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清政府賑濟臺灣相關(guān)原始文獻的史料選編,包含了起居注檔案、兵部檔案、戶部檔案、奏折等各種文獻形式。本書讓讀者看到當時災難頻仍的臺灣人民面對災難時是如何在中央政府的賑濟與幫助下恢復生產(chǎn)、重建家園的,使當時的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行為變得具體而有血有肉、有聲有色。這同時也說明了當時中央政府對臺灣的有效管轄和治理,說明了當時臺灣與大陸統(tǒng)一于一個中央政府的歷史事實。
尹全海,男,1963年生,河南省遂平縣人,中共黨員,畢業(yè)于華中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F(xiàn)任信陽師范學院歷史文化學院院長、新中原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牽頭人,河南省中原與閩臺關(guān)系研究中心學術(shù)帶頭人,河南省學術(shù)技術(shù)帶頭人,信陽師范學院首屆教學名師,專著10余部,在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60余篇。
自序
整理說明
康熙朝
雍正朝
乾隆朝
嘉慶朝
道光朝
咸豐朝
同治朝
光緒朝
附錄一
附錄二
后記
《中央政府賑濟臺灣史料選編》(清代卷)整理說明
文獻整理是學術(shù)研究的基礎(chǔ)與前提。目前,海峽兩岸對臺灣自然災害史料之整理已相當充分,而對與之關(guān)系極為密切的災后賑濟史料之整理卻十分不足,似可謂之“殘缺”;文獻“殘缺”自然不利于學術(shù)研究之開展。本次嘗試整理“清代中央政府賑濟臺灣文獻”之主旨,在于彌補現(xiàn)有文獻之“殘缺”,為學術(shù)研究提供基礎(chǔ)性史料。茲就相關(guān)情況略作說明。
一、本書輯録以檔案館館藏各類源文件為整理范圍,以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和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按檔案原貌影印出版的《明清宮藏臺灣檔案匯編》為底本,結(jié)合臺北故宮博物院之“宮中檔”、“軍機檔”和“上諭檔”等宮藏檔案,以及業(yè)經(jīng)整理出版之檔案史料,如《清代地震檔案史料》、《清代臺灣天然災害史料匯編》(及《清代臺灣自然災害史料新編》)等,參照增補、?陛嬪h而成。
二、本書輯録之“賑濟檔案”,起自康熙朝,止于晚清光緒年間,幾乎涵蓋有清一代。檔案內(nèi)容極其豐富,其間所發(fā)生之地震、颶風、水旱等自然災害都有反映,包括災害種類及程度、涉及范圍、災情評估及是否成災,地方官員之災情通報及賑濟申請、賑濟種類、賑濟范圍及對象,朝廷諭批及催辦情況。此外,朝廷每遇重大事件或重大慶典,如重大事變之后,或皇帝、皇太后壽辰等,朝廷也會豁免錢糧餉稅,普天同慶。
三、本書輯録采用朝代編年。整體上按檔案形成時間依次編排,以朝代分編;具體每件檔案的編排,原則上以具文或發(fā)文時間為準,缺少具文或發(fā)文時間者,采收文或朱批時間;缺漏時間之檔案,且經(jīng)考證而不明者,按年月日逐次安排該類檔案之后,如缺時者,編于本月之后,缺月者,編于本年之后,缺年者,編于本朝之后;有主附件者,附件編于主件之后。
四、為保持檔案原始面貌,本書輯録之檔案,不做增刪改動,底本中存在的訛、脫、衍、倒等錯誤,直接更正;內(nèi)容殘缺者,以■示之;模糊不清,無法辨認者,以□代之,或注明原文如此;對于與主題相去甚遠且篇幅較大的內(nèi)容以……省之;對于為表尊敬而空格或頂格者,按現(xiàn)行文方式處理;數(shù)字及計量單位,照録。
五、本書輯録檔案之標題,尊重底本之選擇,但須反映作者及職銜、檔案種類、事由梗概、年號紀年等基本信息,原則上不用標點區(qū)分。
六、本書之出版,采用繁體橫排,一級標題為三號宋體,正文標題為小四黑體,正文為小四宋體,注釋部分為小五宋體。
文獻整理,各遵其旨,所謂“竭澤而漁”或“一網(wǎng)打盡”,為好學者追求之境界耳,實難如愿。本書亦因種種原因,難免遺珠,是為憾事;至錯謬之處,當因作者學識不精之故,是為歉也,萬望博雅君子正之、諒之!
