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英語使用者語言態(tài)度與認同——基于國際活動跨文化志愿者的考察
定 價:88 元
叢書名: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
- 作者:高一虹
- 出版時間:2021/8/1
- ISBN:9787301323366
- 出 版 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H319.3
- 頁碼:
- 紙張:
- 版次:
- 開本:
  《中國英語使用者語言態(tài)度與認同——基于國際活動跨文化志愿者的考察》在全球化背景下考察中國英語使用者的語言態(tài)度和身份認同,探索如何將語言態(tài)度納入英語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在文獻綜述基礎上,作者提出了理想二語認同從本族語者的“忠實模仿者”向“對話的交流者”轉變的趨勢。在此視角觀照下,采用量與質相結合的方法,考察了以大學生為主體的跨文化志愿者在四次大型國際活動前后對不同英語變體的態(tài)度。志愿者的語言態(tài)度整體偏向保守,其評價排序為英美“標準”英語居首,本土英語其次,其他英語居后。其主導認同為英美英語“忠實的模仿者”,且活動后變化不大。與此同時,部分人表現出多元語言文化意識,活動后的語言態(tài)度有改變,“正規(guī)的發(fā)言者”二語認同有所加強,“對話的交流者”開始出現。在調查基礎上,研究者嘗試在大學生英語課堂上探索語言態(tài)度教育,分享了初步成果和挑戰(zhàn),總結了語言態(tài)度和身份認同轉變的幾種模式,對未來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提出了建議。
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
語言態(tài)度是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一部分。對英語多元變體保持開放,以平等、尊重的態(tài)度與全球不同群體的人交流,是這一能力的體現。我國英語教育長期以來以英美“本族語者”變體為中心,學習者的語言態(tài)度也相對保守,這與全球化的大背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我國上升的國際地位不匹配。近年來跨文化交際能力已納入高校英語教育目標,不過將語言態(tài)度與這一能力聯系起來的研究還很少。本書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兼有理論和實踐價值。
高一虹,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所所長。研究方向:社會語言學、跨文化交際、外語教育。
序言1
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1.2文獻綜述
1.3研究問題
1.4研究方法
1.5全書結構
第二章北京奧運篇
2.1奧運篇引言
2.2奧運前、后志愿者對世界英語的態(tài)度與身份認同
2.3奧運志愿者口號變化與身份認同建構:民族志個案
2.4奧運篇小結
第三章上海世博篇
3.1世博篇引言
3.2世博前、后志愿者對世界英語的態(tài)度與身份認同
3.3兩年后的回訪:世博文化實踐對志愿者的持續(xù)影響
3.4世博篇小結
第四章廣州亞運篇
4.1亞運篇引言
4.2亞運志愿者和非志愿者對世界英語的態(tài)度
4.3對世界英語變體的交際意愿
4.4亞運篇小結
第五章深圳大運篇
5.1大運篇引言
5.2大運前、后學生志愿者對世界英語的態(tài)度
5.3教師與學生志愿者的語言態(tài)度比較
5.4大運篇小結
第六章四地整合篇
6.1四地整合篇引言
6.2活動前、后大學生志愿者對世界英語變體的識別率
6.3活動前、后大學生志愿者對世界英語變體的態(tài)度
6.4四地整合篇小結
第七章教育探索篇
——語言態(tài)度的覺察、解構與重構
7.1語言態(tài)度教育的目標及理論依據
7.2研究問題與方法
7.3語言態(tài)度教育的教學步驟
7.4語言態(tài)度教育的效果與挑戰(zhàn)
7.5教育探索篇小結
第八章結論
——從“忠實的模仿者”到“對話的交流者”之路
8.1現狀:“忠實模仿者”的主導認同
8.2現狀的改變:培養(yǎng)“對話的交流者”
8.3對未來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