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共12章,由基本理論、學習心理、教學心理和個性心理4部分組成,內(nèi)容既包括了國內(nèi)外當代教育心理學的新發(fā)展,又緊密結合高校的教學和國家教師資格證培訓與考試的實際。全書體例新穎、實用性強,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論述了學生心理發(fā)展理論、學習及學習理論、學習動機、知識的獲得、學習策略、問題解決能力與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技能的學習、品德的形成與培養(yǎng)、教學設計與評價、教師心理、個性差異與教育等當代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基本問題。
本書有利于學生學習和掌握教育心理學的基本觀點,為今后的教學實踐打下深厚的理論基礎。
本書可作為高校教育心理學課的教材,尤其是可作為國家教師資格證考試的首選用書,也可作為高等師范院校心理專業(yè)本科生的學習用書,各級各類教師培訓學校、研究生課程班的教學材料,還可作為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人員和各種考試(如研究生入學考試、骨干教師培訓考試)考生的參考用書。
本書是為高等院校本科生編寫的《教育心理學》公共課教材,也可以作為各級師范院校學生和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參考用書。
隨著教育改革不斷向縱深發(fā)展,教師從教能力和要求也在發(fā)生深刻變化。
不僅是師范院校畢業(yè)的大學生可以當教師,其他院校畢業(yè)的大學生也可以當教師,這就給教師職業(yè)的變化帶來了一個巨大沖擊。無論是何種院校的大學畢業(yè)生想當教師,都必須參加國家組織的教師資格證統(tǒng)一考試。教育改革形勢的新變化,必然帶來教材改革的變化和更新,原有的僅面向師范院校的公共必修課教材內(nèi)容已經(jīng)遠不適應新的教育改革要求。另外,和諧社會要求教育培養(yǎng)素質高、能力強的創(chuàng)新人才,以及具有問題解決能力和社會合作能力的新一代,教育就要從目標、形式、方法到組織進行全方位變革,而改革的理論基礎源自于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學習規(guī)律和教學規(guī)律的科學研究。因此,本書立足于學科前沿、反映信息社會的發(fā)展與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的新形勢對教育心理學的新要求,從而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科學提高。同時力爭使心理學本土化、生活化、大眾化,使廣大學生和讀者充分認識自己,調(diào)節(jié)好自己的心理結構,使其身心健康。基于此,在2010年編寫出版的高師院!督逃睦韺W》和2014年編寫出版的職業(yè)教育規(guī)劃教材《教育心理學》的基礎上,編寫出版了這部《教育心理學》高校公共課教材,與前兩部教材相比,本教材有以下3個突出特點。
1. 體例新穎
我們以往的教材一般是按章來編寫的,本教材是根據(jù)每一章的內(nèi)容分為4篇,即基本理論篇、學習心理篇、教學心理篇、個性心理篇。其基本涵蓋教育心理學學與教的主要內(nèi)容,同時側重學生的學習方面。我們通過確定教學目標(認知、情感、能力3個子目標),以案例開篇、案例分析結尾,教學過程結合案例進行,由案例貫徹始終,增強教材編寫的新穎性。每章學習結束,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進行案例診斷與分析,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 內(nèi)容實用
在編寫過程中,我們新增加了國家教師資格證考試的內(nèi)容,本書章節(jié)的設定、內(nèi)容的選擇盡可能貼近國家教師資格證考試的考試大綱,并力求科學、前沿,引進了教育認知神經(jīng)科學與腦科學;在保留傳統(tǒng)內(nèi)容的同時,新增加了某些章節(jié),如“學生心理發(fā)展理論”,增加這一章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明確教育心理學與他們?nèi)蘸笏獜氖碌墓ぷ鞯降子卸啻蟮穆?lián)系!敖處熜睦怼边@一章是為了讓學生了解自己,特別是要了解自己走上工作崗位后的心理狀態(tài),尤其是“教師職業(yè)倦怠”這一節(jié)的編寫,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以后工作中在某一特定時期會出現(xiàn)的問題,從而能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同時,充分發(fā)揮心理學實用性較強的優(yōu)勢,把理論知識的學習與教育教學、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凸顯心理學應用的延展性。
3. 注重實踐
本教材與以往教材比較而言,加大了實踐方面的比重。在章節(jié)的選擇與安排上,增加了“技能”這一部分;“案例分析”重在提高運用本章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思考與練習”突出實踐性和操作性;“教學目標”注重應用等。在教學中,密切聯(lián)系教育教學實際和大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對其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應用心理學理論進行調(diào)解。為了克服以往心理學教學中理論性太強、太抽象、與實踐脫節(jié),以及實踐應用性差等弊端,本教材將以解決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如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操作和應用的問題作為突破的難點。為此,本教材介紹一些個案研究和實踐操作要點、實例等。這樣做的目的在于使學生學到的心理學知識能夠與未來實際相聯(lián)系,使心理學知識在指導學生學習中真正發(fā)揮作用。
