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賞集》是原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故宮學”的首倡者鄭欣淼先生的散文精選集!
本書收錄了鄭欣淼多年來創(chuàng)作的長短八十多篇文章,約20萬字。
《周賞集》文章許多曾刊載于《文匯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或曾被收錄進名家散文集的佳作,當然也有一些首次公開發(fā)表的作品。文章立意高遠,行文流暢,用詞典麗,一些篇章中還穿插了作者所作的詩詞和與友人的往來書信,文辭古奧而雅正。
《周賞集》根據(jù)內(nèi)容,大致分為四輯。第一輯“懷絲念縷”,主要是對于人物的紀念懷想,回憶風云人物的生平事跡,表達對前輩同僚的敬重深念,與故友知己的深情厚誼,對故鄉(xiāng)深沉而熾烈的感情。第二輯“藝林一枝”,涉及書畫、陶瓷、雕塑、攝影、服飾、家具等藝術的評論,展現(xiàn)了作者對多種藝術樣式的精研和熱愛。第三輯“故宮煙云”,介紹故宮文物及與故宮有關的一些活動,如圖書出版、重要展覽、文物交流等等,介紹、記敘事件的前因后果、目的、意義,由此抒發(fā)感慨,表達愿景。第四輯“鴻飛東西”,為覽勝懷古之作。作者游覽中外名勝古跡,介紹當?shù)貧v史、人文、風物,并由此引發(fā)一些關于文化——主要是古跡和文物保護,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等方面的富有哲理性的思考。
★原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故宮學”的首倡者鄭欣淼先生的散文精選集! ★書中所記多是懷德含芳的文化名人,有紀念懷想、回憶風云人物的生平事跡,與故友知己的深情厚誼,文中所記頗有許多造詣深厚的藝術界、收藏界名家。 ★散文感情真摯,言辭懇切,眼界高遠,思考深刻。文中涉及種種文化、藝術方面的知識和思考,文博界相關的名人軼事,有極強的社會教育意義和可讀性;文從字順,間有佳句妙詞,值得品味。
序
當我編完這本小書,在書名上加進“鄭欣淼散文”這幾個字后,連自己似乎都有些疑惑,這就是散文嗎?
這應該是散文。因為散文的概念是很廣的。我國古代,散文是指與韻文、駢文相對立的文體,包括了經(jīng)、史、傳等各種散體文章。在現(xiàn)代,即使從狹義上來理解,它也是與詩歌、小說、劇本相并列的一種文學體裁,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如此看來,我的這些文章似乎可以歸入散文這個行列。但是,散文畢竟是文學的一種樣式,作為語言藝術,對它的創(chuàng)作又有一些要求,這在我們讀大家名作時會有深刻的體會。這樣來說,我的這些東西分明又算不上散文。因為我在寫作時,只是想把要說的寫出來,并沒有想到我是在“創(chuàng)作”,是在寫“散文”。
上中學時我也是個文學青年,喜歡詩歌,喜歡散文,五十年前就買過一本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的《筆談散文》,這本書至今還保存著,至今也還記得書上曾講散文要形散 序
當我編完這本小書,在書名上加進“鄭欣淼散文”這幾個字后,連自己似乎都有些疑惑,這就是散文嗎?
