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1956—1993)是中國當代詩歌史上最具有影響力的詩人之一,詩作純凈自然,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jīng)典名句。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種文字。顧城與妻子謝燁相識相戀、隱居新西蘭激流島的浪漫生活也同樣成為一個傳奇故事。1993年10月8日,童話詩人卻在其新西蘭寓所因婚變,殺死妻子謝燁后自殺。他的英年早逝,是當代詩壇的損失;他的人生悲劇,也是文學史上令人扼腕嘆息的謎。
《魚樂:憶顧城》就是顧城的友人所創(chuàng)作的懷念文集,包括11位知名的作家、詩人、學者和譯者所創(chuàng)作的紀念顧城逝世二十周年的回憶性散文,如舒婷、王安憶等;更收錄了66張珍貴歷史圖片,全面立體地展現(xiàn)了顧城的詩歌人生。
斯人已逝,悼念之情真摯,不管是體味人間真情,還是深入了解顧城及其人生悲劇背后的種種深層原因,《魚樂:憶顧城》集中收錄的都是真情流露的好文章。
★北島傾情邀約編選由舒婷、毅偉、王安憶、陳力川、(法)尚德蘭、大仙、(德)顧彬、顧曉陽、(美)艾略特*溫伯格、鐘文、文昕等11位顧城的友人(包括知名的作家、詩人、學者和譯者)所寫的紀念顧城逝世二十周年的回憶性散文;66張珍貴歷史照片,由肖全、文昕提供;顧城書畫作品。 ★文章深切緬懷顧城及其至純至真的詩歌,內(nèi)容包括對和顧城交往的回憶、夫婦二人生活點滴、對顧城詩歌的評價,以及對中國當代詩歌總體的看法,真實立體地展現(xiàn)了顧城的詩歌人生。 ★從不同角度、立場,對顧城弒妻慘案的深層動機和事實有所交代,人性的復雜幽微昭然若揭。 ★11篇紀念文字的作者分別是舒婷(詩人)、毅偉、王安憶(作家)、陳力川(翻譯)、尚德蘭(法國翻譯家)、大仙(詩人)、顧彬(德國漢學家)、顧曉陽(作家)、艾略特溫伯格(美國作家)、鐘文、文昕。
北島,1949年出生,本名趙振開,詩人、作家,曾用筆名:北島,石默。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現(xiàn)居香港。
1978年同詩人芒克創(chuàng)辦民間詩歌刊物《今天》,作品被譯為三十余種文字出版。1990年旅居美國,現(xiàn)任教于加利福尼亞州戴維斯大學。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著有詩集《北島詩選》、《太陽城札記》、《北島與顧城詩選》,中短篇小說集《波動》,譯著詩集《現(xiàn)代北歐詩選》,散文集《失敗之書》,《時間的玫瑰》等。
最短的詩歌作品是《生活》,詩歌內(nèi)容只有一個字——網(wǎng)。
目錄
序
燈光轉(zhuǎn)暗你在何方?
舒婷
在上海武夷路的日子
毅偉
蟬蛻
王安憶
“人可生如蟻而美如神”
陳力川
“一個精美的藍空”
(法)尚德蘭
顧城是一座孤城
大仙
《片段》補記
(德)顧彬
最后的日子
顧曉陽
獵人與野兔
(美)艾略特溫伯格
一個本真的詩人無法逃避的悲劇
鐘文
最后的顧城
文昕
蟬蛻
王安憶
北島囑我寫顧城,紀念紀念他。一轉(zhuǎn)瞬,顧城他已經(jīng)走了二十年。二十年的時間,正是從青年到中年,倘若活著,應是向晚的年紀,而如今,留在記憶中的,還是大孩子的形貌。不知道老了的顧城會是什么模樣,要是小去二十年,卻能想得出來。
顧城的父母與我的父母是戰(zhàn)友兼文友,尤其是他父親詩人顧工,常到我家來!拔母铩逼陂g,帶來他在上海的堂妹,顧城應該稱表姑的。巧的是,這一位親戚與我們姐妹同在安徽一個縣份插隊落戶,那個縣名叫五河。后來我離開了,我姐姐則招工在縣城,顧家妹妹凡進城都會上我姐姐處休整休整,過年回滬,也要聚,之間的往來一直持續(xù)到現(xiàn)在。所以,要這么排,我又可算在顧城的上一輩里去。事實上,這些關系最終都爛在一鍋里,結(jié)果還是以年齡為準則,又因相近的命運和際遇,與顧城邂逅在八十年代末。
之前我并未見過顧城,他父親雖為熟客,雙方的兒女卻沒有參與大人的社交。我母親見過顧城,仿佛是在北京,詩人顧工招待母親去香山還是哪里游玩,顧城也跟著。顧工帶了一架照相機,印象中,他喜歡拍照,在那個時代擁有一架照相機也是稀罕的。有一回到我們家,進門就嚷嚷著要給我們拍照,不知哪一件事情不遂意,我當場表示拒絕,結(jié)果被母親叱責一頓,硬是照了幾張。奇怪的是,盡管出于不情愿,又挨罵,照片上的我竟也笑得很開懷,厚顏得很。顧城出事以后,母親感慨地想起,那一次出游,父親讓兒子給大家照合影,那孩子端著照相機的情形。小身子軟軟的,踮起腳,極力撐持著從鏡頭里望出去。那小身子早已經(jīng)灰飛煙滅不知何鄉(xiāng)何野,他的父親亦一徑頹然下去,度著幾近閉關的日子。原來是個何等興致盎然的人啊!做兒女的令人齒寒,全不顧生你養(yǎng)你的血親之情,一味任性。再有天賦異秉,即投生人間,就當遵從人情之常。
賈寶玉去做和尚,還在完成功業(yè)之后,并且向父親三叩謝恩。哪吒如此負氣,也要最后喊一聲:爹爹,你的身子我還給你!而顧城說走即走,沒有一點回顧,天才其實是可怕的。
曾有一回聽顧城講演,是在香港大學吧,他有一個說法引我注意,至今不忘。他說,他常常憎惡自己的身體,覺得累贅,一會兒餓了,一會兒渴了。當時聽了覺得有趣,沒想到有一日,他真的下手,割去這累贅。不知脫離了身體的他,現(xiàn)在生活得怎樣?又在哪一度空間?或者化為另類,在某處刻下如何的一部“石頭記”?
二十年的時間,在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一眨眼都不到,塵世間卻是熙來攘往,紛紛擾擾,單是詩歌一界,就有幾輪山重水復。我不寫詩,也不懂詩,感興趣的只是人。人和人的不同是多么奇妙,有的人,可將虛實厘清,出入自如,我大約可算作這類;而另一類,卻將實有完全投入虛無,信他所要信的,做也做所信的,從這點說,對顧城的責備又漸漸褪去,風輕云淡。他本來就是自己,借《紅樓夢》續(xù)者高鶚所述,就是來“哄”老祖宗的小孩子,闖進某家門戶,東看看,西看看,冷不防拔腿逃出去,再不回頭。這一淘氣,“哄”走的可是尋常父母的命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