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古今與藝文人物》該書分為甲乙兩輯。甲輯“澳門古今”寫澳門的歷史背景和滄桑變化,對澳門歷史上的重要事件都有所敘述。“澳門古今”從澳門開埠寫起,每篇五六百字,篇篇獨立而又前后連貫,把澳門的歷史和地理知識都交織在一起,儼然一幅澳門的古今圖景。乙輯“藝文人物”寫與澳門有關(guān)的藝文人物,譬如秦牧、啟功等。
澳門眾多的寫作人,從語言與生活的密切關(guān)聯(lián)里,堅守著文學,堅持文學書寫,使文學的重要性在心靈深處保持不變,使澳門文學的亮麗風景得以形成,從而表現(xiàn)了澳門人的自尊和自愛,真是彌足珍貴! 摹鞍拈T文學叢書”看,澳門文學生態(tài)狀況優(yōu)良,寫作群體年齡層次均衡,各種文學樣式齊頭并進,各種風格流派不囿于一,傳統(tǒng)性、開放性、本土性、雜糅性,將古今、中西、雅俗兼容并蓄,呈現(xiàn)出一種豐富多彩而又色彩各異的“雞尾酒”式的文學景象,這在中華民族文學畫卷中頗具代表性,是有特色、有生命力、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文學! ∵@套作家出版社版的文學叢書,體現(xiàn)著一種對澳門文學的尊重、珍視和愛護,必將極大地鼓舞和推動澳門文學的發(fā)展。就小城而言,這是她回歸祖國之后,文學收獲的第一次較全面的總結(jié)和較集中的展示;從全國來看,這又是一個觀賞的櫥窗,內(nèi)地寫作人和讀者可由此了解、認識澳門文學,澳門寫作人也可以在更廣遠的時空里,聽取物議,汲取營養(yǎng),提高自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摘自王蒙《澳門文學叢書 · 總序》
李鵬翥 (1934年~) ,筆名梅萼華、凌云健、濠上叟。澳門人,原籍廣東梅縣。2010年三月二十七日獲澳門科技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歷任澳門中華學生聯(lián)合總會主席,《澳門學生報》主編,澳門糧食公會學校教導主任,澳門商訓中學副教導主任,《澳門日報》副刊主任、采訪主任、社務委員、副總編輯、總編輯,F(xiàn)任《澳門日報》社長,澳門文化傳媒集團副董事長,永樂戲院執(zhí)行董事,澳門筆會(作家組織)會長,澳門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會長,澳門出版協(xié)會會長,澳門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名譽會長,澳門基本法推廣協(xié)會副會長,澳門特區(qū)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第二、三任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澳門特區(qū)政府文化咨詢委員會委員,澳門特區(qū)政府勛章獎章和獎狀提名委員會委員,澳門樂團顧問委員會委員,澳門基金會信托委員會委員,澳門大學議庭成員,澳門科技大學校董,澳門日報讀者公益基金會名譽副會長,澳門大專教育基金會副會長,澳門地區(qū)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會員大會副主席,澳門中華文化交流協(xié)會名譽會長,澳門中華文化聯(lián)誼會名譽會長,中國文學藝術(shù)界聯(lián)合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榮譽委員。曾任廣東省第八屆澳門區(qū)人大代表、廣東省第九屆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第十屆澳門區(qū)代表,全國作協(xié)第五、六、七屆代表大會特邀嘉賓,中國文聯(lián)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澳門政府文化委員會委員,澳門政府語言狀況關(guān)注委員會委員,澳門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常務委員,澳門基本法協(xié)進會副秘書長,區(qū)旗、區(qū)徽評選委員。