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開科學的堅果》是一套針對青少年讀者的趣味科普讀物。這里有令人驚奇的現(xiàn)象,也有待你挖掘的科學真相。一起來剝開堅果,嘗一嘗科學的美妙滋味吧!
\\t地球“發(fā)燒”了
——趣味地理卷
· 隱藏在沉積巖里的故事
· 化石,裹藏著生命的信息
· 水往高處流的“怪坡”
· 地球上最美麗的“傷疤”——東非大裂谷
· 零下不結(jié)冰——揭秘南極不凍湖
· 酷熱的赤道上有雪山嗎
……
探索妙趣橫生的地理現(xiàn)象,領略世界地理背后的神奇科學。地球的骨架、地球的變臉、地理趣聞……有趣的故事、豐富的知識,等你來探索。
最酷的科普小讀本,科學原來這么有趣!
這里有令人驚奇的現(xiàn)象,也有待你挖掘的科學真相。
地理——最美麗的科學 /
第一章認識我們的住所——地球地球是個老壽星 /
地球是懸浮在宇宙中的舞者 /
愛運動的地球 /
認識地球的結(jié)構(gòu) /
地球優(yōu)美的體形 /
地球的怒火——火山 /
大地的顫抖——地震 /
月食——地影下的奇觀 /
美麗又神秘的日食 /
極晝與極夜 /
尋找地球兄弟 /
第二章探秘地球的骨架——巖石無處不在的石頭 /
巖石之王——花崗巖 /
隱藏在沉積巖里的故事 /
化石,裹藏著生命的信息 /
昆蟲的透明棺材——琥珀 /
人間桃花源——蘆笛巖洞 /
艾爾斯巨石——地球上最大的獨石山 /
地球“發(fā)燒”了——趣味地理卷目錄第三章旖旎的地域風貌“風神”捏就的黃土高原 /
喀斯特地貌——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
像朝霞一樣美麗的丹霞地貌 /
逆流而上的石獸 /
死亡之海:神秘莫測的羅布泊 /
為什么錢塘江會有大潮 /
水往高處流的“怪坡” /
盛產(chǎn)葡萄的吐魯番盆地 /
探秘火焰山 /
清澈得像眼睛一樣的貝加爾湖 /
冰與火之島 /
地球上最美麗的“傷疤”——東非大裂谷 /
第四章地球的變臉:氣象與氣候美國空軍的成與敗 /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
火燒葫蘆峪——氣旋雨作怪 /
夏天為什么會下冰雹 /
恐怖的沙塵暴 /
梅雨時節(jié)雨紛飛 /
空中“死神”——酸雨 /
天上鉤鉤云,地上雨淋淋 /
中國的“雷暴之鄉(xiāng)”——雷州半島 /
沙漠中的月牙泉不干涸之謎 /
南極與北極哪個更冷 /
最熱的地方在赤道嗎 /
零下不結(jié)冰——揭秘南極不凍湖 /
酷熱的赤道上有雪山嗎 /
地球為什么“發(fā)燒”了 /
力大無比的“卡特里娜”颶風 /
海嘯來了 /
厄爾尼諾現(xiàn)象是怎么回事 /
第五章不可不知的地理趣聞千奇百怪的河流 /
千奇百怪的湖泊 /
神秘島嶼的傳說 /
可怕的死亡山谷 /
千奇百怪的石頭 /
撒哈拉沙漠的古老巖畫 /
死海不死之謎 /
“自然音樂”之謎 /
神奇的“巨菜谷” /
地理——最美麗的科學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種自然現(xiàn)象和人文現(xiàn)象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和區(qū)域分異的學科,是最美麗的科學,也是與我們的生活聯(lián)系最緊密的科學。為什么這樣說呢?
首先,我們的生存依賴于地理環(huán)境,地球的存在給生命的誕生造成了可能,我們只有了解地球,了解我們所生活的環(huán)境,才能更好地生活。《晏子春秋》里有這樣一句話: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這說明:同樣一件事物,由于所處環(huán)境的不同,其結(jié)果可能有很大的差異。
其次,我認為地理是最美麗的科學,因為地球處處有看不完的風景,了解不完的風土人情,解答不完的神秘。
地球臉上美麗的“傷疤”——東非大裂谷,氣勢恢宏,景色壯麗;被“風神”捏就的黃土高原,支離破碎,千溝萬壑;像朝霞一樣美麗的喀斯特地貌……無不令人神往,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希臘圣山半島神秘的男人國、中國瀘沽湖摩梭人的走婚,這些獨特的風土人情成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要想了解某個地方的文化底蘊,走近當?shù)氐娘L土人情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除此之外,更令人心馳神往的還有自然界留給我們的那些未解的謎題,撒哈拉沙漠的古老巖畫是誰作的?形如人耳、曾經(jīng)富饒的羅布泊是如何成為了不毛之地?那些恐怖的死亡谷又有怎樣的秘密?
有人說,地理是萬學之母。的確,地理與我們的生活聯(lián)系得太緊密了,這使它成為我們最想了解、最應該學習的學科。
本書將帶你走進神秘又美麗的地理世界,讓你了解生動有趣的地理知識。這里既有看似簡單卻又蘊含著豐富知識的生活常識,又有富有爭議的謎團,還有鮮為人知的奇談怪論。在這里,你可以學習到很多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欣賞到從未領略過的美麗風景,還可以聽到那些你從來不知道的傳奇故事。第一章
第一章 認識我們的住所——地球是個老壽星
故事里的大學問
地球的年齡一直是人們爭論不休的話題。中國古人推測,自開辟至于獲麟(公元前481年),凡三百二十七萬六千年。17世紀西方國家的一個神父稱,地球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創(chuàng)造的。以上只不過是人們的推測,真正用科學的方法探究地球年齡的是英國物理學家哈雷。他提出,研究大洋鹽度的起源或許能為解答地球年齡找到依據(jù)。
1854年,德國科學家赫爾姆霍茨根據(jù)他對太陽能量的估算,認為地球的年齡不超過2500萬年。1862年,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湯姆生說,地球從早期熾熱狀態(tài)中冷卻到如今的狀態(tài),需要2000萬至4000萬年。
科學家們對地球年齡眾說紛紜,遺憾的是,沒有哪一個說法能讓人們信服。那么,地球到底多少歲了呢?科學家們是如何找到使人們信服的答案的呢?
真相是這樣的
到了20世紀,科學家發(fā)明了同位素地質(zhì)年齡測定法,這是測定地球年齡的最佳方法。根據(jù)這種辦法科學家找到了最古老的巖石,其年齡約有35億歲。但這并不能成為地球出世時留下來的最早的證據(jù),因為“嬰兒時期”的地球是一個熾熱的熔融球體,而最古老的巖石是地球冷卻以后形成的。
20世紀60年代末,科學家測定取自月球表面的巖石標本,發(fā)現(xiàn)月球的年齡在44億~46億年之間。根據(jù)太陽系起源的星云說,太陽系的天體是在差不多時間內(nèi)凝結(jié)而成的,由此可以認定地球是在46億年前形成的。然而,這是依靠間接證據(jù)推測出來的。實際上,目前還沒有證據(jù)證明地球已經(jīng)存在46億年。
根據(jù)人類歷史劃分朝代的方法,地質(zhì)學家將地球的歷史分為五個“代”。它們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每“代”還可進一步劃為若干“紀”,如古生代從遠到近劃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中生代劃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新生代劃分為古近紀、新近紀和第四紀。
太古代時期的地球表面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