本教材是由吉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夏鳳琴教授組織編寫的,并由其負責整個教材的結構和章節(jié)設定,以及最后的統(tǒng)稿與審定。具體分工如下:吉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的夏鳳琴負責撰寫第一、四、五章;姜淑梅負責撰寫第十、十一、十二章;崔繼紅負責撰寫第三、七章;李淑蓮負責撰寫第二、九章;張春梅負責撰寫第六、八章。此外,吉林師范大學教科院的教師時松、凌曉俊、李喆和吉林師范大學教科院的研究生池源、李玲玲、王麗瑩、金春龍、黃俊方、于敏、于瑩瑩、吳靖、杜潔瓊、張園洋、鄭琪參加了編寫工作。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閱了國內(nèi)外大量的心理學教材、專著和論文資料,在此謹向其作者們致以衷心的感謝!同時得到清華大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于時間倉促,編寫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會有缺點和錯誤,敬請各位專家、同行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以利于改進、提高。我們的信箱是huchenhao@263.net,電話是010-62796045。
本書對應的電子教案可以到http://www.tupwk.com.cn/downpage網(wǎng)站下載。
編 者
2014年12月15日
第一篇 基本理論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學導論3
第一節(jié) 心理學的概述3
一、個體行為4
二、心理活動(心理現(xiàn)象)4
三、心理的實質6
四、心理學發(fā)展的主要派別9
五、心理學的分支12
第二節(jié)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內(nèi)容14
一、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14
二、教育心理學的內(nèi)容體系16
第三節(jié)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17
一、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基本原則17
二、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18
第四節(jié) 教育心理學的任務和意義22
—、教育心理學的基本任務22
二、研究教育心理學的意義22
第二章 學生心理發(fā)展理論25
第一節(jié) 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概述26
一、心理發(fā)展的含義26
二、青少年期的心理特征28
三、中學生心理發(fā)展的教育意義32
第二節(jié) 學生的認知發(fā)展35
一、皮亞杰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35
二、維果斯基的心理發(fā)展觀45
第三節(jié) 學生人格發(fā)展階段45
一、弗洛伊德人格發(fā)展階段理論46
二、埃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階段理論47
三、影響人格發(fā)展的社會因素51
第三章 學習及學習理論55
第一節(jié) 學生的學習56
一、學習概述56
二、學習的作用57
三、學生學習的特點59
四、學習的分類59
第二節(jié) 行為主義與認知主義學習理論62
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62
二、認知學習理論69
第三節(jié) 建構主義與人本主義學習理論75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75
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78
第四節(jié) 展望:教育神經(jīng)科學與腦科學81
一、教育神經(jīng)科學82
二、腦與學習83
第二篇 學習心理
第四章 學習動機89
第一節(jié) 學習動機概述90
一、學習動機的含義90
二、學習動機的構成90
三、學習動機的功能91
四、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關系91
五、學習動機的分類92
第二節(jié) 學習動機理論93
一、強化理論93
二、需要層次理論96
三、成就動機理論98
四、成敗歸因理論101
五、習得性無力感理論102
六、自我效能感理論104
第三節(jié) 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與激發(fā)106
一、向學生提出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106
二、進行成就動機訓練106
三、培養(yǎng)與激發(fā)學習興趣107
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fā)式教學108
五、設置榜樣110
六、利用學習結果的反饋作用110
七、正確評價,適當運用表揚與批評111
八、適當開展競賽111
九、引導學生正確歸因112
十、消除學生的習得性無力感,增強自我效能感113
第五章 知識的獲得115
第一節(jié) 知識獲得的概述116
一、知識與知識的獲得116
