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法學領域不可逾越的經(jīng)典,是一部寫了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的作品。全書以諷刺的手法對19世紀的概念法學展開批判,并認真提出了改善法學教育的若干方法,由此奠定了20世紀利益法學的基礎。該書一改法學著作枯燥乏味的文風,盡顯詼諧與幽默,系德國法律與文學的開山之作,鐵血宰相俾斯麥、社會學巨擘韋伯、法理學大家龐德等大咖均愛不釋手。即使在今天,也很難再找到這樣一部獨一無二的作品。
法學巨擘耶林的經(jīng)典之作,《為權利而斗爭》姊妹篇
德國法律與文學的開山之作
掀起法學方法的哥白尼革命
鐵血宰相俾斯麥、社會學巨擘韋伯、法理學大家龐德的法學讀物
法學領域無法繞開的經(jīng)典,揭開20世紀法學發(fā)展的序幕
本書是這樣一個人的作品:他自己深陷枷鎖多年,而如今,他想要將其他人從這個枷鎖中解放出來。耶林
對于某個病態(tài)的觀點,只要笑過一次,就會永遠免疫。 耶林
作者簡介:
魯?shù)婪?middot;馮·耶林(Rudolf von Jhering,1818年8月22日1892年9月17日),德國羅馬法學家、民法學家、法哲學家,德國法學教育改革的推動者以及法律與文學運動的先驅。
耶林是德國19世紀最偉大的法學家之一,利益法學派的精神導師,與歷史法學派創(chuàng)始人薩維尼齊名。其作品已被譯成英語、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日語、漢語等多國語言,其思想不僅對歐洲,而且對美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主要著作:
《羅馬法的精神》(18521865)
《羅馬私法中的過錯要素》(1867)
《法學是一門科學嗎?》(1868)
《為權利而斗爭》(1872)
《法律中的目的》(18771883)
《論法感的形成》(1884)
《對法學的戲謔與認真》(1884)
《〈耶林年刊〉法教義學論文集》(18811886)
《占有意思》(1889)
《羅馬法發(fā)展史》(1894)
譯者簡介:
張煥然,男,1992年3月生,浙江臨海人,德國波恩大學法學博士,現(xiàn)為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jīng)濟法學院講師。主要研究興趣為民法基礎理論、民事實體法與程序法的交叉領域、法學方法論以及耶林的法學思想。曾于《法制與社會發(fā)展》《法學》《中德法學論壇》等刊物發(fā)表論文、譯文若干。
前 言
第4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一部分 一位不知名人士關于當今法學的秘密來信
第一封信 引言;論民法建構
第二封信 法學中的思辨方法:胡施克、拉薩爾
第三封信 走進實踐;考試;依據(jù)教科書所作的判決
第四封信 依據(jù)教科書所作的判決(續(xù))
第五封信 弗科馬關于法學課程與考試改革的提案
第六封信 文獻;寫作的外在強制
第二部分 一位羅馬法學者的閑談
給編輯的一封信作為引言
羅馬法史上的景象
第一幕 對無主物的先占權:今時不同往日
第二幕 古代繼承法中的陷阱
補 遺
給編輯的一封信
第三幕 古羅馬民事訴訟法上的貧富有別
補遺之一 誓金訴訟的起源;神判
補遺之二 羅馬私犯法上的貧富有別:以對物私犯和對人私犯的罰金數(shù)額為例
第四幕 羅馬民事訴訟法里的圈套
第三部分 在法學的概念天國中:一幅幻想景象
尾 注
第四部分 重返塵世:如何改善現(xiàn)狀?
索 引
附 錄
附錄一 耶林論法學學習(1880)
附錄二 耶林遺留的箴言(1890)
附錄三 書名譯法、版本與譯本考證
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