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立足于建筑的人體感知與認知理論知識,基于身體感官與建筑要素,建立人-建筑互構(gòu)的知識基礎,闡述相關設計原理,指導建筑設計實踐。主要內(nèi)容包括人體知覺、建筑空間深度知覺、建筑幾何形式、視覺形式、形式分析、建筑的身體關聯(lián)、建筑設計觀念與實踐等。教材內(nèi)容具有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當下兩條線索。章節(jié)專題嘗試從歷史與當代著名建筑案例出發(fā),結(jié)合建筑感知理論觀念及其在設計實踐中的應用,進行知識闡述。力圖為以建筑設計為目的的建筑感知相關知識還原一個過去,當下和未來的時間發(fā)展框架,建構(gòu)一個心理、歷史與哲學的人文學科背景,從而對建筑設計的學習有深刻啟發(fā)。
本書可以作為普通高校建筑類專業(yè)(建筑學、城鄉(xiāng)規(guī)劃與風景園林)、環(huán)境藝術(shù)設計專業(yè)的師生教學用書。本書包含大量建筑設計實例,并配有慕課視頻,可以為建筑設計課的大規(guī)模在線教學、混合式教學使用,建筑設計愛好者以及建筑師也可以從中受益。
畢業(yè)于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專業(yè),博士學位,F(xiàn)任教于為廣東工業(yè)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副教授。 長期從事建筑設計與城市設計教學,研究方向為基于人因的建筑與城市設計研究。曾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主持教育部產(chǎn)學合作協(xié)同育人項目、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實驗中心平臺建設項目、省級教改等項目,為建筑學國 家級一 流專業(yè)、《建筑設計》省級教學團隊建設的重要參與人。在中文核心期刊等發(fā)表論文40余篇。
緒論 001
第1章 人體知覺 005
1.1 視覺 007
1.1.1 眼球構(gòu)造 007
1.1.2 視神經(jīng)構(gòu)造 008
1.1.3 視覺成像機理 009
1.1.4 視覺心理基礎 010
1.2 觸覺 012
1.2.1 關于觸覺知覺 012
1.2.2 建筑中的觸覺 013
1.2.3 觸覺體驗意義 014
1.3 其他知覺 016
1.3.1 聽覺 016
1.3.2 嗅覺和味覺 018
1.4 知覺心理學理論 019
1.4.1 格式塔視知覺 019
1.4.2 生態(tài)心理學 026
1.4.3 視錯覺理論 029
第2章 建筑空間的深度知覺 033
2.1 深度知覺的生理心理解釋與實驗 034
2.1.1 生理心理解釋 034
2.1.2 視覺懸崖實驗 037
2.1.3 先天性盲人恢復視覺實驗 038
2.1.4 斯特拉頓實驗 039
2.2 深度知覺的哲學闡釋 040
2.2.1 笛卡爾的幾何學深度觀 041
2.2.2 喬治·貝克萊的經(jīng)驗論深度觀 041
2.2.3 莫里斯·梅洛-龐蒂的知覺現(xiàn)象學深度觀 043
2.2.4 生態(tài)心理學的空間深度觀 044
2.3 情境中的動態(tài)深度知覺 044
2.4 建筑師對空間深度認知的應用 045
第3章 建筑的幾何形式 048
3.1 建筑歷史中的幾何形式 049
3.1.1 古埃及、古希臘時期 049
3.1.2 古羅馬至文藝復興 050
3.1.3 19世紀之后 052
3.2 對傳統(tǒng)建筑幾何形式的突破 054
3.2.1 建筑美學的歐幾里得幾何根基 054
3.2.2 傳統(tǒng)歐幾里得幾何的發(fā)展困境 054
3.3 非線性建筑的早期實踐 055
3.4 非歐幾何內(nèi)涵 057
3.4.1 分形幾何 057
3.4.2 拓撲幾何 058
3.4.3 微分幾何 059
3.5 形式審美特征 060
3.5.1 審美思維的轉(zhuǎn)變 060
3.5.2 非線性建筑的審美偏好 061
第4章 建筑的視覺形式 065
4.1 形式與視覺形式 066
4.1.1 形式的哲學意義線索 066
4.1.2 藝術(shù)史形式研究發(fā)軔 067
4.1.3 關于視覺形式 068
4.2 19世紀末藝術(shù)史家的建筑視覺形式 068
4.2.1 弗朗茲·維克霍夫 069
4.2.2 阿道夫·希爾德勃蘭特 069
4.2.3 阿洛伊斯·李格爾 070
4.2.4 海因里!の譅柗蛄 071
4.3 建筑視覺形式理念發(fā)展 071
第5章 建筑的形式分析 074
5.1 包豪斯時期 075
5.1.1 布扎學院派迪朗的形式分析 076
5.1.2 包豪斯時期的形式分析 077
5.2 德州騎警時期 078
5.2.1 20世紀30~40年代的形式分析 078
5.2.2 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的建筑形式分析 080
第6章 建筑的身體關聯(lián) 083
6.1 古典建筑的柱式和空間 084
6.1.1 古希臘時期 084
6.1.2 古羅馬時期 085
6.2 哥特建筑的骨架和光線 086
6.3 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身體 087
6.4 當代建筑中的身體感知 090
第7章 基于感知的建筑設計理念 093
7.1 卡米諾·西特的城市空間視覺體驗 094
7.1.1 城市空間的視覺體驗 094
7.1.2 基于體驗的設計原則 096
7.2 勒·柯布西耶加歇別墅中的視覺秩序 097
7.2.1 建筑中的幾何與視覺 097
7.2.2 《理想別墅的數(shù)學》中的加歇別墅 098
7.2.3 《透明性》中的加歇別墅 099
7.3 柯林·羅的《手法主義與現(xiàn)代建筑》 105
7.3.1 藝術(shù)史相關研究文脈 106
7.3.2 關于《手法主義與現(xiàn)代建筑》 108
7.4 托馬斯·戈登·卡倫的城鎮(zhèn)景觀思想 112
7.5 斯蒂恩·艾勒·拉斯姆森的建筑體驗思想 117
7.5.1 建筑視覺體驗 117
7.5.2 建筑觸覺體驗 121
7.5.3 建筑聽覺體驗 123
第8章 基于感知的建筑空間表達 125
8.1 建筑空間的繪畫表達 126
8.1.1 線性透視表達 127
8.1.2 軸測圖紙表達 130
8.1.3 拼貼式的表達 131
8.2 建筑空間的在場表達 134
第9章 注重感知的建筑設計實踐 137
9.1 雷姆·庫哈斯的動態(tài)空間 138
9.1.1 康索美術(shù)館 139
9.1.2 瑪吉的加特納瓦爾醫(yī)療康復中心 141
9.1.3 柏林荷蘭大使館 142
9.1.4 伊利諾伊理工學院麥考密克·特利比恩學生活動中心 143
9.2 史蒂文·霍爾的現(xiàn)象學建筑 144
9.2.1 垂直路徑 145
9.2.2 身體知覺 146
9.3 彼得·卒姆托的建筑氛圍 148
9.3.1 建筑氛圍內(nèi)容 148
9.3.2 瓦爾斯溫泉浴場 149
9.3.3 其他作品中的建筑材料 152
9.4 妹島和世作品的漫步式體驗 155
9.4.1 金澤21世紀美術(shù)館 155
9.4.2 勞力士學習中心 157
9.4.3 格雷斯農(nóng)場項目 159
參考文獻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