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巖玉聞名天下,其中透閃石河磨玉是上佳品種,其開發(fā)利用歷史非常悠久——考古證明,先人最初利用的玉石是從次生玉礫石,即河磨玉開始的。前人對河磨玉做了大量研究,成果豐碩。
近年來,由于河磨玉的顏色可與和田玉相媲美,所以其市場熱度一路走高,成為寶玉石收藏的新寵兒。同時,越來越多的愛好者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河磨玉。本書系統、全面地對河磨玉的開發(fā)利用歷史、礦產分布及成因、基本特征及分類等內容進行講解,為廣大愛好者分析其市場行情的同時,還介紹了收藏選購及鑒別評價的方法。本書中大量展示了張雪松和張慶東兩位玉雕大師的雕刻精品。圖文并茂,生動翔實,讓讀者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亦能欣賞、感受到河磨玉之美。
岫巖玉聞名天下,其中透閃石河磨玉是上佳品種,其開發(fā)利用歷史非常悠久。考古證明先人最初利用玉石是從次生玉礫石,即河磨玉開始的。小孤山舊石器時期的透閃石玉砍斫器的發(fā)現,表明早在10000多年前當地先民就認識、磨制河磨玉了。紅山文化的出現象征中華文明升起的曙光,河磨玉則是紅山文化文明的重要載體。她真的是玉根國脈!她讓6000多年前的紅山文明得以傳承。比新疆和田玉進入內地早了3000多年。本書稱謂的河磨玉主要指產自岫巖-海城周邊地區(qū)的河床、田野、荒地中的次生透閃石玉礫石。它們是透閃石玉原礦經風化后,形成的大小不同的塊狀玉礦石,被山洪沖下山后,在河水中沖刷滾磨后的礫石,被稱為河磨玉。這些玉礫石從外表看好像被一層石皮包裹,因此也叫石包玉。多數河磨玉在河水中搬運距離不遠,所以它們磨圓度不高,更像是和田玉的山流水,而不是傳統意義的子玉。但是,許多行家認為這里的玉礫石在河床中沖刷、浸泡了千萬年,外有各種質地和顏色的皮殼,內部玉質更加溫潤,可以稱其為子玉或河磨玉。由于河磨玉最早發(fā)現于岫巖偏嶺細玉溝區(qū)域,長期以來,人們多稱其為岫巖河磨玉,F在,有人認為岫巖河磨玉稱謂太局限,應稱為“遼寧河磨玉”或“遼寧河磨子玉”更為恰當。筆者也認同這種稱謂,“遼寧”表示更廣泛區(qū)域,“河磨玉”專指透閃石玉礫石。但是,河磨玉已經包含“子玉”含義,故沒必要再加“子”字。筆者曾認為采用“遼寧和田玉子玉”更科學,但當地一些行家、商家認為這一稱謂并沒表示出河磨玉的地域特點,河磨玉稱謂在當地采用很多年了,是岫巖地區(qū)獨創(chuàng),已經得到當地人的認同。另外,這一稱謂容易與新疆和田玉混淆。
十幾年來,我們經常前往岫巖選購岫玉(蛇紋石玉)雕件,而對當時的河磨玉雕件不感興趣,主要原因是當時常見的河磨玉玉器的玉質油性不是很好,顏色灰暗發(fā)黑,即便質地好的黃白河磨玉因其雕刻比較粗糙也不太受歡迎,加之價格較貴,市場銷售并不好。這幾年岫巖等地的玉雕技術大幅提升,河磨玉雕琢更加精湛了,即便是原來較低檔的岫玉雕刻也更加精美了,受到市場普遍歡迎。
2015年3月底應鞍山市寶玉石協會副會長于同霖先生邀請,筆者專程赴岫巖等地了解當地河磨玉,尤其是析木河磨玉的有關情況。于同霖先生希望筆者編著一本介紹河磨玉的書,將河磨玉介紹給全國各地的玉石愛好者。其間,在于同霖先生陪同下,不僅走訪了當地一些河磨玉商家和收藏家,還有幸見識了一些頂級析木河磨玉原石和雕琢精品,并對當地河磨玉市場做了初步調研,使得筆者對河磨玉有了一些新的認識。近年來,海城的孤山、析木等地產出的一種優(yōu)質河磨玉,在國內玉器市場異軍突起,迅速得到行家的青睞和消費者的喜愛。這種河磨玉有淺綠、深綠、黃綠等顏色,質地特別溫潤油膩,手感極佳,握在手里就像能捏出油來一樣,真的是絕佳美玉!這樣的美玉值得大力推薦和宣傳。
