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的形成與發(fā)展,始終伴隨著對外來文明的借鑒與吸納,漢唐時代是中華文明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國力強大,人口眾多,文化發(fā)達,胡漢交往頻繁。其中,大量胡人(泛指中國以外的外國人)通過貿易、出使將本國的工藝品、器物、食物乃至動植物帶到中原內地,同時將外來文明中的宗教、文化、藝術、習俗也帶到漢地。Z重要的是,大量胡人生活在唐代中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中國古代青銅器最重要的藏館之一,朱鳳瀚先生主編的《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青銅器卷》是中國國家博物館首次大規(guī)模地系統(tǒng)地對館藏青銅器整理著錄、深入研究,分為商、西周、春秋、戰(zhàn)國、秦漢五個分冊,全面展示了國博所藏之國之重器。國博西周青銅器尤其引人注目。晚清陜西出土的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盤、虢季子白盤
本書收錄東漢到民國間碑志九百余種,皆為近年新出土或以前出土未曾著錄的墓志,極具文史及書法價值。每種墓志從墓志名稱、首題、墓志尺寸、志蓋文字及尺寸、卒葬年月及撰書鐫者、出土時地等六個方面為讀者提供精確的描述,使這些碑志文獻真正起到“校史書之謬誤、補典籍之缺失”的作用。
為了全面、系統(tǒng)地報道發(fā)掘資料,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門成立了報告撰寫小組,成員有王巍、王學榮、何毓靈、印群、牛世山、岳占偉、唐錦瓊、李志鵬。以王學榮為主草擬了報告的大綱,撰寫組多次召開會議,細化大綱和討論編寫體例,協(xié)調相關工作,推進工作進度等。資料整理和報告編寫之初,小組成員們低估了工作難度。隨著工作的開展,大家均
《淅川下王崗:2008~2010年考古發(fā)掘報告(全三冊)》是一部全面系統(tǒng)公布河南淅川下王崗遺址2008年至2010年發(fā)掘成果的考古報告。下王崗遺址這一階段發(fā)掘面積為3002平方米,發(fā)現(xiàn)了仰韶文化、屈家?guī)X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西周等不同時期豐富的考古學文化遺存。西周時期遺存一定程度上填補了研究早期楚文化考古學材料方
本書由西北民族大學、上海古籍出版社和英國國家圖書館合作,出版包括全部英藏敦煌藏文文獻的圖版。此前已經(jīng)出版10冊。此次出版為英藏藏文文獻之第11冊。包括卷五十二到卷五十六,圖版近600張,包括眾多有價值的藏文文獻在內。每張圖版均由西北民族大學海外文獻研究所專家定名,書前加之有中文、藏文對照目錄,能使利用者快速檢索到有用之
普樂寺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占地面積21177m2。整座寺廟具有典型的漢藏結合式建筑風格,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團結統(tǒng)一。普樂寺文物保護工程共涉及古建筑保護修繕、安防、消防、防雷、石質文物科技保護、蟲蛀佛像保護、閣城琉璃塔塔剎補配、面葉補配等8項單體工程,總投資約3500萬元。該系列工程自2012年4月實施以來,遴
本書為清道光十年(1830年)張崇懿所編《錢志新編》和其手稿之合集。前四冊為手稿,有文無圖,后四冊為木刻本,圖文并茂。前四冊為吉林圖書館館藏孤本,后四冊內容曾收入《續(xù)修四庫全書》,圖文豐富。兩相對照,有研究價值。
《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是我社繼《法藏敦煌藏文文獻》《英藏敦煌西域藏文文獻》后的又一大型文獻出版項目。敦煌藏經(jīng)洞的古藏文文獻,被英國斯坦因(1905年)和法國伯希和(1908年)分別掠取了泰半,其余散出部分大多分藏于甘肅各地博物館!陡拭C藏敦煌藏文文獻》將全部甘肅所藏收錄出版。配合我社正在進行的法藏、英藏敦煌藏文文獻,將
岳麓書院藏秦簡(陸),由湖南大學岳麓書院博士生導師、湖南大學簡帛文獻研究中心和湖南大學中國簡帛書法研究中心主任陳松長主編。是書為岳麓書院所收藏秦簡的第六個分卷。本卷主要收錄有關秦代法律類簡牘274枚,根據(jù)內容及簡的形制不同共分為五組。分紅外編連圖版、紅外正背單簡和彩色圖版及附錄等內容。本卷是繼《岳麓書院藏秦簡》(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