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旨在幫助更多的人掌握高水平的聊天方式,是一部語言藝術類書籍。本書從如何好好說話、如何學會傾聽、如何拋出恰到好處的聊天話題,以及各種場合的聊天技巧等方面進行闡述,不僅針對各種復雜的情況提出了改進人們聊天方式的應對之策,也結合不同行業(yè)的實際情況總結了很多可以靈活執(zhí)行的原則,讓人們迅速地提升自己的說話能力——聊天有深度、有力度、有溫度,從而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節(jié)省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迎來更美好的人生。本書的內(nèi)容貼近生活,更加容易實踐,以幫助讀者早日成為聊天高手。
李溪亭
一個歷盡人生百態(tài)的廣告行業(yè)工作者。業(yè)余時間致力于社交、口才等能力的研究與實踐,以期幫助更多的人告別社交恐懼癥,成為聊天高手。已出版《讓優(yōu)秀成為一種習慣》。
第一章 會聊天,是社交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對方感興趣,聊天才容易繼續(xù)
千萬別小看說話這件小事
嘴巴甜一點,朋友多一點
職場離不開你那張巧嘴
語言技能也是高情商的一種表現(xiàn)
出門一張嘴,初次印象全靠它
第二章 為什么你聊的話題進行不下去
又被女生拉黑了?請你自省
無心之過,才是□大的問題
發(fā)“在嗎”不如直接說重點
換位思考,走到哪都不能丟
合適的話題,聊天才能繼續(xù)進行
抓主要矛盾,勾起對方的興趣
第三章 “毒舌”并不是所謂的直性子
別拿“毒舌”當作真性情
所謂的“為你好”,只不過是你的借口
不要逞一時口舌之快,自斷后路
別把懟人當樂趣,那不是可愛
沒有無緣無故的“招黑”
惡言相向,友誼小船遲早要翻
第四章 慢一點,聊天不是搶答
開口之前想幾秒
所有傷人的話語都是因為嘴快
接話太快,并不是禮貌
控制語速,別像機關槍一樣
不要做“麥霸”,搶占說話機會
不要讓你的情緒控制你的大腦
第五章 聊天達人都是傾聽高手
該沉默時,別急著開口
傾聽,不是讓你閉口不言
即便對方是在吐槽,也請聽下去
耳朵聽的是對方的心
促膝長談,也得先聽才能談
傾聽是一種別樣的安慰
第六章 誠心贊美他人,并不虛偽
話是說給對方聽的
甜言蜜語會讓對話更融洽
真誠地夸贊對方,不是虛偽
學會觀察對方的閃光點
聊天時的點頭是一個好習慣
少潑冷水,多用激勵
第七章 擁有幽默感,成為受歡迎的人
幽默是緩解尷尬的良藥
起爭端時,不妨說個笑話
安慰人時,大可敞開你的腦洞
用熟知的梗,增添談話中的樂趣
第八章 你的心胸決定你的交流水平
敞開心扉,不要總是抱怨生活
心胸狹隘,話語傷人
雞蛋里挑骨頭,只會顯得你尖酸
說話也需要大格□,別讓自己當井底蛙
笑容是一劑良藥,緩解聊天的尷尬
說對方想聽的,而不是你想說的
發(fā)“在嗎”不如直接說重點
小兵用微信和別人溝通時,很喜歡發(fā)“在嗎”。有一次,他跟客戶了解情況時,也是習慣性地發(fā)出一句“在嗎”。
對方過了幾乎兩個小時才看到信息,然后回復道:“不好意思,剛剛正在忙,有什么事嗎?”
過了許久,小兵回復道:“哦,這會兒在嗎?我有件事想和你說一下。”
如此往復,一天的時間便在一句又一句的“在嗎”中消逝,□后對方有些不耐煩地問道:“您能直接說事嗎?我看到后直接回復!
對此小兵還很不開心:“我這不是為了禮貌嗎?確認人在,再說話不是更好嗎?”
和其他人聊天,小兵也是如此。家里通過微信給他介紹了一個相親對象,他與女生聊天的□□句也是:“你好,在嗎?”
女生剛開始很禮貌地回復:“你好,在!
有一次他想要約女生出來,于是同往常一樣發(fā)送了那句標志性的開頭語:“在嗎?”
女生過了一陣子回復:“怎么了?”
小兵問對方:“你周末有時間嗎?”
女生很干脆地拒絕道:“沒有,我剛剛和朋友約好了出去逛街!
對此小兵感到很郁悶,為什么女生對他如此冷漠,甚至還有些不耐煩呢?
