類求好的歷程與結果歐陽教.教育的概念分析,黃光雄主編: 教育概論,臺北: 師大書院,1990.。 因此,在教育的語境中,生命間的對話演繹著教育事業(yè)的富饒。它既是一種教化,又是一種熏陶;既是美的歷程,也是善的結果;既是和諧的交響曲,也是錯落斑斕的萬象之趣;既是對歷史的凝望思辨,也是現(xiàn)實的審慎前行。 天命之謂性,人非生而知之,因此需要教化、引導。就宏觀角度看,教育是人類生活永恒承擔并付諸實踐的歷史責任,如此人類歷史才有可能不斷地開展及進步可言,因此教育可說是人類特有的一項有目的的活動。就微觀角度看,經過教育過程中師生教學相長的活動之后,受教者才有可能從天生的自然人變化氣質而成為有教養(yǎng)的文化人,進而實現(xiàn)人之所以為人的教育理想。賈馥茗,楊深坑主編,教育學方法論[M].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人被賦予天道精神,人道秉承天地之道,教育在引導人們不斷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中,要率人性,成人道。因此,秉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教育應該是人道與天地之道的貫通。 《中庸》中有這么一段話:惟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天地化萬物,以氣成形,又將理賦予人與物,終成為人物之性。因此,唯有志誠之人,才能發(fā)揮自己的天性,繼而助他人實現(xiàn)天性,進而讓萬物實現(xiàn)天性,盡性而后贊助天地化育為物。 天地化生和養(yǎng)育人和萬物的形體與先天本性,而如朱熹所言,天人所為,各自有分,他提出天能生物,而耕種必用人;水能潤物,而灌溉必用人;火能熯物,而薪爨必用人。裁成輔相,須是人做,非贊助而何?因而,人需修己、需善群,還需裁成輔相,贊天地之化育。黎靖德.朱子語類[M].北京: 中華書局,1985. 大自然生生不息,教育也是生機盎然的圖景;A教育工作不僅影響了一個人的成長,更影響著家庭、民族、國家的未來。憶往昔,看今朝,自省自勵,回歸初心,追求教育真諦。
于漪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名譽校長,語文特級教師。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先進工作者,榮獲黨中央、國務院頒發(fā)的改革先鋒榮譽稱號。著有《于漪全集》8卷21冊。 黃音上海市楊浦區(qū)教育學院科研員。著有《學步集寫作成長的足跡》、《興于詩》、《歲時節(jié)令》。參與編寫《教育魅力》、《走近經典語文閱讀新視野》、《和大師對話》。
引 言 教育教人成人 第一章 一種精神煥發(fā)的教育景象 時代機遇,生命釋放活力 放飛夢想,追求美好 諸多偶然,形成傳奇 撫今思昔,啟迪良多 第二章 五彩斑斕的學生世界 學生是萬物之靈 教育的出發(fā)點與終極目標 相同是現(xiàn)象,差異是常態(tài) 第三章 愛是學生成長的基本需要 師愛蕩漾,助力精神成長 樹立主體意識,營造積極向上氛圍 潛能發(fā)揮,人人都是好樣的 家校溝通,形成愛的合力 愛是不可抗拒的生命召喚 第四章 生命涌動的課堂 課堂教學是教師的安身立命之本 外塑與內建 立體化多功能 引領每名學生成為學習的發(fā)光體 第五章 語文教育是民族文化之根的教育 熱愛是硬道理 新世紀的改革創(chuàng)新 面臨的最大干擾是割裂 因時而發(fā)展才充滿活力 第六章 點燃旺盛的求知欲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 破畫地為牢,求一課一格 關鍵在學生的言語實踐 重點加溫,難易適度 第七章 語言和思維融合發(fā)展 開啟思維門扉的鑰匙 抓語言訓練,促思維發(fā)展 營造暢所欲言的和諧氛圍 鼓勵獨特看法與創(chuàng)新精神 第八章 在美的熏陶感染中 如坐春風與芒刺在背 攀登寶山,領略無限風光 以情激情,美讀感悟 熟讀積累,培育文化氣質 第九章 練就一支靈動的筆 掃除心理障礙,激發(fā)內心需求 語言文字、思想情操雙錘煉 開拓課外語文學習廣闊天地 整體設計,有序落實,忌零打碎敲 第十章 備課是一輩子的功夫 讀懂教材是教師繞不過的坎 學情研究,決定取舍詳略 創(chuàng)設課堂文化,提升教學品質 反思是備課的繼續(xù) 第十一章 辦學,追求理想的教育境界 確立辦學制高點 依法治校,以德興校 課程建設目標指向 校園文化滋養(yǎng)身心 第十二章 教育質量是學校的生命 隊伍建設重中之重 以管理促進質量提高 人文關懷,釋放最大正能量 師風可學,學風可師 第十三章 化作春泥更護花 義不容辭的責任 著力創(chuàng)建為師者的風范 珍視個性智能,助力充分發(fā)展 搭建平臺,錘煉本領,展示專業(yè)成長 編后小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