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方言俗語》接受了漢語詞匯學研究的許多已有的成果,例如俗語包含諺語、歇后語、慣用語、成語幾種形態(tài),它們各自具備不同的特征,等等。
《青海方言俗語》更是一部文化學著作,尤其是一部表現(xiàn)語言交匯的特色、散發(fā)著地域芬香和民族芬香的俗語著作。它給漢語詞匯學園地帶來一股清新的空氣,是一部屬于社會語言學范疇的力作。相信它的出版會給詞匯學研究帶來積極的影響。
第一章 青海方言概說
第一節(jié) 青海歷史沿革
第二節(jié) 青海世居民族及其語言特點
第三節(jié) 青海漢語方言的形成
第四節(jié) 青海漢語方言的特點
第五節(jié) 青海漢語方言研究狀況
第二章 青海方言俗語的界定及其特征
第一節(jié) 古人對俗語的認識
第二節(jié) 今人對俗語的研究
第三節(jié) 青海方言俗語的范圍
第四節(jié) 青海方言俗語的特征
第三章 青海方言中的諺語
第一節(jié) 青海方言諺語結(jié)構(gòu)的基本類型
第二節(jié) 青海方言諺語的句法結(jié)構(gòu)
第三節(jié) 青海方言諺語的語義特點及分類 第一章 青海方言概說
第一節(jié) 青海歷史沿革
第二節(jié) 青海世居民族及其語言特點
第三節(jié) 青海漢語方言的形成
第四節(jié) 青海漢語方言的特點
第五節(jié) 青海漢語方言研究狀況
第二章 青海方言俗語的界定及其特征
第一節(jié) 古人對俗語的認識
第二節(jié) 今人對俗語的研究
第三節(jié) 青海方言俗語的范圍
第四節(jié) 青海方言俗語的特征
第三章 青海方言中的諺語
第一節(jié) 青海方言諺語結(jié)構(gòu)的基本類型
第二節(jié) 青海方言諺語的句法結(jié)構(gòu)
第三節(jié) 青海方言諺語的語義特點及分類
第四節(jié) 青海方言諺語的修辭特點和表現(xiàn)手法
第五節(jié) 青海方言諺語的語用分析
第六節(jié) 青海方言諺語的文化特征
第七節(jié) 青海方言諺語選注
第四章 青海方言中的歇后語
第一節(jié) 青海方言歇后語的語法結(jié)構(gòu)分析
第二節(jié) 青海方言歇后語的語義特征
第三節(jié) 青海方言歇后語的語用分析
第四節(jié) 青海方言歇后語與本土文化
第五節(jié) 青海方言歇后語選注
第五章 青海方言中的慣用語
第一節(jié) 青海方言慣用語外部結(jié)構(gòu)的基本類型
第二節(jié) 青海方言慣用語的語法結(jié)構(gòu)
第三節(jié) 青海方言慣用語語義分析
第四節(jié) 青海方言慣用語語用分析
第五節(jié) 青海方言慣用語的風格特點
第六節(jié) 青海方言慣用語理據(jù)舉凡
第七節(jié) 青海方言慣用語選注
第六章 青海方言中的俗成語
第一節(jié) 青海方言俗成語的構(gòu)成方式
第二節(jié) 青海方言俗成語的語義特征
第三節(jié) 青海方言俗成語的修辭特色
第四節(jié) 青海俗成語所體現(xiàn)的高原文化舉凡
第五節(jié) 青海方言俗成語選注
第七章 青海方言俗語的民族性與地域性
第一節(jié) 青海方言俗語的民族性
第二節(jié) 青海方言俗語的地域性
參考文獻
后記
第一章 青海方言概說
第一節(jié) 青海歷史沿革
青海省位于中國大西北,地處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東北部,因其境內(nèi)有中國最大的內(nèi)陸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簡稱“青”。青海省幅員遼闊,土地總面積達72.12萬平方公里,是僅次于新疆、西藏、內(nèi)蒙古的面積第四大省級行政區(qū)。它的東北面與甘肅接壤,南面與西藏、北面與新疆為鄰,而東南面則與四川毗鄰。同時,青海省又是一個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雜處聚居的省份,主要的少數(shù)民族有藏族、蒙古族、回族、撒拉族、土族。據(jù)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報告顯示,全省現(xiàn)有5 626 722人,其中少數(shù)民族人口占全省總?cè)丝诘?6.98%。在青海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挺拔的雪峰、星羅棋布的湖泊、如茵的草原、縱橫交錯的江河溪流、廣袤無垠的大漠,共同編織出獨具神韻的高原景觀。除了雄奇瑰麗的自然風光,它的人文歷史也同樣多彩多姿,而在這絢麗珍貴的遺產(chǎn)中蘊含著的許多鮮為人知的、珍貴的語言資源,目前更是引起了國內(nèi)外語言學界的高度關(guān)注。
一、先秦時期
青藏高原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從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早在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青海的先民就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后,這里出現(xiàn)了燦爛的馬家窯文化。今天看來,在如此偏遠且平均海拔近300。米的地方,遠古的先民竟然創(chuàng)造出如此燦爛的文化簡直不可思議,有專家甚至認為它可以與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是世界的“絕版”。青海境內(nèi)馬家窯文化的遺存很多,已挖掘的主要遺址就有近千處。 “工973年,在青海省大通縣上孫家寨出土的舞蹈紋彩陶盆,高14.1厘米,口徑29厘米,系馬家窯文化的珍寶。從1974年到1981年,在青海樂都縣高廟鎮(zhèn)東面兩公里處的柳灣村的山坡上,近2千座墓葬和近4萬件文物驚現(xiàn)于世,其中彩陶2萬余件,最多的一個墓葬競出土了陶器9l件。這是中國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一個原始氏族公社公共墓地。值得重視的是,柳灣墓地馬廠彩陶不但以數(shù)量和花紋著稱,而且一部分彩陶壺的腹下部,繪有各種不同的符號。這些符號是陶器制造者的記號?是代表氏族的徽號?還是我國最原始的古文字?對于這些內(nèi)容的探討,將為研究彩陶王國增添新的課題!雹
據(jù)歷史文獻記載,我國古羌族與華夏族差不多同時形成,羌文化是和華夏文化同樣古老的文化。先秦時期羌人主要分布在中國西部,青海地區(qū)屬于羌戎之地,正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區(qū)。所謂“羌戎”,實際是對當時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眾多部族的統(tǒng)稱,這些部族在早期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政權(quán),而青海境內(nèi)發(fā)現(xiàn)的卡約文化、辛店文化、諾木洪文化一般被看作是羌人的早期文化。春秋戰(zhàn)國時期,青海羌族各部落逐漸統(tǒng)一,并迅速發(fā)展,他們占據(jù)了以青海為中心的廣大地區(qū),歷史上稱為“西羌”,這時候的羌族主要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據(jù)東漢范嘩的《后漢書.西羌傳》記載,在羌人的發(fā)展壯大過程中,遠在先秦吋,青海歷史上就出現(xiàn)了第一位有史書記載的英雄人物——無弋爰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