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代中國,學(xué)術(shù)之繁榮,大有空前之勢;然則是否絕后,吾輩不敢懸揣。學(xué)人如云而書刊如林,以概言當(dāng)代學(xué)術(shù)之盛況,似乎并無矯誣之嫌。學(xué)人既夥,其研究之軌轍則不拘于一途;書刊甚眾,其成果之公布亦各得于其所。然軌轍非一,其取徑必有末路與康衢之別;文事既繁,其創(chuàng)獲亦必有深弘與淺狹之殊。而魚龍相雜,玉石共生,不惟有司憚于悉察,緊學(xué)人又惡乎盡辨!于是出版單位可定學(xué)術(shù)之高下,刊物級別能判文章之優(yōu)劣,其于鑒照乏術(shù)衡程無式之際,由外以覘內(nèi),據(jù)簡以控繁,未嘗不可以濟一時之窮耳。
經(jīng)史抉微
論讀古書須通語言學(xué)
——以《論語》《孟子》為例
上博簡《天子建州》禮疏
上博簡《武王踐阼》集釋
諸子學(xué)衡
“刑名從商”與鄧析的“刑名之學(xué)
——先秦“名學(xué)”源流探論之
“爵名從周”與墨子的“尚賢”官人法
——先秦“名學(xué)”起源探論之二
郭店竹簡《老子》甲編“絕智棄辯”章校札五則
郭店竹簡《老子》乙編校札十二則
《莊子·秋水》篇哲學(xué)思想分析
試論《荀子·解蔽》篇對認知全面性的追求及其學(xué)派的局限性
典籍辨?zhèn)?br>《經(jīng)解入門》辨?zhèn)问畡t
禪意人生
生活心理學(xué)
——兼論中、西、佛醫(yī)的詮釋系統(tǒng)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禪解
后記
有人認為,如果孔子說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樣的話,豈不是推行愚民政策嗎?于是覺得應(yīng)該這樣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笨墒钦缟衔乃f,語言是具有社會性的。某一社群中生活的某個人,如果想與別人交流,就不能說些讓誰也聽不懂的話。因此,無論是詞語還是句式,在某一時代的某一社群,都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帶有普遍性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樣的說法是帶有普遍性的,如《孟子·盡心上》就有“民可使富也”這樣的話,《左傳·莊公十六年》①也有“不可使共叔無后于鄭”這樣的話;相反,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類似的話在那一時代的典籍中就找不到。首先,找不到“民”這樣的主語直接接上“可”作謂語的例證;其次,正如楊伯峻先生在《論語譯注》中指出的,當(dāng)時沒有“使由之”、“使知之”這樣承接上文的,通常應(yīng)為“則使由之”、“則使知之”。因此,讀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靠不住的。
《孟子·告子上》:“孔子曰: ‘操則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xiāng)。’惟心之謂與?”我們之所以同意趙岐注“鄉(xiāng),猶里,以喻居也”,而未采納《譯注》所引焦循《正義》說的“近讀‘鄉(xiāng)’為‘向”’,就是因為在《孟子》前后時代典籍中的“其鄉(xiāng)”都是表示某一處所,而不是表示某一方向。如《莊子·馬蹄》:“當(dāng)是時也,山無蹊隧,澤無舟梁;萬物群生,連屬其鄉(xiāng);禽獸成群,草木遂長!薄赌印ご笕 罚骸榜樆逶唬骸。我聞其鄉(xiāng)有勇士焉,吾必從而殺之!幽釉唬骸煜履挥c其所好,度其所惡。今子聞其鄉(xiāng)有勇士焉,必從而殺之,是非好勇也,是惡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