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著有專著《澳門古今》、《濠江文譚》、《濠江文譚新編》、《磨盤拾翠》,合著有《澳門文學論集》、《澳門文學研討會》,主編并統(tǒng)籌出版《澳門基本法文獻集》及七部《澳門手冊》、大型圖片集《中國澳門》及《回歸十年》,參與編撰《中國書法大辭典》等,并為《沙孟海翰墨生涯》出版顧問。
澳門古今
序言
來澳必游大三巴
三次火燒余前壁
牌坊耗銀三萬兩
腳下隧道藏珍寶
樓臺金碧擁南灣
灣環(huán)舟泛桃花浪
綠蔭叢中八角亭
新馬路旁紀念館
灣畔百年變遷大
填海成陸五十年
跨海大橋通澳氹
昔日加思欄兵營
陸軍俱樂部滄桑 澳門古今
序言
來澳必游大三巴
三次火燒余前壁
牌坊耗銀三萬兩
腳下隧道藏珍寶
樓臺金碧擁南灣
灣環(huán)舟泛桃花浪
綠蔭叢中八角亭
新馬路旁紀念館
灣畔百年變遷大
填海成陸五十年
跨海大橋通澳氹
昔日加思欄兵營
陸軍俱樂部滄桑
政府大廈外觀壯
百年建筑澳督府
同盟會在澳活動
中西藥局的設(shè)立
媽閣廟逾五百歲
弘仁殿供奉天妃
神話色彩說女神
帆船神異石刻古
崗頂古名磨盤山
龍松廟名稱古雅
崗頂波樓俱樂部
東印度公司舊址
四十年前賽狗場
賽狗活動的復起
葡國日與賈梅士
石洞吟成《 葡國魂 》
白鴿巢高萬木蒼
鳳凰山即白鴿巢
鴉片富豪建行宮
花園洋房爭奪戰(zhàn)
博物院藏品豐富
基督教墳名人多
荷香十里出盧園
龍?zhí)镂枧_弦歌絕
松山秀色入名園
血淚斑斑話臺山
巴波沙坊的由來
筷子基原名赤洲
一角青洲出海心
吳漁山歸晚夜渡
黃油膏蟹佳種絕
劈山填海連半島
祖國甘露通濠江
青洲英泥百年史
松山西麓兵頭園
火藥爆炸毀名園
大龍喉變二龍喉
得勝花園容貌陋
荷蘭兵薄香山澳
調(diào)兵派艦攻澳門
荷軍登陸劏狗環(huán)
神父神炮退荷軍
荷蘭園中容戰(zhàn)俘
嶺南學堂發(fā)源地
棕櫚成行新花園
嘉馬從未履澳門
愛神拱照佑嘉馬
嘉馬領(lǐng)軍征印度
澳門心臟新馬路
一條大路兩個名
澳門首家電影院
乘三輪車游西灣
古炮臺成名酒店
峰景酒店風光美
碧落飛鏡西灣月
蓮峰山形似蓮花
蓮峰夕照無水光
廢祠筑成天妃廟
清初建成慈護宮
蓮峰廟題名百年
游龍照壁石荷池
林則徐來澳巡視
夾道歡迎林則徐
中國官紳議事處
蓮峰廟旁亞婆石
高可寧發(fā)達大屋
水坑尾與大井頭
康有為在水坑尾
釣魚臺革命活動
天神巷風流云散
亞洲最早“醫(yī)人廟”
澳門書信館舊貌
郵局大廈五十年
消防局南歐色彩
半世紀前消防車
大炮臺風光壯闊
大炮臺炮轟兵頭
炮臺成為氣象臺
大賽車充滿刺激
港澳第一次民航
“澳門小姐”飛港澳
“小型”客機航港澳
望洋燈花艷紫氛
荷蘭俘虜筑炮臺
望洋臺上小教堂
遠東最古老燈塔
松山亭眺九洲洋
半山亭系珠海思
松山隧道遍炮壘
松聲悅耳焯公亭
游侶別辟松濤園
松山之麓建白宮
永樂邨氣勢雄偉
崗頂花邨六十年
澳門第一家銀行
第一座主教座堂
第一座華人教堂
大堂亦稱望人寺
大堂西班牙色彩
典雅壯麗板樟堂
教徒聚居進教圍
三巴寺開二百年
巨型圓頂透光華
東方傳教士搖籃
古畫文物多瑰寶
澳門樹王享遐齡
風信堂裝飾絢麗
風信堂中祀海神
風信堂前伏麗姝
三巴道上唐人寺
何東包船來剪彩
濠興仕女娛樂場
古城邊地雀仔園
雀仔園連蕉園圍
志道堂紀念蔡高
市區(qū)中心設(shè)監(jiān)獄
山頂醫(yī)院逾百年
雙頭馬車軒昂過
福隆新街的前身
福隆三街銷金窩
宜安街征歌逐色
石板小巷福榮里
清平戲院歷史悠
煙水微茫西望洋
登高舒嘯十字門
望海觀音貌慈祥
西望洋圣母巖洞
主教府連圣母堂
天涯別墅接藍天
別墅精舍遍山巔
澳門鑄炮名氣大
豪紳建宅竹仔室
炮手操炮以身殉
三次購炮條件苛
仁慈堂稱支糧廟
豬仔館販賣人口
塔石曾為賽馬場
頸頭山幾被削平
三巴門外建醫(yī)院
同善堂九十周年
最早的工會會館
佐堂欄尾駐澳丞
最古老的土地廟
永福古社是行宮?
