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人類學視域下的遼代飲食文化研究》站在飲食人類學的視域中,就有關學派理論對遼代飲食文化的研究做了專門的分析,包括生計方式與飲食構(gòu)成、飲食器具分類與造型、制度文化與飲食階層性、禮儀中的飲食行為與社會文化功能、藝術(shù)形式體現(xiàn)的飲食文化與飲食藝術(shù)、飲食文化的象征表意與交往交流交融等區(qū)域性和民族性特征鮮明的文化內(nèi)涵,并成為北方草原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草原飲食文化區(qū)的界定和歷史分期,又可看到遼代飲食文化的主要特征和在中國飲食文化發(fā)展史中的重要地位。飲食文化是遼代物質(zhì)文化的重要載體,還涉及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內(nèi)容,從其內(nèi)涵可以了解到遼代社會生活的發(fā)展過程。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目錄
緒論 中國北方草原飲食文化學術(shù)史梳理 1
壹 飲食人類學的學科構(gòu)建及其對食學理論的支撐 10
一、飲食人類學的理論構(gòu)成 10
二、飲食人類學在國內(nèi)外的實踐以及對食學的理論支撐 16
三、飲食人類學方法及在遼代飲食文化研究中的運用 22
四、文化多樣性理論與飲食文化研究 25
貳 北方草原飲食文化區(qū)的界定與文化生態(tài)觀 28
一、北方草原飲食文化區(qū)的界定 28
二、北方草原飲食文化區(qū)的歷史分期 32
三、草原飲食文化的生態(tài)觀 36
(一)草原生態(tài)環(huán)境下的飲食觀念 36
(二)多種生態(tài)環(huán)境下的飲食多樣化 43
四、草原飲食觀念與理論的發(fā)展 48
(一)飲食理論的雛形期 49
(二)飲食理論的初步發(fā)展 51
(三)飲食理論的逐步完善 55
(四)近現(xiàn)代飲食理論的創(chuàng)新 58
叁 遼代的生計方式與飲食構(gòu)成 64
一、契丹的族源 64
二、遼代的人口數(shù)量 69
三、遼代的多種生計方式 72
(一)牧業(yè)經(jīng)濟是遼代社會主要的生計方式 73
(二)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在生計方式中的并重地位 76
(三)漁獵為輔的生計方式 79
(四)手工業(yè)是生計方式的生產(chǎn)保障 82
四、遼代飲食的基本結(jié)構(gòu) 84
(一)主食中的肉、乳、糧 84
(二)副食中的果蔬 86
(三)餐飲中的茶與酒 88
五、遼代的飲食風味 91
(一)頭魚宴與頭鵝宴 92
(二)貔貍饌 95
(三)其他飲食風味 95
(四)考古發(fā)現(xiàn)所見的飲食 96
肆 遼代飲食器具的分類與造型 99
一、飲食器的分類與用途 99
(一)炊煮器 100
(二)盛食器 102
(三)進食器 107
(四)飲用器 109
(五)茶器 112
(六)貯藏器 115
(七)盥洗器 116
(八)其他器具 118
二、飲食器的造型 121
(一)金屬飲食器的造型 121
(二)陶瓷飲食器的造型 126
(三)玉石與玻璃飲食器的造型 129
(四)皮木飲食器的造型 133
伍 制度文化與遼代飲食階層性 135
一、文化人類學關于制度文化的表述 135
二、遼代保護經(jīng)濟發(fā)展的政策 139
三、遼代的賦稅和罰沒家產(chǎn)的法律制度 142
四、遼代飲食階層性 144
陸 遼代禮儀中的飲食行為與社會文化功能 151
一、人生歷程中的飲食行為 151
(一)降生及生日中的飲食行為 151
(二)婚禮儀式表現(xiàn)的飲食行為 155
(三)喪葬儀式反映的飲食行為 157
二、歲時節(jié)日活動中的飲食行為 162
(一)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的飲食行為 163
(二)歷法節(jié)氣節(jié)日中的飲食行為 167
(三)生產(chǎn)節(jié)日中的飲食行為 168
三、人際交往中的飲食行為 169