二、知識的種類117
三、知識獲得的一般條件118
四、知識獲得的方式119
五、知識構建的組織原則121
第二節(jié) 注意與教學121
一、注意121
二、注意的功能和外部表現(xiàn)122
三、注意的種類124
四、注意的品質128
五、注意的規(guī)律及其在教學中的運用131
第三節(jié) 觀察與知識的感知134
一、觀察與觀察力134
二、感知覺的概述135
三、感知規(guī)律在教學中的運用140
四、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143
第四節(jié) 記憶與知識的鞏固144
一、記憶的概述144
二、記憶過程分析147
三、中學生記憶能力的培養(yǎng)151
第五節(jié) 思維與知識的理解156
一、思維的概述156
二、知識的理解158
第六節(jié) 概念的掌握與學習遷移161
一、概念的概述161
二、在教學條件下影響概念掌握的因素162
三、學習遷移的概述164
四、學習遷移的理論165
五、遷移規(guī)律在教學中的應用168
第六章 學習策略173
第一節(jié) 學習策略的定義及特征174
一、學習策略概述174
二、學習策略的特征175
三、研究學習策略的意義176
第二節(jié) 學習策略的分類177
一、認知策略177
二、元認知策略184
三、資源管理策略185
第三節(jié) 學習策略的教學與訓練190
一、學習策略教學概述191
二、學習策略教學的內(nèi)容192
三、學習策略的教學與訓練的途徑194
四、學習策略的教學課程196
第七章 問題解決能力及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199
第一節(jié) 問題解決能力概述200
一、問題解決概述200
二、問題解決及問題解決的階段203
第二節(jié) 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205
一、問題解決的策略205
二、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207
三、問題解決能力的訓練211
第三節(jié) 創(chuàng)造性概述212
一、創(chuàng)造性思維概述213
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特點213
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基本過程214
第四節(jié) 創(chuàng)造性的測量與培養(yǎng)策略215
一、影響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的因素215
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217
第八章 技能的學習221
第一節(jié) 技能的概述221
一、技能的含義222
二、技能的類型223
第二節(jié) 操作技能的形成224
一、操作技能的作用及其分類225
二、操作技能的掌握階段226
三、操作技能的培訓228
第三節(jié) 心智技能的學習235
一、心智技能的含義及其作用235
二、心智技能的形成階段236
三、心智技能的培養(yǎng)241
第九章 品德的形成與培養(yǎng)249
第一節(jié) 品德的界定及心理結構250
一、道德及品德的概述250
二、品德的心理結構253
第二節(jié) 品德的形成與發(fā)展255
一、道德認識的形成256
二、道德情感的形成259
三、道德意志的形成261
四、道德行為的形成263
第三節(jié) 良好品德的培養(yǎng)模式264
一、道德發(fā)展理論264
二、學生品德不良形成的原因267
第四節(jié) 不良品德的矯正方法270
一、學生品德的產(chǎn)生過程270
二、品德不良的轉化272
第三篇 教學心理
第十章 教學設計與評價277
第一節(jié) 設置教學目標278
一、教學目標及其意義278
二、教學目標的分類278
三、教學目標的表述280
第二節(jié) 選擇教學策略283
一、教學策略的含義及其分類283
二、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策略284
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285
四、個別化教學策略288
五、選擇教學策略的依據(jù)289
第三節(jié) 教學評價概述290
一、教學評價的概念及特點290
二、教學評價的作用291
三、教學評價的范圍292
四、教學評價的分類293
第四節(jié) 教學評價的方法與技術297
一、標準化成就測驗297
二、教師自編測驗298
三、測驗的質量分析301
四、非測驗的評價技術301
五、教學評價結果的處理與報告302
第十一章 教師心理305
第一節(jié) 教師的角色與特征306
一、教師的角色心理306
二、教師的特征310
第二節(jié) 師生互動314
一、教師對學生的影響314
二、學生對教師的影響317
三、師生互動318
四、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318
第三節(jié) 教師的職業(yè)倦怠與心理健康321
一、教師職業(yè)倦怠321
二、教師心理健康325
第四節(jié) 教師的成長與培養(yǎng)331
一、教師的成長階段331
二、專家型教師與新手型教師的差異332
三、專家型教師的培養(yǎng)途徑334
第四篇 個性心理
第十二章 個性差異與教育339
第一節(jié) 智力差異與教育340
一、智力概述340
二、智力的測量341
三、智力的發(fā)展及個體差異344
四、影響智力發(fā)展的因素348
五、智力差異與教育349
第二節(jié) 人格差異與教育351
一、人格的概述352
二、氣質差異與教育354
三、性格差異與教育366
四、影響人格發(fā)展的因素374
五、中學生良好人格的塑造375
參考文獻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