何吾騶題水月宮
大盜張保營巨宅
鳥革翚飛議事亭
市廳將屆四百年
議事局昔年結(jié)構(gòu)
市廳建筑二百年
英軍議事亭劫獄
總督交接議事亭
圖書館古典櫥架
議事亭前屢更易
攻北山軍曹銅像
議事亭前噴水池
澳門中總七十年
商會現(xiàn)址的購入
陳融題中總橫匾
澳門最古老巨剎
樟樹小亭建殿堂
佛寺建筑規(guī)模大
大雄寶殿古銅鐘
石板大路通廟前
開山祖大汕和尚
暢瀾和尚擴大業(yè)
跡刪草書墨淋漓
天然和尚的墨跡
澹歸寫 《 丹霞日記 》
浪漫壯觀連理樹
慧因和尚紀念亭
清畫米顛拜石圖
狂簡法書入禪林
書法屏風流雅趣
謝蘭生題匾妙香
名人法書懸客堂
高劍父住觀音堂
關(guān)山月摹觀音像
陳樾轉(zhuǎn)贈章氏聯(lián)
普濟禪院普同塔
百年前風災記錄
《 望廈條約 》簽訂處
炮艦東來為訛詐
帝國主義色彩現(xiàn)
附錄:探照燈下看澳門
——讀李鵬翥新著 《 澳門古今 》
藝文人物
秦牧與澳門文學的因緣
魯茂 散文 春泥
——《 望洋小品 》 代序
汪兆鏞的兩首澳門詩手跡
汪宗衍著 《藝文叢談續(xù)編 》后記
敬悼陶俊棠老先生
痛悼嚴慶澍兄
啟功先生與澳門
散文書藝兩稱豪
——臺靜農(nóng) 未名社 書法藝術(shù)
歡迎杜埃陳殘云訪澳
風流倜儻寒碧翁
——“羅叔重百年紀念展”縱筆
共迎回歸 同來賞荷
——“郭士袁運甫荷花系列展覽”序
林近書畫篆刻展序
“常宗豪黎曉明伉儷書畫展”序
繪畫揭開了馬若龍的思維世界
陳繼春 《 濠江畫人掇錄 》序
“衣帶漸寬終不悔”
——楊仁飛與近現(xiàn)代史研究
澳門音樂研究巨獻
——讀戴定澄《 音樂創(chuàng)作在澳門 》
《 澳門記者鏡頭下 》序
召喚大自然的生命活力
——《 山光水色 》薛力勤攝影展序
《 葡人土生訪談 》序
何賢先生的卓越貢獻
——為澳門立法會二十周年紀念冊而寫
德藝雙馨 濟世弘文
——祝賀趙世光先生為鏡湖醫(yī)院義展成功
來澳必游大三巴
來澳游客,不論是來自香港或是歐美各大洲的,很少不到大三巴牌坊去。
這個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建筑,恢宏高峻,造型雄奇,充滿宗教色彩的藝術(shù)雕塑,著實是有其獨特的風格與迷人的魅力。即在文物價值來說,也是澳門最古老的藝術(shù)性建筑之一。
香港無線電視翡翠臺曾經(jīng)在大三巴牌坊前作過 《 歡樂今宵 》 的直播演出。藝員們在牌坊前的平臺載歌載舞,頗有點在古羅馬劇場上演出的氣氛,也能勾起觀眾發(fā)思古之幽情。
近年也有過東南亞一些國家的新婚夫婦,集體來澳度蜜月。數(shù)十對新人穿上禮服,披上頭紗,在大三巴牌坊前拍集體照,這種風味在以后銀婚、金婚的日子里,也是一個美麗的回憶。
今日我們所見的大三巴牌坊,其實是圣保祿教堂的前壁!叭笔荢ao的譯音,“巴”是Paulo的合并譯音,所以稱為大,是有別于當時另有的一座三巴仔教堂,這就是“大三巴”名稱的來由。
