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下半葉,德國浪漫主義詩作走向了谷底,但德奧浪漫主義音樂卻依舊統(tǒng)領著音樂世界。從崇高的貝多芬到恣意的舒曼,從華麗的瓦格納到悲切的馬勒,浪漫主義以更豐富多變的表現(xiàn)方式,在音樂的流淌中跨越了一百多年,一直綿延到20世紀。古典與浪漫主義時期生機盎然的德語文壇恰好給浪漫主義音樂家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文學素材,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人的藝術歌曲(Kunstlied)使這一音樂形式在19世紀成為詩樂結合的,放射出耀眼的光輝。音樂與詩歌互相交織、彼此成就不但是藝術歌曲從舒伯特、舒曼到沃爾夫、馬勒的流變,也是詩歌從歌德、荷爾德林到里爾克、策蘭的延轉。詩,乘著歌聲的翅膀,請隨作者前往,那美的地方。
導論
姜林靜
音樂能擊退惡魔《舊約》中,大衛(wèi)一彈琴,惡魔就離開掃羅,他便舒暢爽快。
音樂能超越死生古希臘神話中,手持里拉琴的俄耳甫斯在冥王冥后面前深情歌唱,終被允許攜著已死的妻子尤莉迪斯離開冥界。
音樂能承載和解《冬之旅》(Winterreise)后,經歷了黑暗、曠野后的旅人,在同樣孤獨的風琴師搖動的音樂中,獲得了前行的邀請,無論前方是否會是更殘酷的嚴冬。
或許因此,音樂成了語言停止之處的原初語言,那是圣靈降臨時的語言,是所有人都能獲得的福音;那是詩與歌的語言,是天堂里奏起的樂律。
緣起
我與音樂的相遇,遠早于文字與繪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音樂尋找到了我,自發(fā)地依偎到我身上,我不過給予了回應。小時候,父親常常帶我去看畫展、聽音樂會。不知道為什么,在畫的面前我常有一種飽足感,無論面對的是魯本斯還是米勒,但是在音樂里我卻體味到一種缺失感,正是這令人捉摸不透的缺失,讓我在聆聽同一段音樂上百次以后依舊能感覺到心靈至深處的幸福。
或許,正因音樂的魅力是如此理所當然,我對文學與繪畫反倒付出了更多自發(fā)的追尋。音樂對我來說,是比文字與繪畫更純粹、更崇高的藝術,它帶來的甜美、憂傷與痛苦,遠遠超越了相對而言更具直感的的文字與繪畫。因此對于我來說,傾聽音樂也比閱讀文字和欣賞繪畫更為神圣。少女時代的我,調皮如一只小鳥,不過一到晚上,我總能安心棲居在一棵幸福的大樹上,貝多芬、莫扎特、巴赫是主枝,舒曼、舒伯特、門德爾松是側枝,還有各種不斷生長的細葉與新梢。
直到大學里開始學習德語,文學與音樂之間那座絕美的鵲橋才逐漸在眼前清晰起來,對音樂的熾熱之心與對語言的苦苦探尋也終于匯流。那棵茂盛的大樹,突然感受到了是什么將它包裹那是一片開滿鮮花的青草地,散發(fā)著怡人的芳香。
度過艱辛又豐盛的海德堡歲月之后,我于2014年進入復旦大學德文系任教。我多么希望曾經包裹住自己的那種幸福感,也能被其他年輕的生命所感受到。所以從個學期開始,我就試圖將文學與音樂互相交織的授課模式移植到自己的課堂,于是就有了后來的通識教育課天籟與詩德奧文學與古典音樂的交互關系,也正是通過這門課程,通過這幾年與文字、音樂,尤其是藝術歌曲的日日相伴,才成就了各位眼前的這本書。
本書結構
本書精心選擇了19首詩歌進行闡釋。想要全方位了解德奧詩歌與音樂之間的交互關系,不但要了解這兩種藝術的內容和形式,而且也應該對具有代表性的詩人、音樂家以及這兩種藝術的本質進行全方位的把握。此外,本書還選譯了二十幾首與精讀部分相關的德語詩歌,以期幫助讀者加深對該部分的理解。
盡管從歷史、形式和內容等方面進行了諸多考慮,通過短短十九首詩歌也很難完成音樂和詩歌上的縱向梳理。選擇詩歌的過程是一個非常主觀的內省過程,正如人無法解釋為什么自己的聲音是柔美的還是粗糲的(聲音已是其本質的體現(xiàn)方式之一),我也無法完全說明為何選擇的詩歌是此而非彼。
