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湖北美術館主辦的展覽“記憶中的武漢——一座城市的人文圖景”于2021年10月22日至2021年12月12日在湖北美術館展出,展覽以湖北美術館館藏作品為研究基礎,集中展示了與武漢這座城市的地域風貌、人文圖景相關的作品約80件。畫冊《記憶中的武漢——一座城市的人文圖景》為本次展覽的同名作品集,除收錄本次展覽展出的作品
本書為宋代三種《江陰志》的復原整理本,主要分為標點和復原兩大部分。本書為宋代方志之遺珍,對于宋代江陰之地情、地方行政之實況、風俗人情、文獻等都有記載,是了解宋代微觀史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是宋史研究的有益補充,其文獻史料價值彌足珍貴。
本書以萬安紅色文化資源為基礎,系統梳理其歷史邏輯,深挖其時代價值,用優(yōu)美的語言和通俗的表達,全景式再現了萬安縣早期革命歷史波瀾壯闊的歷史。作者通過大量的走訪調研,還穿插著當地村莊的歷史文化的描寫,萬安厚重的歷史文化與紅色革命文化交相輝映,極大地增強了書稿的可讀性和文化傳承價值。
本書共7章,內容包括:和孚的歷史留痕、和孚的自然環(huán)境、和孚的名勝古跡、和孚的歷代名人、和孚的民間文化、和孚的傳統民俗、和孚的古村風貌。
蔣藍筆下的《成都傳》呈現出濃郁而獨特的西南氣質與詩性空間結構:“成”(古蜀干欄式建筑是中國干欄式建筑的發(fā)祥地)與“都”(兩江匯聚的低地)的分野,到“成”與“都”的匯聚為城市的演變;重要歷史人物情感蹤跡與物理蹤跡兩條線路是《成都傳》的復線構成,比如杜宇與鳳凰山、開明氏與茶葉入川、司馬錯和張儀與成都城的雛形、李冰與天府富庶
江西省樂安縣流坑村被譽為千古第一村,著名中國傳統村落,歷史悠久,社會文化底蘊深厚。該書內容包括村落的經濟生活、婚姻家庭、宗族社會、宗教信仰、風水文化、儺舞藝術、傳統建筑、匾聯文化、教育事業(yè)、旅游開發(fā)、社會治理等方面,于不同面向透視在新的社會背景下,流坑古村如何回應時代,如何承續(xù)傳統和再現生機。書中調查資料翔實,文字樸素
作者以其擔任地方志工作機構主要負責人8年多的切身經歷,站在全國地方志事業(yè)宏觀把握和頂層設計的高度,以世界和中國的寬闊宏大的視野,用方志學、法學、社會學的綜合研究方法,使用第一手實證研究資料,回顧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依法治志兩全目標十大工程轉型升級等頂層設計的心路歷程和經驗體會,以及全國地方志機構和廣大地方
本書敘述了從古代到近代巴蜀文化發(fā)展的盛衰軌跡、主要特點,以及對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發(fā)展所作出的重要貢獻。在敘述中力求quanmian而突出重點,嚴謹而不枯燥。作者認為,巴蜀文化在古蜀文明時期、漢代與唐宋時期有過三次繁榮的高峰,三度位居全國的前列。宋代以后呈現全面的衰退,清代后期才有明顯的復蘇。早期的巴蜀文化是自有特色、獨
江南社會歷史評論第(21期)
本書收入了30余篇論文,收錄了筆談、江南社會、江南環(huán)境、江南文化、江南藝術、江南與評彈文化、江南學術前沿七部分,圍繞江南社會史與江南藝術史的跨界對話將會給學界帶來新的思路和新的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