這應該是散文。因為散文的概念是很廣的。我國古代,散文是指與韻文、駢文相對立的文體,包括了經(jīng)、史、傳等各種散體文章。在現(xiàn)代,即使從狹義上來理解,它也是與詩歌、小說、劇本相并列的一種文學體裁,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如此看來,我的這些文章似乎可以歸入散文這個行列。但是,散文畢竟是文學的一種樣式,作為語言藝術,對它的創(chuàng)作又有一些要求,這在我們讀大家名作時會有深刻的體會。這樣來說,我的這些東西分明又算不上散文。因為我在寫作時,只是想把要說的寫出來,并沒有想到我是在“創(chuàng)作”,是在寫“散文”。
上中學時我也是個文學青年,喜歡詩歌,喜歡散文,五十年前就買過一本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的《筆談散文》,這本書至今還保存著,至今也還記得書上曾講散文要形散神不散、散文要有思想等等。但是直到今天,對于什么是散文以及怎么寫散文,仍然在爭論。我想,這個爭論今后可能還會有,因為散文確實太散了。
本書收錄了長短八十多篇文章,根據(jù)內(nèi)容,大致分為四輯:第一輯懷絲念縷,是對于人物的紀念懷想;第二輯藝林一枝,有關書畫、陶瓷、雕塑、攝影、服飾、家具等藝術的評論;第三輯故宮煙云,介紹故宮文物及與故宮有關的一些活動;第四輯鴻飛東西,為覽勝懷古之作。在前三輯中,有一部分是序言。序言自有其局限,比如細節(jié)的描述一般不夠;但也有其好處,即重視特點的分析與整體的把握。這些序言我是抱著相當認真的態(tài)度去寫的。此外,由于積習,在一些文章中夾雜著我寫的詩詞。這些詩詞不是可有可無的,我以為它已成了文章的一個組成部分。
本書取名“周賞集”,“周賞”二字借用景山上一個亭子的名字。這里多說幾句。景山在紫禁城以北,元代為皇帝的御苑。明永樂時修建紫禁城,將挖掘護城河和太液池南海的泥土以及拆毀元朝宮殿的渣土在此堆積成山,取名萬歲山。傳說山下儲煤,故俗稱煤山。清順治十二年(1655),將萬壽山改名景山。景山山圍二里余,有峰五,最高處離地面約五十米,是北京中軸線上最高和最佳的觀景點。康熙皇帝曾登上景山,留下“云霄千尺倚丹丘,輦下山河一望收”的詩句。乾隆十六年(1751),在景山五峰之巔各建一亭,中為萬春,東為周賞、觀妙,西是富覽、輯芳。我每次登景山,都會依次走過這五個亭子。五亭一字排開,依山就勢,相互輝映,以萬春亭為中心,左右對稱,自然協(xié)調(diào),在古柏蒼松的襯托下,構(gòu)成一幅美麗和諧的風景畫。乾隆皇帝不只是偉大的政治家,也是了不起的藝術家,這五個亭的名字起得多好!五個亭名不同,意思都一樣,這里是觀賞京城美景的好地方。
我取“周賞”作為書名,由于書中所記多是懷德含芳的文化名人,所記之事也多與藝術有關,對于這些美的人、美的物以及美的事,我始終抱著欣賞的甚至崇敬的態(tài)度,品賞流連,享受著對美的認識與體味。周又有遍、遍及與環(huán)繞、反復之意,對此不應是一般的欣賞,還要周賞,即遍賞、反復賞。
抱著欣賞的態(tài)度看人看事,常常會發(fā)現(xiàn)美好,給自己帶來愉悅甚至精神的提升;因此它不只是一種處世之道,而應是人生的一個境界。我喜歡“周賞”二字。
鄭欣淼,陜西省澄城縣人,中共黨員。2002年9月任文化部副部長、文化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2003年9月兼任故宮博物院黨委書記(已經(jīng)卸任)。
現(xiàn)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魯迅研究會會長。多年來從事政策科學研究、文化理論研究、魯迅思想研究;2000年以來,著力于文物、博物館研究。2003年首倡“故宮學”。先后出版著作14部,2003年以來發(fā)表論文、散文等200余篇。
序言
第一輯 懷絲念縷
永懷國士
紀念吳瀛先生
“國寶”單士元
追懷孫瀛洲先生
化私為公 足資楷式
“蝸居”中的奉獻
一個家庭與故宮的命運
從丹青大家到臨摹神手
周紹良的藏墨
此身曾是故宮人
短簡小詩憶舊游
風華不老
博愛的力量 序言
第一輯 懷絲念縷
永懷國士
紀念吳瀛先生
“國寶”單士元
追懷孫瀛洲先生
化私為公 足資楷式
“蝸居”中的奉獻
一個家庭與故宮的命運
從丹青大家到臨摹神手
周紹良的藏墨
此身曾是故宮人
短簡小詩憶舊游
風華不老
博愛的力量
如玉人生
沖冠一怒遺珍護 凝目三思文脈存
《金縷》三闋記衛(wèi)老
