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登書屋文案編輯爆笑開講,顛覆你對英語的認知。
語法規(guī)則必須遵守嗎?大作家為什么堅持錯誤用法?逗號真不能連接兩句話嗎?分裂不定式能不能用?介詞能出現(xiàn)在句末嗎?序列逗號有哪些妙用?
《紐約時報》暢銷書、《奧普拉雜志》年度圖書。
《華爾街日報》《紐約客》《出版人周刊》《人物》《百萬人》共同推薦。
學習規(guī)則,掌握規(guī)則,打破規(guī)則。文字工作者的寶藏工具書。
以and或but開始一句話,沒什么不可以。
對于貌似問句而實際上并不是的句子,結(jié)尾可以用句號而不是問號。
上帝發(fā)明撇號就是為了讓人用在縮約形式中的,請好好利用它們吧。
妙趣橫生!想學習的時候,當教材看;想摸魚的時候,當段子看。
突然,他跑出了房間。逗號的加入讓事情顯得沒那么突然了,不是嗎。
我覺得讓那些句號和逗號獨自待在后引號外面,是件挺悲傷的事情。在我看來,它們顯得孤零零的,沒有人愛。
英國的manoeuvre(移動)一詞真是獨樹一幟,我總覺得它的發(fā)音大概和貓咪吐毛球的聲音差不多。
有一個迷人的常見粗鄙詞語,那個詞的兩個部分,是用空格隔開,還是用連字符連起來,還是直接合成一個詞?直接合成一個詞。粗鄙用語還講究什么連字符,太滑稽了。
我是一名文字編輯。一份書稿由作者寫出來,被我稱為編輯的編輯修改過,經(jīng)過了可能無數(shù)個版本,才終于全部完成,而我的工作就是用我手中的筆,讓那份稿子變得更好,更簡潔,更清楚。減少廢話。不是改寫,也不是強行按照所謂正確的文章模板來塑造它,而是讓它展現(xiàn)出*好的樣子。通過我的工作,讓這份稿子更接近它真實的樣子。這就是我的職責。
從更基本的層面來說,專業(yè)的文字編輯工作要確保稿件沒有拼寫錯誤。(完全不會拼寫的天才作家像神獸一樣不可能存在,但話說回來每個人都有打錯字的時候。)有件事你也許早就知道了,但我還是要提醒一句:要把拼寫檢查和自動更正功能當作你的左膀右臂。我一定是先打開它們再開始打字,但它們也不一定每次都知道你想打的是哪個詞。編輯工作還包括重新考慮和安排標點符號的位置有時候我覺得自己人生的一半時間都花在把句中的逗號拔出來,另一半時間則用來把它們重新釘?shù)絼e的地方以及留意缺失的單詞(he went to store)和重復的單詞(he went to the the store),還有其他在寫作和修改過程中悄悄生長出來的小毛病。還要注意基本的語法,當然,對于有些作品,編輯在語法方面的要求比較嚴格,其他作品則寬松一些。
以上工作,似乎能用某種高級軟件來完成,但事實并非如此,不管是把握文章風格,還是修正語法瑕疵(即便它覺得它能做到),甚至檢查拼寫,軟件都做不到(關(guān)于拼寫,后面會說到的,會說很多很多)。除了這些基本工作,編輯更是一種真正的手藝。一位作家曾這樣對我說:優(yōu)秀的編輯工作,給人的感覺就像一次深入徹底的牙齒清潔,又像一場出神入化的魔術(shù)表演。
這讓我想起一個故事。
幾年前我應(yīng)邀參加一位小說家在自己家里舉辦的聚會,我做過他的編輯。那是在夏天,下午酷熱難耐,上東區(qū)時髦聯(lián)排別墅的小小花園里人頭攢動,擠得人有點兒不舒服。
小說家的丈夫是一位大名鼎鼎的戲劇和電影導演,在場有好幾位知名演員,所以盡管我汗流浹背,卻還是興奮地看呆了。
女主人熱心地介紹我和一位女演員認識,這位演員在舞臺上看起來身高兩米四,實際卻嬌小得多一般都是實際很高,舞臺上顯得矮吧。她非?蓯,打扮得也很精致,這讓我很意外,要知道她可是演母夜叉出名的我找不到更好的詞了。
這位演員似乎寫過一本書。
我寫過一本書。她告訴我是一本回憶錄,不得不說,編輯稿送過來的時候,我看到那上面都是潦草的字跡,還有各種符號,我可嚇壞了。不!我大叫,你根本不懂!
