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儒家經典著作,被列為“四書”之一,記述了孟子一生的主要言行和哲學思想。其文論證有力,比喻生動,文辭華麗,氣勢磅礴!睹献尤b》(第2版)在對原典注釋、翻譯的基礎上,以全新的解讀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去接近《孟子》,讀者可深切感受到孟子的仁愛思想和思辨智慧,從而將先賢思想更好地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
《孟子全鑒》(第2版)在1版的暢銷基礎上全新修訂而成,內容更精到,文字更洗練,裝幀更典雅,適合廣大國學愛好者閱讀及收藏。
孟子名軻,字子輿,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東籬子,本名遲雙明,男,1968年生,河北省邯鄲市人。1992年畢業(yè)于吉林大學中文系,現(xiàn)任北京鴻圖巨基公司總編。主要作品有:《首席執(zhí)行官》、《諸葛亮日記》、《邊讀邊悟<菜根譚>》、《聽李叔同講禪機得瀟灑人生》、《讀史有學問全集》等。
卷一 梁惠王(上)
◎ 做人不要輕義重利
◎ 最大的快樂是與民同樂
◎ 不要五十步笑百步
◎ 保障和改善民生
◎ 損人之事不可為
◎ 仁者無敵
◎ 身居其位應善謀其政
◎ 做人做事仁愛之心是根本
◎ 多行善舉受益無窮
◎ 做法不切實際,就是緣木求魚
◎ 衣食足而知禮儀
卷二 梁惠王(下)
◎ 不能把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 卷一 梁惠王(上)
◎ 做人不要輕義重利
◎ 最大的快樂是與民同樂
◎ 不要五十步笑百步
◎ 保障和改善民生
◎ 損人之事不可為
◎ 仁者無敵
◎ 身居其位應善謀其政
◎ 做人做事仁愛之心是根本
◎ 多行善舉受益無窮
◎ 做法不切實際,就是緣木求魚
◎ 衣食足而知禮儀
卷二 梁惠王(下)
◎ 不能把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
◎ 老百姓的口碑是判斷的標尺
◎ 不要逞匹夫之勇
◎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
◎ 與百姓共冷暖才是王道
◎ 間接說服,曲徑通幽
◎ 注重考察,不可輕信
◎ 不做萬夫所指的人
◎ 不能凡事以我為中心
◎ 得人心者得天下
◎ 戰(zhàn)爭勝負取決于民心所向
◎ 關注民生才能凝聚民心
◎ 仁政最能感化百姓
◎ 多做善事,積德積福
◎ 以仁義之心贏得忠誠與敬畏
◎ 小人主宰不了世事發(fā)展
卷三 公孫丑(上)
◎ 實行仁政,順應發(fā)展
◎ 做人要培養(yǎng)浩然之氣
◎ 學者要堅持“不動心”的研學精神
◎ 以德服人,教化天下
◎ 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 政德賢明, 仁慈愛民
◎ 人都有不忍傷害別人的心
◎ 善于反省,多從自身找原因
◎ 聞過則喜的人進步會很快
◎ 不要固執(zhí)己見,學會靈活處理
卷四 公孫丑(下)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對有氣節(jié)的人不要隨便待之
◎ 君子不會被金錢收買
◎ 下級犯錯上級有責
◎ 身在其位當謀其政
◎ 獨斷專行害處多
◎ 孝敬是做人的重要德行
◎ 以暴制暴不是解決問題的良策
◎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真正的商人不會做壟斷市場的事
◎ 愛惜人才不是做表面文章
◎ 真誠坦率是君子的作風
◎ 當今之世棄我其誰
◎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
卷五 滕文公(上)
◎ 大國與小國行仁政的道理是一樣的
◎ 上級的做事風格對下級有直接影響
◎ 老百姓有飯吃有衣穿心里就有盼頭
◎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 除舊革新才能進步
◎ 對待父母喪事反映一個人的孝順程度
卷六 滕文公(下)
◎ 欲想正人必先正己
◎ 節(jié)義之人不會為功名利祿所動
◎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得之有道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 四海歸心則戰(zhàn)無不勝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君子會堅守自己的節(jié)操
◎ 發(fā)現(xiàn)錯誤應及時徹底改正
◎ 主張正義,為真理而辯
◎ 凡事不能走極端
卷七 離婁(上)
◎ 有規(guī)矩才成方圓
◎ 圣人是做人的最高典范
◎ 仁義關乎國家存亡
◎ 修身厚德才能治天下
◎ 仁德是無敵于天下的利器
◎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 別做把人才往其他地方趕的蠢事
◎ 不走正道的人最可悲
◎ 真誠是立身處世的根本所在
◎ 天下歸心靠仁義而不靠戰(zhàn)爭
◎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 不要教條死板,學會通權達變
◎ 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
