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小王子》是法國人的驕傲、《安徒生童話》是丹麥的文化符號一樣,加拿大著名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馬利的這部《綠山墻的安妮》一直成為加拿大文學經(jīng)典的象征與標桿。
《綠山墻的安妮》于1908 年首次出版,其背景設(shè)定在蒙哥馬利童年成長的地方——美麗的愛德華王子島。島上阿凡利亞小鎮(zhèn)的綠山墻農(nóng)舍里,住著一對單身兄妹馬修和瑪麗拉。他們本想從孤兒院領(lǐng)養(yǎng)一個男孩幫忙干點農(nóng)活,沒想到陰差陽錯地接來了紅發(fā)女孩安妮,旣惱雽材菟突毓聝涸,但馬修堅持將她留了下來。安妮,擁有玫瑰般絢麗的想象力,一張小嘴巴永遠講個不停,給身邊事物取些可愛的名字,無心犯下的錯誤常讓人忍俊不禁。活潑開朗、勤奮好強的安妮,在學校贏得了很多朋友,并在學業(yè)上獲得極大成功。她在馬修因心臟病死后逐漸成長,自強自立,后來成為一名教師。安妮的到來,使原本沉悶的綠山墻煥發(fā)出誘人的生機與活力,也給古老的村莊帶來了無窮的歡樂。
《綠山墻的安妮》問世后,在世界范圍內(nèi)引起極大反響。1919年被拍成無聲電影,1934年又被拍成新的影片,此后被多次拍成電視劇,日本動畫公司還將其制作成動畫片《紅發(fā)安妮》。
《綠山墻的安妮》對孩子們來說,是一部真、善、美的啟蒙讀物,主人公安妮活潑、快樂的天性自然甜美地流淌在每位讀者的心里,這正是當下我們應(yīng)該還給孩子的天性!
《綠山墻的安妮》這部加拿大兒童文學名著自1908年問世以來,已被譯成數(shù)100多種文字,在全球銷售達幾千萬冊,是一本世界公認的文學經(jīng)典。作者的語言清新自然,筆觸生動幽默,以細膩的筆觸來描寫主人公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變化,故事情節(jié)一波三折,引人入勝。馬修和馬瑞拉兄妹對安妮發(fā)自肺腑的疼愛和無私的付出,感人至深,而安妮純真善良、熱愛生活、堅強樂觀的形象更讓人掩卷難忘。馬克·吐溫高度評價這部小說,稱“安妮是繼不朽的愛麗絲之后另一令人感動和喜愛的形象”。由于本書的世界性影響,每年都有數(shù)以萬計的各國游客慕名前往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探訪小說主人公生活的足跡。
在翻譯《綠山墻的安妮》的過程中,譯者的心中經(jīng)常會感到一陣陣溫暖,眼睛也一次次地濕潤,對那個充滿濃濃人情味的阿凡利亞村不禁心向往之。那里的民風淳樸,男耕女織,豐衣足食,簡直就是我們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掩卷思索,略得一二粗淺的心得,愿意在這里與讀者們分享。
細讀《綠山墻的安妮》,譯者不時會想起趙曉的文章《有教堂與無教堂的市場經(jīng)濟》。趙曉在文章中提到,在北美,每個城市的中心都有一座教堂,那里是人們?nèi)粘I畹闹行,是核心的東西。的確,阿凡利亞村也是這樣,人們的大事小情幾乎都圍繞著教堂展開。星期天他們要去教堂做禮拜,平時還有其他一些團體活動;他們尊敬牧師,將牧師當做尊貴的客人款待;他們敬虔,每天都要禱告,學習《圣經(jīng)》。他們是一些敬畏上帝的清教徒,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了榮耀上帝,因此他們才能夠彼此相愛,平等誠信地相處,這也就是我們感觸頗深的所謂西方人“素質(zhì)高”。 一百多年來,我們向西方學習,只不過學到了一些皮毛,而沒有學到根本。因為科學技術(shù)不過是西方文明這棵大樹上所結(jié)出的果子,而信仰則是這棵大樹的根。由于信仰的缺失,高科技一旦到了中國就會變味兒,變成某些人坑蒙拐騙的工具。由于這些人缺乏敬畏之心,他們將中國人的“聰明才智”都用來不擇手段地賺錢,彼此互相“投毒”, 甚至連砍頭的買賣都敢做。想想這些人也真可憐,因為他們沒有來世的盼望,誤以為只有這一輩子可以活,因此拼命地吃喝玩樂,不管別人的死活。
如果我們說,這本書中的一個關(guān)鍵詞是教堂的話,那么,另外一個關(guān)鍵詞就是想象力。安妮有著豐富的想象力,想象力幫助她度過孤獨凄慘的童年,幫助她為自己的人生涂抹上繽紛的色彩。安妮就像是一塊質(zhì)樸的玉石,在馬修、瑪麗拉、斯塔西老師和師母阿倫夫人等的雕琢下,終成為了一塊晶瑩剔透的美玉。安妮熱愛讀書,勤于動腦,不幸的身世并沒有扼殺她熱情奔放的天性。人生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都變成了她成長的必修課。
像所有的女孩子一樣,安妮有著愛美之心,只是她的感覺比常人更加敏銳、更加強烈,因此才有了她與林德太太和吉爾伯特的沖突,才有了染發(fā)事件,才有了她對自己名字的不滿以及對燈籠袖的艷羨。
