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自己的真實模樣嗎?
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心理角色,像是戴著面具在生活。
刻板型:認真,嚴肅,規(guī)規(guī)矩矩,生活單調無聊
控制型:固執(zhí),好勝,自信表面下隱藏著深深的自卑
忍吞型:隱忍,犧牲,不知道自己的喜好和需求
口腔型:自怨自艾,優(yōu)柔寡斷,自我價值感低,過度依賴他人
分裂型:逃避、恐懼,感到世界充滿敵意,無法與他人深交
通過《角色心理學》,了解真正的自己,掌握不同角色的治愈方式,讓自己從蠶食心靈的防御機制中解脫,度過生命中的幽暗時刻。
生活難、心情差,都是有原因的
我的人生為什么會這么不美好呢?
為何我總是這樣一成不變?
擁有這些煩惱的人,大家應該都見過吧。
每天都會感到生活艱難,但他們不理解生活艱難的原因。他們認為自己生活在黑暗里,對自己生活的意義感到苦惱。這樣的人并不少見。
我曾經也像他們一樣,每天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
無論怎么努力,看到和聽到的永遠都是負面和悲觀的信息。我所認識的世界,一直充滿著爭端與不幸,與安寧和幸福毫不沾邊。
可即便如此,我也知道,無論如何,我也要治愈自己;谶@樣的想法,我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在那之前,為了達到治愈的目的,我讀過很多書,但真正對我的心靈產生影響的,還是精神方面的書籍。
之后,我從一個朋友那里借了大約二十本書,其中有一本書是曾為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科學家、現為精神治療師的芭芭拉·布倫南(Barbara Brennan)女士所寫的。這是我與她的次相遇。
那個時候我已經下定決心,一定要學習布倫南女士的布倫南式治療法。由此,我開始接觸人格心理學的概念。
人格心理學以榮格、弗洛伊德為源頭,是歐美心理學的根基。人格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心理創(chuàng)傷。
弗洛伊德的弟子賴希,在發(fā)展弗洛伊德的研究理論的過程中發(fā)現,個體在兒時與他人之間的非言語形式的交流中,就存在原始的心理創(chuàng)傷。而且他認為,治愈這種創(chuàng)傷對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這種有關創(chuàng)傷的主張,正是來源于人格心理學,很多分支學派由此出現,人格心理學的概念也得以確立。另外,在歐美國家,人格心理學也產生了多種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方法。(我后來才知道,日本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才引入這個概念,而且引入時沒有絲毫的理論基礎,之后日本的心理學便開始向統計學轉移。)
通過角色心理學,我了解了真正的自己
現在我就向大家解釋一下,人格心理學是怎樣塑造人格,怎樣幫助人們認識世界的。
具體來說,人格心理學認為,一個人從出生到其五六歲,是一個初期發(fā)展階段,在這個階段所受的心理創(chuàng)傷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也就是說,你對于外界的刺激,是怎樣反應的呢?是接受還是抵抗?你針對內心糾葛的產生原因,在不同的年齡段又使用了什么樣的防御手段呢?對于這些產生心理創(chuàng)傷的事件,不同的面對方式,會引發(fā)人們對性格、思維、思考習慣、肉體、生老病死、精力分配等方面不同的處理方法。對于這些不同,角色心理學有著很清晰的分類。
在小時候,我受到過父母的虐待,長大之后,又在戀愛、工作、結婚的過程中,面對過很多艱難的局面,也有很多心情低落的時期。因此,當我學到布倫南女士的人格心理學之后,對其深感興趣,由此開始了對這門學問的研究。
自從我成為心理治療師之后,我便開始關注相關分類的微妙差異,這些分類是因我們與歐美國家的國民之間生活方式的差別所產生的。我在做咨詢和治療期間,保留了約兩萬名客戶的治療記錄,然后以此為基礎,以獨有的視點加以分析和提取,打造了一套適合我們的角色心理學。
這就是本書要介紹的角色心理學。讀者可通過五種角色來理解自己的深層心理,發(fā)現真正的自己,得到讓人生快速迎來轉機的治療方案。
我希望,我在前半生所學到的知識,以及本書的內容,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山本美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