也無風雨也無晴
澄潭映月典型在 玉樹臨風氣象和
八秩豐神
生命的秋天更精彩
珍藏的記憶
故鄉(xiāng)情緣
第二輯 藝林一枝
吳冠中的奉獻
詩魂書骨 大美不言
從觀念更新到藝術創(chuàng)新
師古人之心
貫通融匯 領異拔新
頤園碑記
米芾書法刻石碑廊記
畫家韋江凡
清鐘遠播
平常之景 真情之筆
百重氣象
孫杰的墨竹
羅坤學的書法
何金銘的題畫詩
唐雙寧的藝術世界
終南正道
永恒的文化鄉(xiāng)愁
匾額藝術
追尋鄉(xiāng)村社會的文化本色
吾非蟻,也知蟻之樂
法相莊嚴
不熄的千年窯火
泥火燃情
解讀中的傳承
風景的力量
服飾里的文章
紫檀的魅力
鬲的世界
《作廬韻語》序言
母體藝術的保護
“留住”與傾聽
第三輯 故宮煙云
紫禁城記
故宮博物院
經(jīng)典故宮與故宮經(jīng)典
稽古知今
景仁榜文
太和邀月
我看“清代宮廷包裝藝術展”
推薦《故宮文物避寇記》
故宮的珍寶館
滄桑清宮書
故宮的聯(lián)匾
故宮的古琴
天朝衣冠
清宮佛音與治國方略
你所不知道的永宣時代藝術
明式家具之內(nèi)涵
南音樂舞《韓熙載夜宴圖》
人間畢竟晴方好
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
中比繪畫五百年
經(jīng)典的創(chuàng)造
第四輯 鴻飛東西
天水文物考察記
千秋倉頡廟
朗德識苗
碭山梨花
白云山新記
在羅馬,想起康有為的卓見
東瀛逐櫻
以色列散記
第一輯懷絲念縷
永懷國士
莊蘊寬(1867-1932年),字思緘,號抱閎,晚年號“無礙居士”,江蘇武進人。武進清屬常州府,常州舊稱毗陵,故又稱常州人和毗陵人。毗陵莊氏為江南望族,瓜瓞綿綿,其來有漸。清代以儒學精湛著稱于時!肚迨犯濉份d有武進莊存與、莊述祖伯侄二人,均為乾隆進士,存與曾遍注“五經(jīng)”,述祖亦名列“儒林”,均為毗陵莊氏之先祖。莊蘊寬一生雖然經(jīng)歷曲折,極富傳奇,但要在肯堂肯構(gòu),無墜先緒。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他與故宮的淵源和對故宮的貢獻。
莊蘊寬早年曾就學著名的江陰南菁書院。后歷任廣西百色廳同知、平南縣知縣、梧州府知府、太平思順兵備道兼廣西邊防督辦。其間,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籌備廣西武備學堂;光緒三十年(1904年),創(chuàng)辦廣東武備學堂。國民黨元老李濟深、李宗仁、白崇禧等均出其門。宣統(tǒng)二年(1910年),任上海南洋大學(今交通大學)教導主任。武昌首義成功,與張謇、湯壽潛、趙鳳昌等籌劃革命,為上海光復作出貢獻。民國建立,經(jīng)孫中山、黃興同意,臨時政府任命代理江蘇都督。1913年,任北洋政府肅政廳都肅政史。曾上書反對袁世凱稱帝。后任審計院院長。1928年,辭官回鄉(xiāng),任《江蘇通志》編委會總纂。最后終老于鄉(xiāng),私謚為貞達先生。
莊蘊寬任審計院院長期間,曾任“辦理清室善后委員會”委員,參與故宮博物院的創(chuàng)建。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宣告成立,并在干清門前舉行隆重的開院典禮,莊蘊寬任開院典禮主席,同時還兼任故宮圖書館館長。1926年“3·18慘案”后,段祺瑞臨時政府通緝故宮博物院的負責人李煜瀛、易培基,二人潛離京師避難,此后直至1928年6月,莊蘊寬作為故宮“維持會”的副會長,成為故宮博物院的實際負責人。其間,莊蘊寬以個人名義向東方匯理銀行借貸3萬元平息“索薪工潮”,多方斡旋成功阻止直魯聯(lián)軍進駐故宮,為防國寶重器流失公開發(fā)表啟事要求組織清點故宮文物,作為故宮博物院的創(chuàng)始人和杰出的早期領導人,為故宮博物院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莊蘊寬愛護故宮和重視文物,與其家學和素養(yǎng)關系密切。毗陵莊氏家學傳承有序,自成一脈。其學以經(jīng)學為基礎,兼及文史百家。莊蘊寬繼承家學,兼擅書畫。書法融匯漢隸魏碑,尤精于草書。繪畫以梅花見長,骨韻清勁,有如其人?梢哉f,莊蘊寬的家學和素養(yǎng),決定了他的喜好和價值取向?上У氖牵L期以來,這樣一位中國近代史上的風云人物,竟然沒有一部關于他生平事跡的傳記問世。這部《國士無雙——莊蘊寬傳》的出版,終于可以彌補這個缺憾。相信讀者看了這部傳記,一定會對莊蘊寬的風雨人生和愛國情懷,以及他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所作的貢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蔣元明著、莊研審訂《國士無雙——莊蘊寬傳》序言,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2012年