這時候她已經(jīng)抓住了我的手腕,雖然她握得很輕,但我還是不敢想象如果我把手抽回來,會發(fā)生什么事。
可是接下來,我仔細看我的編輯所做的修改。她接著低聲說,但她愿意的話,她的音量可以輕易傳到劇院*高的座位上,我開始明白了。她靠近我,我的頭頂仿佛要被盯出一個洞來,我被迷住了,動彈不得。繼續(xù)說下去吧。我對編輯說。
此處需要一個富有戲劇效果的停頓。
她的聲音緩慢而莊重,過了這么多年,每一個清脆的輔音和飽滿的元音依然在我腦海中回蕩:編輯就像牧師,捍衛(wèi)著他們的信仰。
像極了一次祝禱。
大約三十年前,我因為機緣巧合走上了工作崗位。那時,很多人都是誤打誤撞進入某個行業(yè)的,就只是找點兒事情先做著。大學畢業(yè)后,我花了幾個年頭去餐廳做服務(wù)員、在酒吧做酒保、去復興劇院參加雙片連映活動,總之就是各種瞎忙。小時候不知道自己長大了要做什么,等到你真長大的時候這就成了一個問題。但多虧了我一位作家朋友的勸說,以及他的制作編輯不知哪里來的信心制作編輯就是出版社里負責協(xié)調(diào)一本書的編輯和校對流程的人于是,我就這么做起了自由職業(yè)校對:校對完這一本,再校對那一本。過了一段時間,我決定全職做這個工作。
說到校對,它是一個基本的、機械的過程。這是你進入這個行業(yè)的第一步,尤其是當你沒有任何經(jīng)驗的時候。我的第一份工作就只是確保編輯稿(放在左手邊)上的所有修改都體現(xiàn)在排版稿(放在右手邊)上面。請注意,這些事發(fā)生在花園聚會故事之前,是在紙筆時代的早些時候,所以我在手稿上讀到的不僅包括作者的初始文字,還包括用兩種筆跡作者自己的和文字編輯的留下的層層改寫和修訂,更不用說那些神秘莫測的潦草字跡和編輯符號了。校對工作對注意力和專注度的要求很高,但工作內(nèi)容都是非黑即白的,是和否二選一:有些是對的,有些是錯的,你應(yīng)該注意到錯的地方,改正它,雖然這會讓頁面更亂。就像一直在玩亂得見了鬼似的《兒童集錦》(Highlights for Children)找碴拼圖。
隨著我盡職盡責地開展工作,稿件上的東西越來越讓我著迷,那是作家和編輯用彩色鉛筆進行的對話式?jīng)Q斗。因為通常幾乎總是這樣文字編輯所做的事情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糾正拼寫錯誤、重新安排標點、修正主謂不一致等等,他們還會更深入、更深思熟慮、更主觀地挖掘作者的文章內(nèi)涵:刪除句子中可有可無的詞,在結(jié)構(gòu)可能過于緊湊的句子中加入一個詞,對段落重新排序使其結(jié)構(gòu)更有力,指出作者對其偏愛的形容詞或副詞的濫用等。文字編輯也可能會暗示某些字詞不太得當(會在頁邊空白處寫下作者:尷尬?)或者某個短語太迂腐了(作者:陳詞濫調(diào)?)。有時候,如果文字編輯認為同一個論點重復了太多次,或者顯而易見、根本沒必要說明,那么整個句子都可能會被劃掉,頁邊空白處的注釋會顯得很…… 我覺得有些無禮作者:知道了。
這并不是說,文字編輯提出的每一條建議都會被作者采納。雖然作者往往會將修改意見原封不動地留在那里表示默許,或者劃掉編輯在空白處寫的、畫了圈的OK?的問號以表示同意,但偶爾也會劃掉一兩條更正或修改建議,在原文下面畫上一排圓點,在旁邊寫上STET這是拉丁語,我后來知道了它的意思是保持原樣,即你的手不要伸得太長。作者偶爾還會加上一個感嘆號或者幾個表達異議的詞。