在本書的后,我選譯了博希邁爾教授一長一短兩篇論文。博希邁爾可以說是當代德國文化界跨學科視野的文學評論家之一,其主要研究領域是18至20世紀德國文學與戲劇學。篇講述了德國文學與音樂界沉靜如海的兩位大師歌德與巴赫之間的奇妙關系,從史料細節(jié)到理論深度,無不令人拍案叫絕。第二篇則詳盡分析了克洛卜施托克詩歌中的音樂性,其中幾乎涵蓋了對德國現(xiàn)代音樂美學的整體梳理,無形之中在理論層面為本書讀者提供了好的引導。
如何打開
文字無法代替音樂。再精準、再美妙的文字,都無法完全描述舒伯特、舒曼的音樂究竟是什么。對于不打算親耳聆聽的讀者來說,這里的文字至多也不過是隔霧看花;但是對于真正熱愛音樂的人來說,本書或許可以開辟一條捷徑,可以讓他無需饑不擇食、狼吞虎咽就能夠獲得飽足。
因此,這本書的正確打開方式是: 配合著文字閱讀細細聆聽,通過書中的闡釋構建每個人獨有的解讀,透過本書所展開的森林,找到那只在你心中鳴囀的夜鶯。因此,無論是專業(yè)學者,還是對詩歌與音樂懷著激情的業(yè)余愛好者,只要你能在這里找到對幸福的感恩、對悲傷的撫慰,只要你能在這里發(fā)現(xiàn)某些世界的啟示,能在詩與歌中追憶我們失去的天堂,那這本書就會成為與你互訴衷腸的朋友。
1序: 德意志音樂的詩性維度楊燕迪
1導論
詩歌精讀(19首)
部分歌詠之詩
17馬丁·路德: 用你的話語保守我們
27弗里德里希·戈特利普·克洛卜施托克: 早逝者之墓
37約翰·沃爾夫岡·封·歌德: 迷娘曲
51弗里德里希·席勒: 哭唱
59海因里希·海涅: 在嬌美的五月
69海因里希·海涅: 洛累萊
84威廉·繆勒: 搖風琴的人
95愛德華·默里克: 致愛人
105約瑟夫·封·艾興多夫: 月夜
114弗里德里希·呂克特: 我于此世已經失喪
第二部分形式的融合
126胡戈·封·霍夫曼史塔: 外部生活敘事曲
138康拉德·魏斯: 我驚異于畏懼中
150保羅·策蘭: 死亡賦格
163奈莉·薩克斯: 獲救者合唱曲
第三部分詩人與音樂家
177戈特弗里德·貝恩: 肖邦
190阿爾布萊希特·格斯: BACH
第四部分本質的交織
199賴內·馬利亞·里爾克: 愛之歌
207賴內·馬利亞·里爾克: 致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詩(部分·第五首)
217埃爾沙·拉斯克許勒: 我的藍色鋼琴
詩歌選讀(26首)
227瓦爾特·封·福格威德: 菩提樹下
230馬丁·路德: 音樂女士
236馬丁·路德: 上帝是我們的堅固堡壘
240弗里德里希·戈特利普·克洛卜施托克: 夏夜
242弗里德里希·戈特利普·克洛卜施托克: 音樂
244馬蒂阿斯·克勞迪烏斯: 死神與少女
247約翰·沃爾夫岡·封·歌德: 無題
249如果我是一只小鳥
251布谷與夜鶯的比賽
255駝背小人
258乳母的時鐘
261晚安,我的孩子
263海因里希·海涅: 你如一朵鮮花
265海因里希·海涅: 一顆星星落下來
267卡爾·瓦倫。 洛累萊
271威廉·繆勒: 漫游
274威廉·繆勒: 磨工之花
277克里斯蒂安·舒巴特: 鱒魚
280弗里德里希·羅赫利茲: 魯特琴頌歌
282愛德華·默里克: 禱詞
284約瑟夫·封·艾興多夫: 魔杖
286羅澤·奧斯蘭德: 巴赫賦格
288賴內·馬利亞·里爾克: 致音樂
290賴內·馬利亞·里爾克: 鑼
293賴內·馬利亞·里爾克: 觀者
297格奧爾格·特拉克爾: 卡斯帕·豪澤爾之歌
研究文論
305被光照的數(shù)學題歌德評價中的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迪特·博希邁爾
316克洛卜施托克音樂詩人迪特·博希邁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