整理者
二〇一二年十月
《中央政府賑濟臺灣史料選編》(清代卷)附錄(節(jié)選):
清代臺灣自然災害及賑災措施
荘吉發(fā)
一、地震災害及賑恤措施
清代地方大吏認為臺灣因為地上松浮,所以時有地震,稍動輒止,習以為常。其實,臺灣位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是一個具有地槽和為弧雙重地質(zhì)特性的島嶼,在構(gòu)造上屬于一個活動地帶,造山作用極為活躍,地震發(fā)生的頻率較高,災害頻仍。從清朝領(lǐng)有臺灣至臺灣割讓于日本為止,其間經(jīng)常有大小幅度的地震,多見于官書、方志的記載。例如康熙五十年(一七一一)九月十一日戌時,彰化、嘉義(諸羅)、臺灣、鳳山及淡水等縣廳地震,民房、倉廒,坍塌甚多。康熙五十九年(一七二〇)十月初一日,嘉義、臺灣、鳳山三縣地震,災情以嘉義為較重。同年十二月初八日,又發(fā)生強烈地震,連續(xù)十余日,房屋傾倒,壓斃居民,施瑯祠亦損毀。雍正八年(一七三〇)七月初十日,臺灣發(fā)生地震。同年八月初十日,又發(fā)生地震。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十二月十七日丑時(上午一點至三點),彰化、嘉義、臺灣等縣發(fā)生大地震,歷時頗久,坍塌民房五百五十六間,傾斜二百三十五間,壓斃男婦大口一百六十四人,小口一百零二人,壓傷男婦大小口一百二十人。乾隆十九年(一七五四)四月,淡水發(fā)生大地震,毛少翁社陷入大海中。乾隆三十九年(一七七四)三月,臺灣南部發(fā)生強烈地震。乾隆五十年(一七八五)六月,鳳山縣港東里地震,連續(xù)數(shù)次。乾隆五十七(一七九二),臺灣發(fā)生大地震。據(jù)《重修臺灣省通志》記載,是年六月,臺灣郡城地震。翌日,嘉義大地震,損壞房舍,繼之以火,死者多人。同書《土地志自然災害篇》記載是年六月二十二日,臺灣南部、中部地震,嘉義、彰化災情較重,鳳山、臺南次之。共倒壞瓦房二萬四千一百四十九間,草房九百五十三間。壓斃男婦大口五百四十七名,小口六十一名。壓傷男婦大口六百一十一名,小口一百二十九名,F(xiàn)存檔案中含有福建水師提督兼臺灣鎮(zhèn)總兵官哈當阿、福建臺灣道楊廷理奏折抄件,對臺灣地震情形,奏報頗為詳盡,可資比較。
乾隆五十七年(一七九二)六月二十二日申時(申時是地支的第九位,下午三點鐘至五點鐘。),臺灣府城地震,災情嚴重。總兵官哈當阿、臺灣道楊廷理即飭委員弁分赴城廂內(nèi)外查勘。據(jù)所委員弁報告,府城倒壞民房五十四間,所幸地震的時間發(fā)生在日間,人多奔逸,僅止傷斃男婦三人。據(jù)臺灣、鳳山二縣稟報,倒壞民間瓦房五十六間,壓斃男婦大口四名。鳳山縣阿公店街倒壞營房三間,店屋三間,阿里港街坍倒草屋八間。據(jù)嘉義縣稟報,二十二日未申時,連次地震,申未尤甚,東西北三門倒壞民房十分之八,南門倒壞民房十分之四,人口俱有壓斃。據(jù)統(tǒng)計,嘉義城鄉(xiāng)共坍塌民間瓦房一萬四千四百二十六間,倒壞草房四百三十八間,壓斃男婦大口三百十二名口,小口三十九名,壓傷男婦大小共四百十四名口。塌倒各汛營房一百八十一間,壓斃兵丁一名,壓傷兵丁十八名。據(jù)彰化縣稟報,二十二日未時,地震數(shù)次,其勢甚重,文武衙署民房坍倒十居其六。彰化縣自從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林爽文起事之后,民間新建房屋,大都建筑泥土墻垣,木料細小,易于倒壞,災情頗重。據(jù)統(tǒng)計,彰化縣城鄉(xiāng)共坍塌民間瓦房九千七百二十三間,倒壞草房五百零七間,壓斃男婦大口三百三十人,小口二十二人,壓傷男婦大小口三百二十六人。倒榻各汛營房一百七十八間,壓斃兵丁五名,壓傷兵丁二十三名。合計彰化、嘉義、鳳山三縣震倒各汛卡兵房三百六十二間。就災情而言,嘉義、彰化二縣,近山村莊災情較重,沿海各莊稍輕。官府賑災撫恤方面,臺灣、鳳山二縣倒壞民間瓦房五十六間內(nèi),除查明有力之家計瓦房三十五間,未予撫恤外,其余二十一間,俱得到撫恤。