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資產最值得買?黃金、古董、保險、信托、數字貨幣,哪個能賺錢?安全嗎?房子還能增值嗎?買房的邏輯是否發(fā)生了新變化?人工智能洶涌而來,企業(yè)頻繁裁員,我該怎么做才不會被它替代?……
年青一代流行我只活一次,要拼盡全力體驗人生,這給消費市場帶來了哪些新機會?房地產市場一片哀嚎,阿那亞是如何脫穎而出的?中國服裝企業(yè)為什么能成功出海,數字技術起到了哪些作用?……
作者香帥立志要做20年研究,找到財富增長的底層邏輯,為中國家庭的財富增長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本書是這個20年研究項目的第5年,前4年已經有數十萬讀者加入,歡迎你一起見證這段屬于每個中國家庭的財富變遷史。
作者最擅長的,就是把專業(yè)的金融學知識講得好讀又好懂,通過大量的故事和案例,為你解讀經濟金融知識,幫你掌握財富增長的底層邏輯。
引子
2006年,我在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念博士,跟我的博士生導師蘇珊·克里斯多夫森抱怨說,學金融太苦,會折壽。她安慰我,沒事,金融學通了,豁達,容易婚姻幸福,還活得久。
我問為什么。她笑,因為你知道怎么處理預期。當時太年輕,把這話當笑話聽。今年,我突然意識到,怎么處理預期大概是最重要的人生問題。想明白了這一點后,就發(fā)現很多人生的答案都在金融學里。
比如金融學里最著名的模型之一,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用大白話解釋,就是任何一個資產的回報率都可以分解成兩部分,一部分來自市場大盤,叫貝塔(),剩下的是超額回報,叫阿爾法()。
如果仔細想想,我們會發(fā)現,經營人生就像運營資產,而時代紅利或者時代沖擊,就是人生最大的貝塔。順著這個線索,我把自己身邊所有人的故事都仔細想了一遍。我發(fā)現,過去40年里,我們人生的起落都來自幾股巨大的浪潮工業(yè)化、城市化、全球化和互聯網信息化。我們今天感受到的撕裂和痛苦,也幾乎都跟這幾股力量的變化密切相?關。
工業(yè)化在2012年左右已接近尾聲,后面主要靠技術進步和產業(yè)升級。 麥肯錫有個報告稱,制造業(yè)將是受人工智能影響最大的行業(yè)之一,大部分制造業(yè)活動將被替代。
城市化已經進入尾聲。2022年,中國人口第一次出現負增長,以大規(guī)模人口驅動的簡單城市化紅利沒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骨頭。
互聯網信息化的紅利也出現了拐點。2021年,也就是平臺治理開始的那一年,中國上網人數和人均上網時長的增速第一次同時出現下降,我們熟悉的那種互聯網造富模式也走到了盡?頭。
那全球化呢?我們不妨來看看一家企業(yè)蘋果手機屏全球最大的供應商,藍思科技。2015年上市后,藍思科技股價一路狂飆,但過去的兩年(20212022年),藍思的市值從巔峰的2015億元降到了目前的687億元,縮水約66%。藍思不是特例,中國A股市場25家果鏈公司的市值平均縮水了38%。
沒錯,66%和38%的市值縮水,就是我們當下面對的最大的時代貝塔全球化碎裂成島鏈化。
島鏈化這個詞是我們團隊在2022年提出來的。全球化意味著一個平坦的大市場,各種要素自由流動。島鏈化則意味著這個市場被政治、意識形態(tài)等各種因素分隔,但又在經濟、產業(yè)、貿易、金融上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我記得當時我們說,島鏈化時代注定是個疼痛的大時代。如果說那時候疼痛還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那么一年后,很多人都對這個詞有了微觀的具體感受。
年中的時候,一群經濟學家開會討論應該采取什么逆周期政策防止經濟過冷到衰退,自然聊到美國的通脹什么時候會下來,突然有人說,哎呀,世界兩大經濟體的周期好久沒有這么不同步了。
何止是經濟周期呢。前一陣子有朋友從上海飛波士頓,往返經濟艙機票2萬元,耗時40個小時。同樣的機票,在4年前是4000元,耗時20個小時。還有,2022年,美國進口商品里面中國占比超過40%的品類是9個,而5年前這個數字是19。
變化無處不在。
是的,這就是2023年我看到的景象:工業(yè)化、城市化、全球化、互聯網信息化這些托舉了我們人生的巨大浪潮,一個接一個,或消失減弱,或變成激蕩的狂流。沒有人能逃脫。還是那句話,時代紅利或者時代沖擊,就是人生最大的貝塔。誰不是命運繩上的螞蚱呢?