我就是這樣學會了做編輯:通過觀察,觀察編輯是如何工作的、作者是如何回應(yīng)的;通過記錄稿件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從差不多算是無可爭辯的語法錯誤,到差不多算是有討論空間的風格和品位上的偏差問題,以及編輯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差不多、或多或少:真的,我不是故意含糊其詞。寫作中,板上釘釘、無可爭議的事情,比你想象中的要少。我會在下文中反復提到這個話題。)
編輯是一種技能。它需要你對語言有優(yōu)良的感受力,知道好的文字聽起來應(yīng)該是什么樣,印在紙上應(yīng)該是什么樣;它要求你具有傾聽作者的能力,明白作者想要達到怎樣的效果,*好是知道怎樣幫助作者將這種效果發(fā)揮到極致。如果想做一名專業(yè)的編輯,以上能力是可以而且當然應(yīng)該通過學習來獲得的。世界上并不缺語法書,也不缺講單詞怎么用的書。但我確實認為,編輯這門手藝是需要一點兒神秘的天賦的。(我知道大多數(shù)文字編輯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是從小就愛讀書,童年的大部分時間都埋首于書中度過。)就像我的一位同事所說:你努力鉆進作者的腦子里,為了他們的稿子而在他們的稿子上折騰來折騰去,而作者本人可能已經(jīng)這么折騰過了,不知道他們有沒有也把每個句子都他媽看了六百五十七遍。
兜了這么大個圈子,接下來讓我告訴你,親愛的讀者我一直想說親愛的讀者,現(xiàn)在我說了出來,我保證再也不說了我為什么要談這些問題。
我們每個人都是寫作者:我們寫學期論文、辦公備忘,我們給老師寫信,我們寫產(chǎn)品評論、文章、博客,發(fā)表政治見解和呼吁。有的人會寫書。我們每個人都會寫電子郵件。而且,至少據(jù)我觀察,我們都希望能寫得更好:我們想將觀點表達得更清晰、更優(yōu)美;我們希望讀者喜歡我們寫下的文字,希望更言簡意賅地表達;我們希望說真的少犯錯誤。
如我所說,這種工作我已經(jīng)做了很久,我*喜歡的事情仍然是為作者提供協(xié)助,并在頁面上與他們對談,即使稿件已經(jīng)不再是桌上的一沓紙,而變成了屏幕上的一個Word 文件。
這本書,則是下一個話題。我有機會與你們分享我做的一些事情,供你們參考使用,這些心得總結(jié)自我遇到的那些細節(jié)問題,即使是熟練的作家也會無意中被它們絆一跤,還有一些能讓已經(jīng)比較成熟的文字變得更好的神奇小竅門。
又或者,你只是好奇其他人對序列逗號有什么看法。
那我們就開始吧。
不,等等。先說明一下:
這本書之所以不叫《規(guī)范手冊,這一本就夠了》(The LastStyle Manual Youll Ever Need),或者其他類似的可怕名字,是因為它就不是那樣的書。沒有哪本書能夠囊括關(guān)于寫作的所有知識而且,恕我多說一句,每本書都有自己的觀點,從來沒有哪兩本寫作書是不會打架的而在著手寫這本書時,我給自己設(shè)定了基本原則:寫那些我在編輯稿子時*常遇到的問題,以及我是如何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的;寫那些我認為我真的有話可說的話題;寫那些讓我感興趣或者只是覺得好玩的知識。另外,我不會重復那些詳盡的寫作指導書已經(jīng)講過的東西,這些書現(xiàn)在和將來都會被放在我自己的桌子上,被我頻頻翻閱。而且,我應(yīng)該補充一點,那就是我會記得,至少時不時地想起,大方承認我有自己的特殊品位和怪癖,并允許這一點存在,僅僅因為我認為有些東西是好的、恰當?shù)、漂亮的,并不意味著你也一定要那樣覺得。
盡管你應(yīng)該也那樣覺得。
那么,為了給出有選擇性的、獨特的并且(我希望是)有益的建議:
我們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