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森·盧茨迷人三部曲”系列作品二度獲得艾斯納獎
繼第一部“石之城”于2001~2002年間相繼榮獲伊格納茨獎、哈維獎及艾斯納獎重要獎項后,“煙之城”在2009年成為了該系列第二本艾斯納獎獲獎作品。賈森·盧茨絕妙的敘事技巧和繪畫風格不斷得到漫畫界權威賽事的首肯,可謂早已在這一領域站穩(wěn)了腳步,成為無可置疑的漫畫大師。
◎兼顧細膩的文學性和悠揚的鏡頭感,用圖像勾勒魏瑪共和國末期的混沌時期眾生相
前來德國淘金卻總夢到巨蛇纏身的美國樂隊成員基德,在“五一節(jié)”失去母親并決心向別人復仇的女孩西爾維婭,因觀念不同而漸行漸遠的庫爾特與瑪爾特,被別人形容為長了“角”的拾荒猶太人帕維爾……每個角色都是當下生活的主角,也是他人生命的過客,同一頁面下可能會有多個角色出現(xiàn),他們相遇、錯過,又相互影響。留白、場景轉換、筆觸變化,賈森·盧茨試圖將圖像小說這一絕妙的演繹媒介中的所有技巧運用在他的這部作品里,每個分鏡都具備各自的使命,將混沌時代下相互交織的冷暖人情娓娓道來。
◎第一冊延續(xù)下來的悲傷,新加入的角色一同見證那個不知去向,卻又不得不前行的彼時柏林
白日里不時爆發(fā)民眾沖突的街巷,夜幕降臨后變成了只屬于迷幻夜生活的隱秘角落。賈森·盧茨巧妙利用角色間身份和立場的不同,將近乎扭曲的社會對立面毫無保留地呈現(xiàn)了出來:憤怒與狂喜,貧窮與奢靡,明明是生活在同一個城市,卻對彼此的存在渾然不知。夜晚的柏林將現(xiàn)實淹沒在狂歡中,而還在白日里掙扎求生的民眾,則被錯誤的未來、崩潰的市場和即將到來的革命所淹沒。
◎簡練的黑白線稿,蒙太奇式分鏡處理
作者采用傳統(tǒng)、簡練的黑白漫畫處理手法,將對色彩的遐想空間留給讀者。伴隨故事發(fā)展而產(chǎn)生的分鏡處理和情節(jié)轉換,讓整本書的閱讀節(jié)奏時而短促有力,時而宛轉悠揚。
補充閱讀
譯者后記
大都會·柏林
我是三年前結束《柏林》卷二的翻譯,彼時我雖然對魏瑪共和國研習很多并且多次前往柏林旅行,但是三年后回頭來看,卻又是一番新的理解。如今的我作為新晉的柏林人有一年有余,在柏林自由大學學習之余常常關注社會各界的柏林敘事。
2018年11月,柏林市開展了紀念1918/1919五月革命的一百周年系列紀念活動。與此同時,由柏林洪堡大學、波茨坦歷史研究中心、聯(lián)邦德國歷史研究所等多家單位聯(lián)合舉辦的持續(xù)大半年的系列講座,也圍繞著“魏瑪共和國的生與死”而展開,從中我理出了一些新的線索。
2017年,史上斥資最多的德國電視劇《巴比倫柏林》(Babylon Berlin)在以網(wǎng)飛公司(Netflix)為主的海外電視臺全面上線,引發(fā)熱映狂潮。而一年以后的2018年末,該劇在德國公法電視臺上映,再次引發(fā)了本土觀眾對柏林萬象和魏瑪共和國的熱烈討論。這部電視劇由著名電影導演湯姆·提克威操刀,集齊德語區(qū)多位實力派演員,真實呈現(xiàn)了1929年前后的柏林社會方方面面,我本人也是一名“死忠飯”。
這里不是在做無關的影視宣傳。我想說的是,賈森·盧茨的圖像小說《柏林》三部曲以直接關聯(lián)被拉進《巴比倫柏林》的討論范圍,尤其是2018年9月第三卷終于在德國上市,一時間圍繞著“柏林”為主題的話題此起彼伏。與此同時,柏林市作為愈發(fā)新潮的國際文化都市也已房價飛漲、工地遍布,其緩慢的德國建設速度與柏林主題研究是分道而行的。要知道魏瑪共和國以“加速”為時代標簽,彼時的文人充滿了對科技進步的信仰、懷舊的矛盾心情,和對未來的恐慌。那是一個和平、然而矛盾和不安的時代,更是德國歷史上曇花一現(xiàn)的文化黃金時代,暗潮洶涌。
這個時代的多元哀喜在二十年代達到黃金的巔峰,成為“巴比倫神話”!鞍亓帧背蔀橐粋標簽,象征著文化的高度開放與自由,和光怪陸離的地下深淵。這一神話與標簽傳播到世界各地,尤其在美國被捧上神壇。有很長一段時間,德國的暢銷文學作品必須在某種情況下與“柏林”標簽掛鉤,方可在英語文學世界復興,最好的例子要數(shù)著名作家漢斯·法拉達的多部作品。六十年后,柏林墻坍塌,將解放與政治自由加入了“柏林”神話的含義庫,它瘋狂地發(fā)酵,于21世紀初返回至德國。這一點極大加速了柏林作為新興國際文化都市的進程(以及房價)。
魏瑪共和國時代的脆弱動蕩在三十年代達到徹底的淪陷,多股政治力量對國家的走勢各有主張,并不惜使用武力來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
賈森·盧茨的作品誕生于北美的“柏林”神話發(fā)酵期,卻返回到它的根源魏瑪共和國,以嚴謹?shù)恼{研譜寫了一曲魏瑪共和國群生像。它細膩、中立、具有藝術理論高度,同時不乏寫實主義。以《柏林》為題,再恰當不過。第二卷中的十一月革命同樣占據(jù)著核心線索地位,牽起了社會矛盾的展開,卻同時與紙醉金迷的柏林夜生活形成鮮明對比,讓人不禁期待第三部聚焦1933年納粹上臺前的繁復畫卷。
李婧
2018年11月13日
于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