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的一部散文作文集,書中有朝花夕拾的拾趣,人間至味的煨燉,深秋韻味的老巷,青藜說菁的今古,尋本土丹青翰墨真味,或半雅半俗生活,或山高水長追思。生活總是愛的表達,愿在這桃紅花黃的故鄉(xiāng),因為文字,截留住生命里的美與深情。
《日涉居筆記》是一部長篇筆記體散文!叭丈婢印笔亲髡叩臅S名。該書以“日涉居”為中心,以秋、冬、春、夏四季為時序,從一位老鳳城人的視角,鋪敘和描寫了鳳城(海陵城)的風景、風物、風俗和風情,展現(xiàn)了鳳城的歷史文化和現(xiàn)實生活的獨特魅力。作者融入鳳城,走遍鳳城,在水城慢生活中欣賞千年古城的旖旎風光,在世俗煙火中窺見這座城市的靈動生機,在尋常巷陌中感受百姓生活的可近可親,字里行間流露出對這方水土的喜愛之情。作者在將自己的所見所聞付諸筆端的同時,還生發(fā)出對自然、歷史、文化和人生的諸多感悟,文思睿智敏捷,用筆灑脫自如,鋪陳豐富詳實,描寫精煉生動,文辭斐然,獨具風格。
紅粟作為海陵的人文符
號,流傳已逾千年。
海陵人文薈萃,“儒風之
盛,風冠淮南”,歷史上一
直是文化昌盛之地,有著
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素
有“漢唐古郡、淮海名區(qū)”之
稱。香粳炊熟泰州紅,隨
著歲月的流逝,海陵地域
和空間面貌發(fā)生了滄桑之
變,卻遮掩不住海陵文化
的神韻飛揚,這為文學創(chuàng)
作提供了豐富的精神滋養(yǎng)
和靈感源泉。平原鷹飛過
,街民走過,花叢也作姹
紫嫣紅開遍,從這里走出
的小說家、散文家、詩人
、評論家,無不用自己的
筆謳歌家鄉(xiāng)的美麗,書寫
人生的夢想,彰顯海陵與
時俱進、開拓向前的文化
力量。海陵之倉,儲積靡
窮的不只是紅粟,海陵人
還以文學的方式,記錄多
姿多彩的形態(tài)與品性,標
記一代又一代海陵人的辛
勤探索與不斷創(chuàng)新。因為
執(zhí)著,故而海陵歷經(jīng)滄桑
而風采依然。
文學的生命力或許就在
于這樣繁衍不絕、生生不
息地傳承與開拓。2015年
海陵區(qū)文聯(lián)成立十周年之
際,海陵區(qū)曾集萃本土十
二位作家,推出一輯十二
卷的海陵文學叢書。著名
作家、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原
主席范小青為之作序,她
指出這套書“不僅是一個‘區(qū)’
的文學,更是地級市泰州
乃至江蘇省文學的一個縮
影。為此,我們有更多的
期待”。如今五年已過,而
這份期待還在,海陵文學
也在這份期待中奔騰不息
地流淌和前進,大潮猶涌
,后浪已來,那份律動依
舊,我們也能從中感受到
文字的力量和寫作的意義
!昂A昙t粟文學叢書”的推
出就是對此的檢驗,一輯
十冊,分別是:
沙黑
《碧清的河》
劉渝慶
《青藜》
李曉東
《日涉居筆記》
王太生
《草木底色》
陳愛蘭
《雪窗煨芋》
《本色?愛》
董小潭
《船歌》
于俊萍
徐同華
《泰州先生》
《紙面留鴻》
李敬白
姜偉婧
《長住美與深情里》
如同一粒又一粒的紅粟
,唯有匯集,才有流衍的
可能。十本書中有朝花夕
拾的拾趣,人間至味的煨
燉,深秋韻味的老巷,青
藜說菁的今古,尋本土丹
青翰墨真味,或半雅半俗
生活,或山高水長追思。
生活總是愛的表達,愿在
這桃紅花黃的故鄉(xiāng),因為
文字,截留住生命里的美
與深情。
我們處在一個偉大的時
代,既然“生逢其時”,必然
“躬逢其盛”。文化特別是文
學的繁榮,淵源于悠久的
歷史,植根于今天的實踐
。歷史賦予我們這一代人
的一項任務,就是要充分
挖掘海陵文化的豐富寶藏
,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更好地為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服
務。我們將常態(tài)化推出文
學系列叢書,以繼續(xù)流衍
的姿態(tài),不斷豐富、延伸
、充實海陵古城當下的文
化內涵。
海陵紅粟文學叢書編委
會
2020年6月于海陵
李曉東,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qū)人,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2013年出版隨感錄《潤玉流翠》。2014年出版長篇小說《透明色》。2015年出版長篇小說“三部曲”《青桐時代》《紫檀時代》《白槐時代》。2018年出版長篇小說《千雪柏》。
晴秋聽蟲鳴
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花圃也是我的樂土
數(shù)枚野花,無需吟詩
深秋最懂老巷
靜穆是最原始的力量
落葉是世間最安靜的死亡
從前的時光都與吃有關
看書是修補靈魂最好的選擇
冬雪鐘情于蠟梅
最留戀世俗的風情
尋常巷陌總關情
人因俗物而美
茶是有靈魂的俗物
早春是四季的初戀
你在春天里應該選擇囂張
鐘樓巷是鳳城里最初的流韻
日子不會怠慢風姿綽約的你
你的生活能讓歲月留戀
花圃也是有靈魂的
鳳城人的血脈里流淌著戲韻墨香
水是鳳城的靈魂
蔬果最得人間之俗趣
一酌一飲一人生
鳳城的清夏最得意趣
鳳城的消夏最得閑趣
消夏的美味猶有可親
盛夏的鳳城最具包容之心
等待是一場心靈之旅
鳳城的凈地從未遠離過你的視線
佛語禪言宛如飄蕩的祥云
鳳城的秋天就像人生的中年
跋:走遍鳳城,也不過是為了找到一條通向內心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