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分為5章,依次對新中國成立初期(1949-1965)、“”前后(1966-1977)、改革開放初期(1978-1992)、經(jīng)濟轉型時期(1993-2006)、新資助政策體系建立以來時期(2007-2019)這五個歷史時期的學生資行了論述,概括地描述了各個時期的社會背景,客觀地記錄了各時期學生資助的政策變化過程,使讀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70年間學生資助從“供給制”到“人民助學金”,再到“以獎代助、獎貸并存、貸獎助補工免多元共助”,后發(fā)展到“三個全覆蓋”的學生資助體系的建立這一完整的歷史變遷軌跡,并以實為據(jù)、以史為鑒,對各個時期的學生資助的歷史貢獻與不行了學理性梳理與評析。
余子俠,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現(xiàn)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華中師范大學“桂岳教授”、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教授、江蘇省黃炎培職教思想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主要學術研究領域為中國教育史、中外教育交流史、中現(xiàn)代史等。在《歷史研究》《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代史研究》等刊物文逾百篇,獨撰及合著《山鄉(xiāng)社會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教育研究》等專著十余部,書編或合作主編“中國大學校長書系”、“中外教育交流研究叢書”、《日本侵華教育全史》、《中國人留學史》.《中國研究生教育史》《湖北考試史》等大型學術著作及系列,其中《日本侵華教育全史》(四卷本,200余萬字)由日本國學者譯為日文,在發(fā)行,多部學術著作獲大獎。
陳彬,男,1964年9月出生于湖南江華,管理學博士,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湖北省教育學會教育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副理事長,曾任中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訓中心副主任、華中師范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公共管理類分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管理分會副理事長等職。主要從事教育管理基本理論、教育組織發(fā)展與變革、教育治理現(xiàn)代化等領域的研究。主持或合作開展的科研項目二十
余項,出版《教育財政學》《知識經(jīng)濟與大學辦學模式改革研究》《良法與善治:中國大學治理現(xiàn)代化探究》等學術著作十余部,發(fā)表學術論文六十余篇。
第一章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學生資助(1949-1965)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政治、經(jīng)濟與教育
(一)建設人民民主新政權
(二)恢展國民經(jīng)濟
(三)發(fā)展社會主義新教育
二、創(chuàng)立社會主義學生資助體系
(一)學生供給制
(二)人民助學金制度
(三)學雜費減免制度
(四)留學生公費制度
三、新中國成立初期學生資助的成效和不足
(一)成效
(二)不足
第二章 “”時期的學生資助(1966-1976)
一、“”期間的政治、經(jīng)濟與教育
(一)“左”傾“反智”的政治環(huán)境
(二)波動不定的經(jīng)濟財政·
(三)違背規(guī)律的教育革命
二、人民助學金制度艱難維持
(一)高校資助的形式與變化
(二)中專(技校)的人民助學金制度
(三)普通中小學生資助制度
(四)留學生資助制度
三、“”時期學生資助的成效和教訓
(一)成效
(二)教訓
第三章 改革開放初期的學生資助(1977-1992)
一、改革開放初期的政治、經(jīng)濟與教育
(一)政治思想領域的撥亂反正
(二)經(jīng)濟財政的改步
(三)學校教育事業(yè)的恢展
二、變軌對接的學生資助制度
(一)高等教育的學生資助
(二)職業(yè)教育的學生資助
(三)基礎教育的學生資助
(四)社會資助·
(五)公派留學資助
三、改革開放初期學生資助的成效與不足
(一)成效
(二)不足
第四章經(jīng)濟轉型時期的學生資助(1993-2006)
一、經(jīng)濟轉型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與教育
(一)政治上確立科教興國戰(zhàn)略
(二)市場經(jīng)濟初步建立
(三)教育改革逐步適應經(jīng)濟變革
二、經(jīng)濟轉型時期混合式學生資助
(一)高等教育學生資助
(二)中等職業(yè)教育資助
(三)義務教育學生資助
(四)社會捐資助學
(五)出國留學資助
三、經(jīng)濟轉型時期學生資助的成效和不足
(一)成效
(二)不足
第五章 深化改革時期的學生資助(2007一2019)
一、深化改革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與教育
(一)政治改革藍圖紛呈
(二)經(jīng)濟發(fā)展夯實根基
(三)教育提速革故鼎新
二、“三個全覆蓋”的學生資助新體系
(一)資助政策體系加快建構
(二)資助投入力度不斷加大
(三)資助管理舉措持續(xù)發(fā)力
三、學生資助新體系的成效和不足
(一)成效
(二)不足
歷史的結語…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生資助大事記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