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響自傳》是作者劉大響院士的回憶錄。作者在書中敘述了自己的童年、求學生涯以及為我國航空動力事業(yè)奮斗的歷程,尤其是以親身經(jīng)歷講述了高空模擬試驗臺、高推預研、中推核心機和先進高性能發(fā)動機的預研和研制過程,以及呼吁國家重視航空發(fā)動機、國產(chǎn)大飛機和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的經(jīng)歷。
本書思想性、科學性、可讀性兼具,內容真實、語言樸素、圖文并茂。適合從事和關注中國航空工業(yè)尤其是中國航空發(fā)動機事業(yè)的人員閱讀參考。
《劉大響自傳》是中國工程院院院士、著名航空發(fā)動機專家劉大響的傳記,作者敘述了童年、求學生涯和成長經(jīng)歷,以及作為一個百折不撓、碶而不舍的航空專家為我國航空事業(yè)發(fā)展做出的的杰出貢獻。本書記錄了劉大響對祖國和社會的豐功偉績,傳承劉大響治學為人的高尚品德、開拓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中國航空工業(yè)的院士群體是航空技術領域的學術權威和資深專家,他們?yōu)橹袊娇展I(yè)的振興和發(fā)展建立了卓越功勛,做出了巨大貢獻,是中國航空工業(yè)的寶貴財富。
為了弘揚院士群體報效祖國、激情進取、創(chuàng)新圖強的精神,2009年中國航空工業(yè)集團公司企業(yè)文化部開始組織編寫《中國航空工業(yè)院士叢書》,該叢書記錄了院士們的成長足跡,不懈追求科學真理、自強不息、孜孜不倦的奮斗精神,淡泊名利、愛黨報國的民族精神,以及為中國航空工業(yè)的發(fā)展做出的杰出貢獻。時任中航工業(yè)總經(jīng)理林左鳴為叢書作序,2010年以后陸續(xù)出版。叢書出版以后在全國公開發(fā)行,讀者反響強烈,受到了廣泛好評。
2013年中國工程院下發(fā)通知,要求首先為資深院士編寫出版院士傳記,在2014年6月中國工程院成立20周年之際出版。由于航空工業(yè)在這方面的工作走在了前頭,中國工程院與我們合作,將《中國航空工業(yè)院士叢書》加以改編,納入《中國工程院院士傳記系列叢書》出版。傳記的編寫出版得到了中國航空工業(yè)集團公司企業(yè)文化部的支持,得到了各位院士和院士所在單位、傳記作者的支持和幫助,在此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中航出版?zhèn)髅接邢挢熑喂?/span>
2013年11月
劉大響,航空發(fā)動機專家。1937年生于湖南祁陽(今祁東縣)。1960年畢業(yè)于北京航空學院。1986年起任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原624研究所)總工程師和第一總設計師,現(xiàn)任中國航空工業(yè)集團科技委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近50年來一直從事航空發(fā)動機設計和研究工作,曾任三項大型國防科技預研項目和一項國家重點工程(高空臺)的總工程師和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主持完成多項重大課題研究和國際合作,突破多項關鍵技術,為我國航空發(fā)動機設計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二等獎2項。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02年獲俄羅斯科學院榮譽博士學位。2003年當選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常委委員和外事委員會委員。
第一章 我的家庭
爺爺家族第三代的第一個男孩
祁陽羅口町劉氏家族淵源
爺爺
母親
父親
第二章 從私塾到學校
私塾沒念幾天
永生難忘清江老師
私立崇漢中學和附小
高中經(jīng)歷兩個學校
重返母校
參觀陶鑄紀念館
重游浯溪
第三章 北京航空學院
想考清華
跨進北航
班上的總干事
系學生會文化部長
差一點兒掉進河里