◎ 恪盡孝道,天經地義
◎ 上梁不正下梁歪
◎ 懂得反省,修正不足
◎ 恭敬有禮是美德
◎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 仁義禮智樂是人力所能及的
◎ 小孝治家,大孝治國
卷八 離婁(下)
◎ 圣賢皆有施行仁政的共同準則
◎ 從大處著手,以大局為重
◎ 和諧相處,上下級要互相尊重
◎ 有所為有所不為
◎ 把握分寸,言行有度
◎ 做事要合乎道義
◎ 學問的至高境界是自得而簡約
◎ 以善滋養(yǎng)人,德行崇高
◎ 仁義為立身之本
◎ 學習先人可貴品質
◎ 孔孟學說與歷史典集源遠流長
◎ 清醒認識事物的本質
◎ 教人應該藝德并重
◎ 因勢利導,順應自然
◎ 不畏權貴真君子
◎ 反省是一面鏡子
◎ 做人要學會換位思考
◎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 地位往往會支配行動
◎ 別被名利束縛心
卷九 萬章(上)
◎ 多盡孝道,感恩父母
◎ 不要被片面的假象所蒙騙
◎ 拋卻恩怨,感化人心
◎ 不要憑空揣度和歪曲他人
◎ 百姓擁護很關鍵
◎ 得民心者得天下
◎ 爭做眾人眼中的先覺者
◎ 察其交往觀其人
◎ 聰明人不做蠢事
卷十 萬章(下)
◎ 集人所長成大事
◎ 周朝爵祿條理分明
◎ 交友重在觀其品德
◎ 君子不拒絕正常之禮
◎ 德行與身處職位相配
◎ 要謙恭地對待有識之士
◎ 真正的賢士不會為世俗所左右
◎ 交友必先知友
◎ 要秉持一定的做事原則
卷十一 告子(上)
◎ 莫做有悖人之天性的事
◎ 環(huán)境對人的本性會有重大影響
◎ 關于人的天性存在爭議
◎ 食欲性欲皆是人的天性
◎ “義”具有內在性,也具有外在性
◎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 理義是人們共有的
◎ 仁義之心也需要時常滋養(yǎng)
◎ 貴在持之以恒,最忌一曝十寒
◎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 把失去的找回來就是學問之道
◎ 清楚輕重環(huán)節(jié),避免舍本逐末
◎ 仁義之心需要滋養(yǎng)
◎ 人的內涵比外在更重要
◎ 分清主次才會不偏離實質
◎ 喜新厭舊最終會失去更多
◎ 自尊者人尊之,自貴者人貴之
◎ 志可立不可喪
◎ 好的人才也得經過長時間考驗
◎ 做事必須講條理
卷十二 告子(下)
◎ 事物的對比應注意可比性
◎ 人皆可以為堯舜
◎ 莫因關系遠近而看法不一
◎ 利益難以換取永久的和平
◎ 禮儀是增進人際關系的重要潤滑劑
◎ 非常之人都有非常的表現(xiàn)
◎ 別做追隨領導惡行的人
◎ 輔助領導就要助其走正道
◎ 背仁之才有害于民
◎ 納稅率依國家大小而定
◎ 以鄰為壑害人害己
◎ 誠信是立身處世的準則
◎ 拒人于千里之外是愚人之舉
◎ 君子怎樣為官
◎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 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
卷十三 盡心(上)
◎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 人要活得明明白白
◎ 樂道忘勢的讀書人最受人推崇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 奮發(fā)向上才能有所作為
◎ 老百姓最需要良好的教化
◎ 良知良能與生俱來
◎ 人之才學往往來自于憂患
◎ 為官必須樹正氣
◎ 君子的三大快樂
◎ 心中須有定性,不要隨波逐流
◎ 奉養(yǎng)老人是傳統(tǒng)美德
◎ 生活富足,天下歸仁
◎ 志存高遠是做人的大境界
◎ 人的義利觀不盡相同
◎ 價值觀決定了人的行為
◎ 人要有甄別美丑的能力
◎ 積極進取和坦然若定才是正確的處世態(tài)度
◎ 真仁義的人英名流傳
◎ 腦力勞動者是社會所需
◎ 志行高尚的人才會有儒士風范
◎ 做人要有大節(jié)操
◎ 王子犯法與民同罪
◎ 環(huán)境會影響人的氣度
◎ 不要被虛偽的恭敬所迷惑
◎ 被動和主動是決定事情成敗的關鍵
◎ 教學是有恰當?shù)姆绞胶头椒ǖ?
◎ 做人要講道義和中庸
◎ 做學問要謙虛謹慎
◎ 愛從自家開始
◎ 凡事應知輕重緩急
卷十四 盡心(下)
◎ 莫因私利而損他人
◎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 仁者方可得天下
◎ 要想做事成功,必須自身努力
◎ 富貴于我如浮云
◎ 為政之舉,治國大要
◎ 仁政愛民,以民為本
◎ 百世之師,影響深遠
◎ 形象化講述最受人歡迎
◎ 堅守信仰,追求信念
◎ 賢明之人有兩種可貴品質
◎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不要因為環(huán)境的改變而放棄追求
◎ 君子不會聽信于命
◎ 客觀評價他人
◎ 用人不要亂猜疑
◎ 為政者要為百姓謀福祉
◎ 做人莫耍小聰明
◎ 發(fā)揚和光大優(yōu)良的風范
◎ 欲想正人必先正己
◎ 合禮是美德的最高表現(xiàn)
◎ 做人要保持自己的正氣
◎ 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 諱名不諱姓也是一種做事風格
◎ 不要做好好先生
◎ 中華文化需薪火相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