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系統(tǒng)地分析了西方人類學的類別和發(fā)展路徑;中篇集王銘銘教授多年研究體會,指出西方人類學存在的局限,并探究解決這些局限的出路之所在;下篇約占全書三分之二的篇幅,講述中國人類學的發(fā)展路徑,細述了中國人類學在先輩們的努力下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同時,又看到了中國人類學在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終,為中國人類學指出了一條自身特色與世界抱負相結合的道路。
本書堪稱專為國內學習人類學的學生量身打造的本土教材。
《人類學講義稿》打破了只是簡單地羅列概念和事例的傳統(tǒng)教材模式,在系統(tǒng)介紹人類學基本理論的同時,為讀者提供一種治學與研究的方法,啟發(fā)讀者思考。
作者以文明作為關鍵詞來重構人類學,在他者觀和文明論這一綜合體的人類學形式下,辯證地審視西方中心主義,抱持天下觀,實現各文明之間的對話。
本書不僅為讀者勾勒了西式人類學的諸種類型,而且立足于中國人類學研究的自身特色,處處滲透著對中國人類學研究的深切關懷。
說明 1
致謝 18
上篇
章 人類學作為人文科學 3
第二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分類研究 33
第三章 親屬制度:縱式、橫式與觀念 43
第四章 《論禮物》:物的社會生命及其限度 63
第五章 經濟嵌入非經濟領域的方式 79
第六章 從沒有統(tǒng)治者的部落到劇場國家 109
第七章 從禮治秩序看法律人類學及其問題 131
第八章 一篇講稿透露出的人類學宗教觀 153
第九章 神話學與人類學 177
第十章 符號人類學與象的理論 205
第十一章 文字的魔力:關于書寫的人類學 217
第十二章 藝術人類學:藝術與藝術家的魅惑 241
第十三章 文化會消失嗎? 253
中篇
第十四章 自我與普遍同情之間的平衡 271
第十五章 說文明 289
第十六章 從《癲狂與文明》看通常的人類學觀 295
第十七章 從當地知識到世界思想對民族志知識的反思 303
第十八章 我所了解的歷史人類學 341
第十九章 超社會體系文明人類學 367
下篇
第二十章 文字這把雙刃劍從一個反例看 421
第二十一章 鄉(xiāng)村與文明過程與觀念的歷史想象 439
第二十二章 口述史、口承傳統(tǒng)與人生史 467
第二十三章 民族志與四對關系 481
第二十四章 從朝圣看作為歷史中的文化翻譯的人類學 491
第二十五章 儀式研究與社會理論的混合觀 523
第二十六章 葛蘭言何故少有追隨者? 533
第二十七章 從禮儀看中國式社會理論 545
第二十八章 中間圈民族的人類學研究與文明史 575
第二十九章 中國民族體還是文明體? 605
第三十章 從中國看超社會的社會:錢穆啟發(fā) 615
第三十一章 民族學與社會學之戰(zhàn) 619
第三十二章 吳文藻、費孝通的中華民族理論 653
第三十三章 費孝通的雞足山與林耀華的涼山 691
第三十四章 從潘光旦的土家研究看民族識別 699
第三十五章 民族地區(qū)人類學研究的方法與課題 753
參考文獻 773
索引 811
出版后記 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