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圖(17721823)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完成者,本書是他的代表著作。在本書中,他進一步發(fā)展了亞當斯密的勞動價值論,認為商品的價值決定于生產它所必要的勞動時間,并指出勞動創(chuàng)造的價值是工資、利潤、地租的源泉,揭示和說明了階級之間的經濟對立。
。ㄒ唬
李嘉圖是英國產業(yè)革命時代,代表著產業(yè)資產階級利益的經濟學家;是古典經濟學的完成者。資產階級的古典經濟學在英國是由威廉配第開始,到李嘉圖結束的。
李嘉圖生活在1772年至1823年的英國。他所處的時代,是英國的產業(yè)革命正在進行,產業(yè)資本正在為自己奠定物質技術基礎,并繼續(xù)同舊的經濟殘余與政治勢力進行斗爭,為自己的發(fā)展掃清道路的時代,是資本主義經濟的內部矛盾與階級斗爭雖已發(fā)展但尚未十分尖銳的時代。
產業(yè)革命的巨大意義,就在于它以工作機為核心的大機器代替了手工工具,從而使資本主義生產方法發(fā)生了根本性的革命,使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躍進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為產業(yè)資本的發(fā)展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使資本主義的生產由工場手工業(yè)階段過渡到了機器工業(yè)的階段,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對一切舊的生產方式取得了徹底的勝利。
經濟學家李嘉圖,由于他處在那樣一個資本主義進步的、發(fā)展的時代,也由于他對科學的真誠,因此就能夠對科學的資產階級的經濟學,無顧慮地作出了自己的總結,將古典的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推向了峰;另一方面,也由于其資產階級的立場、觀點與方法的限制,就不可避免地在理論上留下了不少的破綻、錯誤,甚至庸俗的因素。
李嘉圖專門研究經濟問題的時間并不長,留下的著作也不算多,但其學術水平卻超過了以往任何資產階級的經濟學者!墩谓洕鷮W及賦稅原理》這本書,就是其經濟思想的集中表現。這本書的重新出版,對于我們了解李嘉圖的,以至資產階級的經濟學,都是必要的。幫助我們理解這本書的好老師是馬克思的《資本論》第四卷,即《剩余價值學說史》。馬克思在這部著作中,將李嘉圖的經濟學說,當做研究重點,用了將近三分之一的篇幅,作了十分詳細、系統(tǒng)、全面的科學評論。從中我們可以得到許多寶貴的啟示。
李嘉圖這部劃時代的科學名著,初版于1817年,后修訂(第三版)于1821年。全書共分三十二章。但如馬克思所指出的:他的全部理論已經包括在前六章中了,在前六章中,基本的原理部分又集中在頭兩章,無論獨創(chuàng)性,根本見解的統(tǒng)一性、集中性、深刻、新奇以及有含蓄的簡潔,這頭兩章都給了我們理論上的滿足,第七章以后的各章,就只是前六章的復述、說明、應用與補充,沒有什么新的發(fā)展了。
李嘉圖的經濟學說,是代表著一個還在同封建社會的殘余進行斗爭,并力圖發(fā)展生產力,擴大生產的產業(yè)資產階級利益的。因此,它的歷史使命,就是證明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如何比封建主義的生產關系更能夠促進生產力發(fā)展,更能使財富增加。這樣的理論,對于當時的社會是有其積極意義的。
判斷某種經濟學說的歷史意義與科學價值,首先就要看這種學說,是否曾有利于生產力的發(fā)展,是否揭示了經濟運動中的內在的必然的聯系,從而推動了科學的前進。其所起的作用愈大,其科學的價值也愈大。
讀過李嘉圖的著作,就可以知道,他是熱愛生產力發(fā)展的,通過促進生產力的發(fā)展來維護工業(yè)資產階級的利益,這是貫穿于李嘉圖著作中的一個中心思想。李嘉圖懂得,使用價值是交換價值的物質前提。他認為應該不惜一切地為生產力的發(fā)展,為社會財富的增加創(chuàng)造條件。在他看來,資本主義的生產雖然是為了追求利潤的,但利潤又是為了積累,為了發(fā)展生產力的,而生產力的發(fā)展,物質財富的增加又是為了滿足人們需要的。因此,資本主義的利益同生產力發(fā)展的利益,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就是有利于生產力發(fā)展的、的、永恒不變的、自然的生產方式。
從歷史唯物論的觀點來看,李嘉圖的這種看法是有其一定的歷史理由的。他在經濟學上的成就與貢獻,缺點與錯誤都是由此而生的。馬克思曾指出,李嘉圖曾把資本主義生產方法,當做生產一般的有利的方法,當做財富生產的有利的方法。這種看法,對于他的時代,是正確的。他冀求為生產的生產。這是正當的。……如果李嘉圖的見解大體上合于工業(yè)資產階級的利益,那只因為(并以此為限)他們的利益,和生產的或人類勞動生產的發(fā)展的利益相一致。正是從這樣的觀點出發(fā),才使李嘉圖無顧慮地、誠懇地、坦率地將工業(yè)資產階級的利益放在其他一切階級利益之上,堅決地為工業(yè)資本家獲得盡可能多的利潤與積累而申辯。
大衛(wèi)李嘉圖(1772年1823年)是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影響力的古典經濟學家之一,與亞當斯密、馬爾薩斯和約翰穆勒齊名。一般公認是李嘉圖將經濟學這門學科系統(tǒng)化了。他在價值、地租、貿易、工資、利潤等領域都很有建樹,在比較優(yōu)勢理論和等價定理問題上更是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原序
第三版小引
章 論價值
章附錄:版原文及第二版異文
第二章 論地租
第三章 論礦山租金
第四章 論自然價格與市場價格
第五章 論工資
第六章 論利潤
第七章 論對外貿易
第八章 論賦稅
第九章 農產品稅
第十章 地租稅
第十一章 什一稅
第十二章 土地稅
第十三章 黃金稅
第十四章 房屋稅
第十五章 利潤稅
第十六章 工資稅
第十七章 農產品以外的其他商品稅
第十八章 濟貧稅
第十九章 論工商業(yè)途徑的突然變化
第二十章 價值與財富:它們的特性
第二十一章 積累對于利潤和利息的影響
第二十二章 出口補貼和進口禁令
第二十三章 論生產補貼
第二十四章 亞當斯密的地租學說
第二十五章 論殖民地貿易
第二十六章 論總收入與純收入
第二十七章 論通貨與銀行
第二十八章 論富裕國家與貧窮國家中黃金、谷物和勞動的相對價值
第二十九章 生產者支付的賦稅
第三十章 論需求和供給對價格的影響
第三十一章 論機器
第三十二章 論馬爾薩斯先生關于地租的意見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