嘉義縣坍塌瓦房一萬四千四百二十六間內(nèi),除抄封翁云寬、楊文輝、林爽文各案入官房屋二百六十八間及查明有力之家及尚未全倒房屋計九千九百七十二間,未予撫恤外,其余瓦屋四千一百八十六間,俱得到撫恤。彰化縣坍塌瓦房九千七百二十三間內(nèi),除抄封翁云寬、楊文輝、林爽文各案入官房屋五十三間及查明有力之家和房屋尚未全倒計五千九百一十九間未予撫恤外,其余倒壞瓦房三千七百五十一間,俱得到撫恤。其撫恤金的發(fā)放情形,所有震倒民間瓦房,每間給銀五錢,草房每間給銀二錢五分。至于壓斃人口,無論男婦,每大口給銀一兩,小口給銀五錢。鳳山、嘉義、彰化三縣地震倒塌兵房三百六十二間,自嘉慶七年(一七八二)八月初三日興工修建,至同年十月初一、二等日完工,在府庫備公項下共享過工料銀五千一百七十七兩一錢六分九厘。
嘉道時期,臺灣也是地震頻仍,據(jù)志書記載,嘉慶十一年(一八〇六)十月,臺灣發(fā)生大地震。嘉慶十五年(一八一〇)十一月,臺灣北部地震。嘉慶二十年(一八一五)六月初五日,噶瑪蘭地震多次,墻屋傾倒。艋舺龍山寺因大地震,除佛堂外,其它建筑物悉皆倒壞。同年九月十一日夜九、十時,臺灣大地震,嘉義以北,災情較重,倒塌瓦房一百四十四間,壓斃男婦大小口一百一十三人。道光三年(一八二三)正月初三日夜間,臺灣發(fā)生強烈地震。道光十三年(一八三三)十一月初三日,淡水地震,數(shù)日始止。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五月十七日,全臺灣發(fā)生大地震,嘉義、臺灣府城災情甚重!吨匦夼_灣省通志土地志自然災害篇》記載是年五月十七日、十八日地震,在嘉義每日皆有一二十次大震,余震持續(xù)有一個月之久,嘉義、臺南災情嚴重,共倒壞民房七千五百一十五間,壓斃大小口一百一十七名,壓傷六十三名,F(xiàn)藏檔案中含有署理閩浙總督魏元烺、福建巡撫吳文镕等人奏折抄件,可供參考。
署理閩浙總督魏元烺、福建巡撫吳文镕等具折指出,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四月二十六日以后,臺灣霖雨兼旬。同年五月十七日辰刻(上午七點至九點)及十八日丑刻(上午一點至三點),臺灣府城地震兩次,災情較昔嚴重。據(jù)臺灣縣知縣裕祿查勘城郭內(nèi)外官民署舍,都已坍壞。據(jù)嘉義縣知縣范學恒稟稱,五月十七日辰刻,嘉義地忽大震,十八日丑刻復震,城垣衙署、監(jiān)獄、倉廒,以及兵民房屋,無不傾倒,傷斃人口頗多。臺灣鎮(zhèn)總兵官達洪阿等前往嘉義縣查勘,行至四十里的茅港尾,見民房屋倒塌數(shù)間,往北行走,愈遠愈重。抵達嘉義縣城后,看見礫瓦棟梁填衢塞路,立即會同義縣知縣范學恒等先赴城垣查勘。其中東西北三門月城樓及窩鋪壩房,俱已倒壞,城身坍塌六丈有余,城垛僅存四百二十九堵,計倒九百八十一堵。文廟前后左右一帶圍墻,各有歪斜倒塌,書籍祭器,被墻壓壞?偙龠_洪阿等出城沿街察看民房,倒塌民房共計一千六百三十五間,壓斃男婦大小六十八名口,受傷者共四百五十三人,倒壞廟宇六座。次早,總兵官達洪阿等赴營會勘衙署、伙房、庫局,俱已倒塌,壓斃兵丁一名,受傷九名,隨后查勘縣署所有住屋、監(jiān)獄、倉庫廒及典史衙署,有的梁柱尚存,有的倒成平地,壓斃知縣家丁二名,受傷九人?偙龠_洪阿等繼續(xù)查勘四鄉(xiāng),共計倒塌民房五千零三十三間,廟宇五座,汛房三間,公館一所,瓦窯六座,壓斃男婦大小四十五人,重傷者計六十三人。統(tǒng)計嘉義縣地震倒塌房屋共六千六百余間,壓斃一百十余人。所有壓斃大小名口內(nèi),其貧戶每名給銀四元,以便殮埋。由總兵官達洪阿等人的查勘資料,可知嘉義地震災情的嚴重。道光二十年(一八四〇)十月,嘉義大地震,山崩地裂,屋毀人傷。道光二十五年(一八四五)正月,彰化大地震。現(xiàn)藏檔案中含有閩浙總督劉韻珂等人的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