參加十三陵水庫建設
進了保密專業(yè)班
全班第一批入黨
“北京”4號
師從寧棍教授
第四章 第606研究所
不去機關上一線
初識吳大觀
穿了三年軍裝
“摸著石頭過河”
第一次到部隊調研
在部隊大熔爐中“蹲點兒”
815甲發(fā)動機研制
“遭遇起動”研究小組
“文革”歲月
第五章 第624研究所
624所的由來
全室遷往四川
走進大山深處
成為624所一部分
山清水秀屋頂漏
獻了青春獻終身
苦中也有樂
第六章 高空模擬試車臺
高空臺是國家戰(zhàn)略性大型設備
“八大金剛”之
赴英參加斯貝發(fā)動機高空臺試驗
要搞好中國自己的高空臺
自己動手,緩而不停
有時需要點兒“自作主張”
數(shù)采系統(tǒng)引進費周折
參與完成高空臺調試和標定
“中國人是魔術師”
第七章 高推預研和中推核心機
開局良好過程曲折
關鍵時刻接重擔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推核心機登上歷史舞臺
領導關懷是無窮的動力
一次冒風險的決策
設計是龍頭,人才是關鍵
又好又快完成中推核心機設計
最可寶貴的“中推精神”
核心機地面臺試驗一舉成功
順利完成設計狀態(tài)的高空臺試驗
團結協(xié)作的凱歌
中推驗證機下馬留遺憾
第八章 先進高性能發(fā)動機研究
難忘的“884會議”
完成頂層方案的設計
三級高壓壓氣機攻關
完成三大高壓部件的試驗研究
榮獲“何梁何利獎”
調入北航和中航工業(yè)科技委工作
第九章 對俄科技合作
第一次率團赴蘇聯(lián)訪問
先進高性能發(fā)動機技術合作破冰
俄方專家的一次歷險
中俄合作結碩果
合作雙贏的幾點主要體會
發(fā)動機流場畸變評定技術的突破
榮獲俄羅斯科學院榮譽博士學位
自主創(chuàng)新是必由之路
第十章 為根治飛機“心臟病”鼓與呼
加速發(fā)展我國航空發(fā)動機的思考
發(fā)動機開進“香山科學會議”
向吳邦國副總理匯報
航空推進技術驗證計劃
發(fā)動機是推動航空技術發(fā)展的原動力
促進民用航空發(fā)動機的發(fā)展
現(xiàn)役動力的關鍵在于提高可靠性
航空發(fā)動機仿真技術研究中心
正確認清新形勢,加快動力的發(fā)展
大力發(fā)展我國航空應急救援能力
參與新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論證工作
第十一章 在中國工程院
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與深圳市政府的合作
參與京滬高鐵項目的論證
院士工作站
參加俄羅斯“中國年”活動
第十二章 當選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
第一次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一次意外的記者采訪
出席第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
擁護憲法修改
積極履行人大代表和常委的職責
四度呼吁造中國自己的大飛機
充分發(fā)揮三線軍工企業(yè)作用
四次外事出訪
第十三章 我與老伴
兩小無猜
前世有緣
最簡單的婚禮
度過艱難的日子
隨我走進山溝
賢妻良母
同賀七十壽辰
第十四章 感悟人生
誠信、勤奮、團結、奉獻
恩師吳老胸中豐碑
朋友的祝愿
不用揚鞭自奮蹄
附錄一 劉大響院士工作過的單位的評價
劉大響院士的動力情懷
動力求索路航空報國情
關注科技前沿推進動力發(fā)展
決策支持立新功
劉大響院士的深圳十年
附錄二 《我心飛翔》出版后讀者反響
為了強勁的“中國心”
走動力報國之路 圓中華復興之夢
一部感人至深的回憶錄
讀《我心飛翔——航空動力專家劉大響院士回憶錄》
航空鑄豐碑群眾樹口碑
老師、同事、同學、晚輩的贈言選編
祝賀劉大響同志《我心飛翔》再版
劉大響院士的高空臺情懷
讀《我心飛翔》 憶戰(zhàn)斗情誼
獻身動力嘔心瀝血,航空報國矢志不渝
十年磨一劍 一朝結碩果
贊劉大響院士
第5719廠《我心飛翔》讀后感摘錄
后記
永生難忘清江老師
我的啟蒙教育在羅口町永安小學。進小學是在1943年3月,當時我五歲半。