聊天本身就是為了交換信息,而小兵無論是與同事工作交流,還是跟朋友閑聊,他的重點總是在那句“在嗎”上,而忽略了對話本身的重點。
或許你會覺得這是禮貌,甚至覺得這根本不算不會說話,只是一種個人習慣。但是你應該明白,當一個人和你說話時,更加希望有實質(zhì)的內(nèi)容。如果對方總是問你在不在,就是不說正事,你或許也會很煩悶。
“在嗎?”這樣的形式在溝通信息時,會因為兩個人的時間差,導致浪費很多不必要的時間,本來你可以直接詢問,卻非要等到雙方都在線的時候。有時候一天就這樣過去了,□后什么也沒有交流到,耽誤了真正要辦的事情,你也因此不開心。
我有一個合作方就是如此,總是問我“在嗎”,我便一直回答他。一天結束了,我都不知道他到底找我干什么。
當你覺得這是一種禮貌行為的時候,你不妨做個設想。假設你總是被人問“在嗎”,對方就是不說找你干什么,你會不會覺得很煩?在工作中,你甚至不知道這件事是否重要,會不會影響你正在做的事。而在聊天時,這樣根本沒有辦法聊下去。
有些□生追女生的時候,想以此表明自己是個有禮貌、有素質(zhì)的人。豈不知這樣反而會讓自己顯得更加煩人,說話不說重點,一點也不會讓你顯得高端,只會讓人討厭與你溝通。
木木□近喜歡上一個□生,卻又因為害羞不知道怎么在網(wǎng)絡上搭訕。于是木木便觀察對方的微信朋友圈日常,比如那個□生愛打籃球,于是她就找話題問道:“今天看到你去打籃球了,打得真好,我初中那會兒也在校隊打過。”
□生一聽便很感興趣,好奇地問:“你初中還打過校隊?有機會一起切磋啊!
有了回應之后,木木很自然地將話題打開:“可是后來升高中,年齡增長了,個子卻沒有長,就退出來了,真是一把傷心淚啊!
□生看到便樂了:“哈哈,這有什么關系,現(xiàn)在又不是校隊了,不用看身高了,想打就叫我好啦。”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但是只要你能直接切入話題,而不是反復問“在嗎”,聊天自然就更加容易融入。
□近還有朋友跟我發(fā)牢騷:“我□煩別人老問我在不在,就覺得有事就說,沒事就拉倒,老是發(fā)一些在不在,就是一些無用的消息!
原來,有一個□生追她時就是這樣,動不動開頭就是“在不在”。
有時候她在忙或者沒有看手機,忽略了消息,對方還會不斷地問:“你在不在?”
到后來,她覺得很煩,一看是這個人的消息就直接不理?蓪Ψ饺耘f不屈不撓:“你干嗎不回我消息?”“你在不在?”“我有事找你!”□后,朋友只好將對方拉黑,因為實在是被煩透了。
不要把不直接切入主題問對方“在嗎”當作一種禮貌,因為矯枉過正就會成為另外一種不禮貌。
相信任何人在看到消息響起時,都希望看到的是一條有用的信息。而不是一條“在嗎”,更何況你的“在嗎”后面可能有很多“在嗎”。稍微換位思考一下,或許你就會明白對方的感受。
當你想要給人發(fā)消息時,可以直接進入主題說重點,不需要再追問對方“在嗎”。無論是工作,還是聊天,或者是追求□女生時,都一樣不要再發(fā)“在嗎”這樣類似的字眼。
如果你有想要知道的事,或者需要的資料,都可以直接問出來。對方看到自然會回復你,而你等到的回復也會是你所需要的,而不是一句干巴巴的“在”。這樣一來,時間不會浪費,消息你也能在□□時間獲得。
如果你覺得不夠有禮貌,那么你就在語氣上加入一些禮貌的用語,比如,“請問”“你好”“麻煩”“請求”“看到方便回復一下”諸如此類的語句。當然在一般的朋友聊天中,就不需要這樣生疏的用語。你可以換個說法,“在干嗎呀?”“吃飯沒?”或者問出你想問的問題,也就少走許多彎路。
而當你追求心儀的人時,可以去找一個對方關心的話題,直接切入。比如,某電影上映,你詢問對方看過沒,就可以開啟一個話題的探討。
人與人的交流本身很簡單,不要因為你的切入點不恰當,而毀了整個氣氛。有時候可能因為你錯誤的開場白,導致你錯過許多事。也許是一次告白,也許是一次升職,也許是一個你苦苦追尋的機會……可等到已經(jīng)發(fā)生再追悔莫及,一切便晚了。
拒絕做聊天終結者,告別“在嗎”,單刀直入,將聊天的火焰燃燒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