讀著安妮的故事,不由地想起了自己的少女時代。我的父母都是工人出身的老干部,忠厚老實,他們終日忙于工作,很少有時間過問我的生活與學習,是外婆一手把我和妹妹從小帶大的。解放前,外婆從山東老家逃難到南方,后來又到了河南,一生歷盡艱辛。她勤勞善良,聰慧能干,是一個典型的賢妻良母。記得小姨夫曾經(jīng)感嘆,說外婆是世界上好的老太太!外婆不識字,卻能夠背誦“木蘭辭”和“百花謠”。每天晚上,她都會給我們講故事,外婆的言傳身教在我們身上打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梢哉f,外婆是我的位啟蒙老師,她將永遠活在我的心里。
另外,我要感謝已經(jīng)過世的父母。感謝他們給我起了一個好名字——“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盼望,也是我人生的祝福。我要感謝辛勤工作的父母,他們?yōu)槲覄?chuàng)造了一個比較好的環(huán)境,雖然生活清貧,但與許多人相比,也還算得上衣食無憂;感謝父母為我訂了《少先報》、《兒童時代》、《紅領(lǐng)巾》和《少年文藝》,在我幼小的心靈中培養(yǎng)起了讀書的興趣。我也曾經(jīng)做過作家夢,曾經(jīng)廣泛涉獵過古今中外的名著,對于武俠、言情、偵探等方面的作品也是博覽雜收。我記得,在文化大革命那個文化的荒漠中,我們的心靈是何等的饑渴。在下鄉(xiāng)鍛煉和在工廠工作的歲月里,我們通過各種渠道、想方設(shè)法借到一些“禁書”,如饑似渴地閱讀。在書籍“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之下,我的氣質(zhì)得到了陶冶,被人們譽為“文質(zhì)彬彬”的淑女。后來,“四人幫”終于倒臺,我們這才有機會考上大學。我學的是英語專業(yè),徜徉在英語原著的大海中,真的是如魚得水。我喜歡將翻譯作品與原著對照起來讀,想看看譯者是如何翻譯的。我非常佩服李俍民先生翻譯的《牛虻》,書中一字一句都準確到位,盡顯他在英漢兩種語言上的功力。當然,也有許多翻譯作品疙疙瘩瘩,其中的長句子讀起來如鈍刀子割肉,令人痛苦不堪,不忍卒讀。
到了四十歲出頭的年紀,我又漂洋過海,到美國圓了自己的留學夢。在美國三年半的刻苦學習,每年我都以優(yōu)異的成績獲得全額獎學金,總之,不但學到了知識,也對美國的文化與社會有了比較直觀和深入的了解。有朋友曾經(jīng)跟我說過,我博覽群書,那些書就像一顆顆珍珠,我應(yīng)該用一根線把它們給串起來。以前,譯者也曾經(jīng)先后翻譯過幾本書,但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終于未能付梓。現(xiàn)在想來,幾十年的讀書寫作,可以說都是在為翻譯工作打基礎(chǔ),做準備。
譯者講這些話的目的,就是想要告訴讀者:熱愛書籍吧!一本好書就像是一盞燈,能夠照亮你腳下的道路。
向和平
露西·莫德·蒙哥馬利,1874 年11 月出生于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克利夫頓(今新倫敦),當她只有21 個月大時,母親死于結(jié)核病。父親將她留給外祖父母帶大,西遷至薩省并重新組建了家庭。
在蒙哥馬利的記憶中,陪伴她的除了美好的自然,就是看書和寫作。她9 歲開始寫詩、記日記。她上的學校僅一間屋子,離爺爺奶奶家也很近。她在這所學校接受早期教育(其中有一年與父親、繼母生活)。跟父親一起生活的那年,她在當?shù)匾患覉蠹埳习l(fā)表了首詩。讀完10 年級后,她用兩年時間學習師范課程并獲得教師證書。后來她來到達爾豪斯大學選修英語文學,并獲得了自己寫作的筆稿酬。
1905 年,她完成了部小說《綠山墻的安妮》,并寄給幾家出版社,均被退稿。1907 年,她再次找出書稿重讀,打算再試試運氣。后來美國波士頓的一家出版公司同意出版,該書于1908 年問世!此書一上市便獲成功,十分暢銷。蒙哥馬利由此開啟成功的寫作生涯。此后她繼續(xù)出版安妮系列和其他小說,共發(fā)表了20 部小說、530 篇短篇故事、500 首詩歌和30 篇隨筆。
Chapter 1 蕾切爾·林德太太大為好奇.
Chapter 2 馬修·卡斯伯特深感意外
Chapter 3 瑪麗拉·卡斯伯特感到驚詫
Chapter 4 綠山墻的早晨
Chapter 5 安妮不幸的身世
Chapter 6 瑪麗拉做出決定
Chapter 7 安妮用心禱告
Chapter 8 安妮開始接受教育
Chapter 9 蕾切爾·林德這一驚非同小可
Chapter 10安妮道歉
Chapter 11安妮對主日學的印象
Chapter 12鄭重的宣誓和承諾
Chapter 13期待的喜悅
Chapter 14安妮的坦白
Chapter 15學校風波驟起
Chapter 16邀請戴安娜前來喝茶
Chapter 17生活中的新樂趣
Chapter 18安妮出手相救
Chapter 19音樂會樂極生悲
Chapter 20豐富的想象力出了岔子.
Chapter 21新的離愁別緒
Chapter 22安妮應(yīng)邀做客
Chapter 23安妮爭強惹禍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