“永安”是劉氏私立小學,校長是我的伯父劉維煥。從家到學校,要沿白花江走4里多路,江岸楊柳婀娜多姿,但江水湍急,大水季節(jié),堤岸時有塌陷。父母擔心路上危險,就要我在學校寄宿。伯父劉維煥當時還兼任羅口町鄉(xiāng)鄉(xiāng)長,公務繁忙,不經(jīng)常住在學校,因此父母就將我托付給劉清江老師。
清江老師教語文和算術,年紀與我父親相仿。他為人正直,和藹可親。開始要我與他同睡一張床,后來架了一張小床在旁邊給我睡。清江老師對我關愛有加,從未對我發(fā)過脾氣,同我日夜相伴,我尿床了,他幫著洗涮,晚上輔導我功課,圈點作業(yè)。他常常教我“學習要努力,做人要誠實,男兒當自強,一切靠自己!彼麑ξ覂A注了很多心血,情同義父,令我永生不忘。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我在祁陽縣城讀中學、在北航念大學時,還經(jīng)常給他寫信,參加工作后我第一次寄錢回家,就是分別寄給母親、外婆和清江老師三人。1989年秋,我回老家探望父母,本想專程去拜訪清江老師,得知他已乘鶴西去,十分悲痛,給我留下終生遺憾。
私立崇漢中學和附小
1948年,父親應劉興校長之聘,要離家去祁陽縣城的崇漢中學任教,父母商量,由父親帶我去祁陽崇漢中學附小讀書。我覺得這是件了不起的好事,感到十分高興。
崇漢中學坐落在天馬山腳下,而附小則在縣城里祁陽中倉街劉氏宗祠,這里也是全縣劉氏宗族總祠,兩地相距有十來里路,不能與父親同住,我只好又在學校寄宿。崇漢附小不遠就是劉興校長的大宅院,圍墻很高,四周有炮樓,還有士兵站崗把守。
我姑父李暢如時任祁陽縣印刷廠廠長,住所距崇漢附小不遠,他的兒子李端生也在崇漢附小念書。姑父要我們兩人每天早晨走路去他家中喝牛奶、吃雞蛋,既補充營養(yǎng),又鍛煉身體。
我在崇漢附小讀了兩年小學,成績優(yōu)良,很得老師喜愛。
1950年初,我得了一場重病。后來母親告訴我,那次病得很厲害,高燒不退,多次昏迷不醒,大家都覺得好像沒有希望了。在縣醫(yī)院沒有治好,父母焦急,就將我接出醫(yī)院,住到姑父所在的印刷廠內,又將爺爺從老家接來祁陽。母親對爺爺說,一定要想辦法把我治好。但面對長孫,爺爺不敢下重藥。于是又請來一位著名老中醫(yī)(叫什么名字我記不得了),爺爺與這位老中醫(yī)仔細研究著如何開方。那位老先生開了一味藥——細辛。中醫(yī)有一個說法,“細辛不過錢”,就是說這個藥毒性很大,不能多用!侗静輨e說》上講:“細辛,若單用末,不可過半錢匕,多即氣悶塞,不通者死”,“半錢匕”約1克。但他一下開了兩錢(1錢約等于3.72克),爺爺認為用藥過猛,不大同意。老中醫(yī)卻堅持要“以毒攻毒”,兩人各執(zhí)己見,反復切磋研究,拿不定主意。母親焦急了,說死馬當作活馬醫(yī),還是照那個老中醫(yī)的意見去抓藥。服了這劑藥,情況就有轉機,我蘇醒了過來,再經(jīng)過一段治療,病慢慢地好了。一談起這件事,我們全家都非常感謝那位老中醫(yī),是他把我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
1950年3月,我考進崇漢中學上初中,屬春季招生人學,后來國家統(tǒng)一改為秋季招生,因此初中實際上只讀了兩年半。當時劉興校長已隨程潛、唐生智和平起義,到省里去工作了,學校董事會公舉我的舅外公雷聲溢出任校長。
崇漢中學環(huán)境清幽,后面的天馬山山勢雄峻,大有天馬騰霄的氣勢。山上遍地是油茶樹。農(nóng)歷lO月到11月是油茶開花的季節(jié),我常常與一些同學相伴,上山吮吸油茶花蜜。春天就到茶樹林中摘茶苞吃。湘江繞過祁城流經(jīng)學校,層峰綠樹倒映江中,游船宛如鏡里行駛。明清以來,人們就把湘水澄清和祁山疊翠列為祁陽“八景之一”。暮春時節(jié),由江華縣放行下來的竹筏木排經(jīng)過時的號子聲更是響遏行云。端午節(jié)的賽龍船十分熱鬧,也是我小時候每年必看的節(jié)目。我還聽說從浯溪到文昌塔這段河流里有祁陽的特產(chǎn)竹魚,味道十分鮮美,不過只是聽人稱道,從未品嘗過。
初中兩年半,我的學業(yè)有較大進步,也比以前懂事多了。當時剛剛解放,老師們政治熱情很高,油印的校報、?k得很紅火,父親寫得一手好字,也常常主動承擔刻蠟板的工作。高年級同學參軍、參干十分踴躍。我清楚地記得,在宣傳活動中,學校組織排練了“紅布條”的文明戲,反映人民獲得解放的歡樂情景。P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