紀念吳瀛先生
回顧故宮博物院的發(fā)軔與院史,不能不提到吳瀛先生。
吳瀛先生投入清宮文物點查,開始只是以內(nèi)務部官員身份來兼顧這項工作,此后竟離開了自己的本職,完完全全加入到故宮博物院的事業(yè)中,而且一干就是十年。這十年,故宮博物院經(jīng)歷了創(chuàng)辦的艱難、成立初期的曲折、短暫的輝煌以及文物南遷等階段。先生為之付出了全部心血,傾注了深沉感情。已成為經(jīng)典的《故宮博物院前后五年經(jīng)過記》一書,既使我們看到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斗爭,又感受到先生的辛勤努力與重要地位。
中國近現(xiàn)代以來,有些名門望族以其顯赫的世家地位、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名門的聯(lián)姻交友,加上時代的風云際會,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吳氏家族也是這樣,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國共兩黨許多重要人物,都與吳家有著這樣那樣的關系。而談到早期故宮博物院的創(chuàng)建,吳瀛的舅父莊蘊寬先生更是作出了偉大貢獻。
莊蘊寬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曾任民國審計院院長,作過清室善后委員會委員,參與故宮博物院的創(chuàng)建,兼任過故宮圖書館館長,而在1926—1928年故宮博物院處于風雨飄搖、命懸一線之際,莊蘊寬更是與故宮同人奮力支撐,堅持到最后的勝利。他是故宮博物院的創(chuàng)始人和杰出的早期領導人。
天有不測風云。所謂易培基盜寶案,不僅使這位故宮博物院首任院長受冤含恨,抑郁而終,也使吳瀛受到牽連,成為被告。吳先生豪爽,熱情,憨直,是個漢子,又是為朋友兩肋插刀的人。雖然他的受冤受害,完全是由于“同患難而觀點各異,親而不信的總角之交”的易培基所引起,但他對易培基卻一往情深,至死不渝。他在有生之年,念茲在茲,一刻也沒有停止為易培基院長申雪。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后,他還給毛澤東、董必武等寫信呼吁。他所著《故宮盜寶案真相》,對這一案件作了詳盡的記錄。這一冤案早已大白于天下。
盡管如先生哲嗣祖光所認為,故宮博物院“以它本身具有的特性注定了是一個不祥之地”(《故宮盜寶案真相·序》),盡管吳瀛先生在服役十年后,被迫離開了故宮,但他對故宮始終充滿了感情。因為這個由皇宮變成的博物院,有著他的辛勞;他又是一個極其酷愛藝術而且有著深厚藝術造詣的人,故宮無與倫比的迷人魅力始終吸引著他。在他晚年時,仍然把一生珍藏的二百余件精美文物無償捐獻給了故宮博物院。
吳瀛先生不僅有深厚的國學基礎,且于西畫及國畫頗有造詣,詩文、書畫、篆刻皆精。其繪畫擅山水兼工花鳥,多以西畫構(gòu)圖,雋永飄逸,意境高遠。他的詩,沉郁雄奇,慷慨悲愴。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國語文法》、《故宮博物院前后五年經(jīng)過記》、《故宮盜寶案真相》,以及詩文《風勁樓詩草》、《蜀西北紀行》,劇作《長生殿》、《章臺柳》等。在他那些落寞的日子里,在他郁悶、憤激乃至困惑的時候,這些業(yè)余愛好曾給他帶來很大的慰藉。
吳瀛先生還活著,活在他頗有建樹的學術著作中,活在他氣韻生動的筆墨中,活在他情思斐然的詩文中,更活在他為之奮斗、付出心血的故宮博物院不斷發(fā)展的偉大事業(yè)中,青山長在,先生不朽!
最后,謹以小詩四首紀念吳瀛先生:
其一
洪業(yè)堪稱第一篇,乾清門內(nèi)憶流連。
波云詭譎幾多事,須借如椽史筆傳。
其二
誰鑄奇冤驚宇中?但呼咄咄懶書空。
直披真相慰亡友,哪管人生如轉(zhuǎn)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