前人對岫巖玉做了大量研究,成果豐碩。20世紀60?70年代,遼寧地質普查一隊對岫巖玉礦區(qū)進行了普查和填圖工作;80年代,遼寧第七地質隊對岫巖玉礦進行了深入的地質研究工作,提交了該玉礦的地質研究報告;90年代,北京大學地質系部分師生對該玉礦進行了大量的礦物、巖石、寶玉石學研究工作,發(fā)表專題論文近20篇;后來,北京大學多學科聯合組織了岫玉科研小組,對岫玉礦區(qū)進行了地質學、礦物學、巖石學、寶玉石學、考古學和經濟學全面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20世紀末期,地方有關部門還編輯出版了宣傳岫玉的大型畫冊《國石精品畫冊》《國石岫巖玉》《中國瑰玉岫玉》和《玉都之星》等書籍;2007年王時麒教授等人通過對岫巖地區(qū)玉礦的大量野外地質調研工作,和對玉石樣品的物化測試分析等科研工作,總結出版了《中國岫巖玉》一書,這本書科學系統地提出了岫巖玉區(qū)域內的地層劃分、圍巖類型、礦床成因,建立了成礦模式,提出了控礦條件和今后找礦方向以及岫巖玉的歷史地位分析等,這是迄今為止,最全面系統、科學地研究岫巖玉的學術經典之作。2011年岫巖有關部門還邀請了國內知名專家,編著出版了《玉根國脈》,即岫巖玉與中國玉文化學術研討會文集。這些論著的出版發(fā)行,確定了岫巖玉的歷史地位、經濟價值和科學屬性,為岫巖玉進一步開發(fā)利用奠定了堅實基礎,對宣傳岫巖玉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筆者編著本書側重于河磨玉的商業(yè)性討論,當然也涉及一些當地透閃石玉原生礦研究,但愿能為玉器愛好者提供一些有用的資料,對河磨玉推廣宣傳有所幫助。編著本書搜集采用了部分前人有關河磨玉和透閃石玉原生礦方面的資料和圖片,尤其是王時麒教授等人在岫巖透閃石玉研究方面的資料,在此表示深深的謝意,本書還參考引用了許多河磨玉收藏家、商家以及網站河磨玉吧有關河磨玉方面的資料和部分圖片,筆者對引用的資料和圖片盡可能地進行標注,在此也深表謝意。岫巖玉川一品堂全體員工、大石橋齊曉波先生、玉雕大師張雪松、張慶東先生等人對出版本書提供了鼎力支持,在此表示由衷感謝。本書最后兩個章節(jié)由唐旭光撰寫,書中部分圖片由孫永利拍攝。由于筆者水平有限,書中可能存在一些爭議問題,敬請批評指正。
劉道榮,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碩士生導師,國家注冊珠寶玉石質檢師,獲國家特殊津貼專家。從事地質科研工作30多年,曾參加多項國家、省部級地質科研項目。長期在地質科研工作中主要負責課題中的礦物巖石研究工作。1991年至今一直從事珠寶專業(yè)科研,鑒定和經營管理工作。曾被聘任為天津職業(yè)大學珠寶專業(yè)客座教授、南開大學經濟學院EMBA客座教授、天津商業(yè)大學碩士研究生校外導師等職務。多年來在科技刊物及報刊上發(fā)表地質科技、巖礦、珠寶科普文章80余篇。正式出版珠寶、玉石、貴金屬等相關書籍近30本。
唐旭光,河磨玉愛好者。她主辦的網站(旭光工作室)推出《玉觀》近30期。在多種期刊發(fā)表關于岫巖玉的文章數十篇,為河磨玉的推廣做了大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