圣保祿教堂歷史悠久,在我國的古籍中稱為“三巴寺”,《 香山縣志 》、《 澳門紀略 》 以及一些名人筆記,都有記述。這原是葡國天主教耶穌會教士來澳傳教的一個基地。1565年,先在今址的小丘旁用木板土石,筑成棧倉型小室,以傳教及供教士潛修之用。奠定雛形則是1580年起陸續(xù)興建的修院及小教堂。不過這最早的建筑,已在1595年的一次大火中全部焚毀了。
三次火燒余前壁
大三巴牌坊,原是圣保祿教堂的前壁。
這個教堂可說是與火有緣。從其雛形起至今殘存的前壁,中間經(jīng)歷了三次大火,屢焚屢建,終于僅,F(xiàn)在可見的牌坊。
第一次失火在1595年,整座教堂和修院完全焚毀,連同圖書典籍,亦難幸免。之后,耶穌會為傳教需要,不久又照樣建成一座小型教堂和修院。不料到1601年,又遭第二場火災,燒剩修院的一個講堂,權(quán)作教堂之用。
接著,耶穌會發(fā)動葡商籌款進行第三次重建工作,并由史賓諾拉神父設(shè)計,在1602年奠基,到1637年始將前門石壁,即今大三巴牌坊竣工,歷時三十五年。
建筑時間拖得這么久,一方面是由于重建工程著重堅固精美,不能不費時間;另一方面卻是盡管籌得款項不少,但在重建過程中仍感不敷,以致不得不隨時募款逐步完成。
從今日的燼余建筑看,還可發(fā)現(xiàn)后者的痕跡。牌坊背后的屋頂磚痕,并非出于自然建筑的,乃是1637年彼得文地神父來澳巡視,始將教堂與壯麗的前門聯(lián)接起來。
教堂前的石級,是在1640年新添上去的。我們現(xiàn)在很明顯地看到它并非正對牌坊,而是傾側(cè)一面。如果當年有個統(tǒng)一的完整規(guī)劃,是絕對不會出現(xiàn)如此不協(xié)調(diào)的現(xiàn)象。
牌坊耗銀三萬兩
大三巴牌坊巍峨壯觀,雕刻精美,三百多年前的造價已達三萬兩銀之巨。
整座圣保祿教堂的建筑,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東方建筑的風格而成,長期以來受到中外建筑、文物、藝術(shù)界人士的重視。
今日游覽大三巴牌坊,細心的旅客會看到其右方還有一個石圍桿夾。其形制與中國過去的衙署或祠堂廟宇前所豎立的無異。按照封建皇朝的舊例,只有高官顯宦的府第,才獲準在門前豎立圍桿。因為當年耶穌會的神父及圣保祿修院的畢業(yè)生,不少受到明清皇帝的冊封,所以也享有這種炫耀勛祿的特權(quán)。時日久遠,左右成對的石圍桿夾至今已僅存其一。
建筑圣保祿教堂出力至大的應數(shù)日本教徒。17世紀初年,日本政府嚴禁奉教,天主教徒紛紛逃來澳門,聚居在三巴門一帶。他們之中,不少是建筑工人和藝術(shù)工匠,耶穌會利用這些人才,以工代賑來建筑教堂,節(jié)省了不少經(jīng)費,也保證了建筑質(zhì)量。
不料建成使用還差兩年就到二百年時,竟因為被葡軍用作營房,修院的廚房儲存大量柴薪,招來了第三次大火。1835年1月26日下午6時整,先由廚房堆柴薪處起火,時值隆冬,在東北風猛吹下,火乘風勢,一發(fā)不可收拾。焚燒了兩個多鐘頭,到8時15分,整座教堂付諸一炬,只剩下前門殘闕供后人憑吊流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