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法籍華裔哲學家及藝術評論家高宣揚教授近作,結合其本人30多年在法國的學術考察經驗,試圖將哲學、藝術、宗教、政治及科學,當成人類生存于世的主要創(chuàng)造性超越活動,通過20世紀藝術大師畢加索的藝術生涯及其不停息的藝術探險游戲,將文本描述、藝術作品評論、創(chuàng)作事件解構以及藝術史重估等方面,靈活交錯地展現當代藝術創(chuàng)新冒險的重要
“惜三十年來……所著書達五十余冊,竟無一本能過于此者,悲夫!边@是陳傳席先生在本版《六朝畫論研究》的序中自嘆,可見這本書在陳先生的心目中之地位。本書由八篇研究六朝畫論的論文和八篇對六朝著名畫論的標點、注譯組成。八篇論文為:《重評顧愷之及其畫論》《宗炳畫山水序研究》《王微敘畫研究》《論中國畫之韻》《謝赫與古畫品錄的幾個問
中國人進到西方博物館,會看見什么,想到什么?中國人習慣或擅長山水畫,書法以及篆刻;那么,當他們看見天使,看見圣母或釘在十字架上的圣子,會怎么想?以這樣的問題為契機,站在歷史、藝術與文學的交匯點上,佳玥(ChristineCayole)與吳泓緲以交談的方式進行探討。對話涉及到三十多幅西方名畫,從喬托到畢加索,從倫勃朗到委
《女人四書》是《閱讀的女人危險》《寫作的女人危險》《女人與珍珠》《女人與女紅》四本女性主題圖文書的合輯。四本書匯集數百幅精美的藝術作品,分別從女性的閱讀之美與危險性、女作家的生活困境與奮斗、佩戴珍珠飾品的女性之美、做女紅與女性的賢良淑德等方面展現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套品相端莊又引人深思的美麗圖書。
《當代社科研究文庫:繪事卮言》輯錄了作者曾希圣二十余年來的代表性文論,話題涉及繪畫、藝術史、美術教育、畫家評論等,作者經由過往歷程來反觀自我并省思人生,突現出地緣語境對其藝術視閾的糾纏和影響,多數篇章出自作者對區(qū)域人文生態(tài)和身邊藝術家的關注與述評,充分彰顯了著述者作為畫家和教師的責任與良知。
《中國畫廊(第13輯)》推介了在當代中國畫領域頗有影響的十一位畫家,其中人物畫家三位,山水畫家四位,花鳥畫家四位。在當代人物畫壇,高旭奇是一位具有獨特藝術風貌和藝術個性的藝術家,近年已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他的獨特不是指他具有一種固定題材和畫風而鶴立雞群,是指他雖然以中國人物畫為主攻,卻以極其多產而又風格多變的廣泛題材的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關于曼陀羅繪畫心理治療的專著,全書分為基礎篇和專業(yè)篇。在基礎篇中,簡單介紹了曼陀羅繪畫的歷史,它與榮格、佛教的關系后,重點介紹如何繪畫曼陀羅及怎樣分析曼陀羅作品,為了讓讀者更好地理解繪畫方式及分析思路,作品里面提供了豐富的案例。專業(yè)篇適合那些希望借助曼陀羅繪畫進行深度自我分析的讀者或打算把曼陀羅運用于心
《倫勃朗的企業(yè)》放棄了傳統(tǒng)藝術史以形式或風格分析為宗的研究方法,分別從倫勃朗作品的繪制方法、創(chuàng)作模式、工作室的組織結構和市場運營這四個方面重新考察了其作品從創(chuàng)作到生產的全過程。在阿爾珀斯教授看來,倫勃朗是早期資本主義經濟體制下藝術品制作和營銷的典型范例,他不僅是一位繪畫天才,更是一位“畫架上的經濟學家”。這位繪畫大師
《道德鏡鑒:中國敘述性圖畫與儒家意識形態(tài)》(MirrorofMorality:ChineseNarrativeIllustrationandConfucianIdeology)2007年由美國檀香山夏威夷大學出版。2010年4月通過選題并開始翻譯,2012年初稿完成,又經作者審校,2013年初交齊定稿。擬放入“開放的藝
盡管杜尚的現成品打破了與以往任何已知風格的聯(lián)系,但是作者德·迪弗卻認為,杜尚將現代主義藝術實踐的邏輯當作了其作品的主題本身,那是審美判斷的一個轉向,即用“這是藝術”來取代經典的“這是美”。德·迪弗在重新讀解康德的《判斷力批判》時,運用這一轉向(用“藝術”一詞系統(tǒng)地替換“美”一詞),揭示了杜尚和達達主義激進的實驗與主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