再仔細想,所有我們經歷過的各種動蕩,房價、投資、就業(yè)、出口、股市、匯率……也不過都是這些浪潮變動的反映而已。而且你會發(fā)現,曾被這些浪潮托舉得越高,當下我們感受到的痛苦就越深。
比如房地產行業(yè)。今年6月,我看到一份高盛的報告,說中國房地產市場是L型復蘇。所謂L,其實就是說預期很高,然后狠狠地從這個預期上摔了下來。人類的預期都是歷史的產物。就像在金融模型里,預期收益率都是根據歷史數據估算出來的,一旦市場發(fā)生結構性的變化,模型就會失敗。
所以,時隔多年后,想起我導師說的那句話,金融學通了,豁達……活得久……因為你知道怎么處理預期,我忽然明白過來,她是在跟我說金融學通了,就會明白,預期是用來調整的。因為預期穩(wěn)定的前提是市場處于穩(wěn)態(tài)結構,一旦市場發(fā)生結構性改變,預期就會失敗。而這,正是我們看到的當下:
當時代發(fā)生結構性變化的時候,基于歷史的預期就成了包?袱。
2023年初夏,我和兩個朋友夜游西湖, 聊到對未來經濟增速的判斷。我問:經濟下行還會持續(xù)嗎?朋友笑了,說:你問這個問題時已經預設了一個基準。不管這個基準定在1992年還是2001年,都是過去的年份?墒,他指著正在岸邊涌動的湖水,這才是當下。
未來,應該以2023年為新的基準。
當時我的腦子里像有一道閃電,刺破了這一年看到、聽到的很多小現象:大房企老板說,現在幾百萬元的單都親自出馬;基金研究員看企業(yè)的時候,把抗風險能力放第一位,短期盈利更重要;居民提高儲蓄率,年輕人提前還房貸……這些細碎的小事忽然在我腦子里串成了一條完整的線索。
身體總是比意識更誠實。其實我們已經不知不覺地在行動中改變了預期,只是還沒有形成更為普遍的共識過去40年里的所有歷史貝塔,都已經發(fā)生了結構性變化。我們需要新的模型來做新的預期。
這是2023年7月29日共潮生·香帥年度財富展望2023的開場文稿。后面兩天,我收到無數人的信息有一直懷念改革開放時代的50歲體制內精英,有一路狂奔、最近陷入迷惘的40歲創(chuàng)業(yè)者和企業(yè)高管,也有正在人生上坡路上摸索爬行的30歲白領……
幾乎所有人都跟我說,當時代發(fā)生結構性變化的時候,基于歷史的預期就成了包袱,未來,應該以2023年為新的基準 。這兩句話很是醍醐灌頂,把這幾年像迷霧一樣的糾結困惑給捅破了。但是,他們又問,以2023年為新基準的這個新預期,應該落在哪里?
是啊,新的預期該落在什么地方,才能像我導師說的那樣豁達又活得久呢?我把自己過去4年寫的《錢從哪里來》系列重新讀了一遍,這才發(fā)現,很多向前望的答案都在回頭看的一路痕跡里。
2019年的關鍵詞是高垂之果。經濟增速放緩,隨手可得的低垂之果已被采摘殆盡,剩下的更多是高垂之果。
2020年的關鍵詞是K型分化?萍己徒鹑诘鸟R太效應讓社會趨向中間層消失的K型分化。疫情沖擊下,社會分化持續(xù)加?劇。
香帥
本名唐涯,著名金融學者,香帥數字金融工作室創(chuàng)始人。
曾任北京大學金融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資產定價、宏觀金融、行為金融學和數字金融。
在國內外核心學術期刊上發(fā)表多篇學術論文,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研究。
《第一財經日報》廣受歡迎的財經專欄作家,著有《熟經濟》《金錢永不眠》《錢從哪里來》《香帥金融學講義》《香帥財富報告》等暢銷書。
香帥的金融江湖公眾號創(chuàng)始人,得到App《香帥中國財富報告》《香帥的北大金融學課》主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