(一)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飲食行為 169
(二)民族之間交往的飲食行為 171
四、原始祭祀活動中的飲食行為 175
(一)祭祀自然物象活動中的飲食行為 176
(二)祭祀祖先活動中的飲食行為 180
五、飲食行為中的習俗 183
(一)餐坐習俗 184
(二)進食習俗 185
(三)宴飲習俗 187
(四)賞賜與帶福還家 190
柒 遼代藝術(shù)形式體現(xiàn)的飲食文化與飲食藝術(shù) 193
一、繪畫藝術(shù)反映的飲食文化 193
(一)巖畫藝術(shù)中的飲食資料來源 193
(二)墓葬壁畫藝術(shù)中的飲食場面 195
(三)墓葬壁畫圖像體現(xiàn)的茶酒風俗 205
二、音樂舞蹈與文學作品表現(xiàn)的飲食文化 216
(一)音樂舞蹈藝術(shù)與飲食活動 216
(二)文學作品描述的飲食文化 219
三、飲食藝術(shù) 223
(一)烹飪中的藝術(shù) 223
(二)宴飲中的藝術(shù) 225
捌 遼代飲食文化的象征表意與交往交流交融 228
一、遼代飲食文化的象征表意 229
(一)飲食器的吉祥圖案與文化含義 229
(二)飲食行為的文化象征 235
二、遼代飲食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 239
(一)飲食文化的傳承 239
(二)飲食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 242
參考文獻 252
后記 257
插圖目錄
圖1 《中國北方游牧民族飲食文化研究》獲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優(yōu)秀食學著作隨園獎證書 20
圖2 白釉雞冠壺 31
圖3 大窯文化遺址 33
圖4 帶蓋彩陶罐 33
圖5 環(huán)首青銅刀 34
圖6 佇立狀鹿形青銅飾牌 34
圖7 白釉綠彩剔花鳳首瓶 35
圖8 細石器 37
圖9 勾云形玉佩 38
圖10 鹿首蛇身紋灰陶尊 39
圖11 蒙古族轉(zhuǎn)場 40
圖12 牧場 41
圖13 樺樹皮罐 44
圖14 筒形陶罐 51
圖15 灰陶鬲 52
圖16 青銅盉 53
圖17 銀匜 56
圖18 契丹人草原放牧圖 76
圖19 鐵犁鏵 78
圖20 雙鹿紋包金銀箭囊飾片 81
圖21 射虎圖 82
圖22 內(nèi)蒙古赤峰市缸瓦窯遼代遺址 83
圖23 烹飪圖 85
圖24 備餐圖 86
圖25 西瓜圖 88
圖26 銅釀酒鍋 89
圖27 備飲圖 89
圖28 玉柄銀刺鵝錐 94
圖29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qū)遼張文藻墓的飲食出土狀況 97
圖30 六耳銅鍋 100
圖31 烹飪圖 102
圖32 白瓷穿系蓋罐 103
圖33 摩羯紋金花銀碗 104
圖34 玻璃盤 105
圖35 纏枝菊花紋花口青瓷盤 105
圖36 三彩圓盤 106
圖37 銀箸、匙 108
圖38 摩羯紋包金銀柄鐵刀 109
圖39 五瓣花形金杯 110
圖40 銀盞托 111
圖41 環(huán)狀提梁皮囊式雞冠壺 112
圖42 綠釉雙猴紋刻花雞冠壺 112
圖43 黃釉雞冠壺 112
圖44 鐵執(zhí)壺 114
圖45 盤帶紋銀盞托 115
圖46 龍紋銀盒 115
圖47 內(nèi)蒙古巴林左旗遼祖陵祭祀大殿遺址貯藏器出土情況 116
圖48 鎏金銀匜 117
圖49 鎏金摩羯團花紋銀洗 117
圖50 石磨 118
圖51 銀執(zhí)壺、銀溫碗 120
圖52 鎏金對雁團花紋銀渣斗 120
圖53 鎏金鴛鴦團花紋銀碗 122
圖54 雙鴛朵帶紋金碗 123
圖55 龍紋花式口銀碟 124
圖56 復瓣仰蓮紋銀杯 125
圖57 官字款描金白瓷盤 127
圖58 綠釉刻花鳳首瓶 128
圖59 三彩貓形壺 129
圖60 三彩龍紋執(zhí)壺 129
圖61 玻璃帶把杯 132
圖62 玻璃高足杯 132
圖63 刻花高頸玻璃瓶 132
圖64 木雞冠壺 134
圖65 漆碗 134
圖66 鎏金雙鳳紋銀盤 147
圖67 白瓷四系瓶 147
圖68 鎏金蓮花紋銀缽 147
圖69 備飲圖 148
圖70 荷花形銀杯 155
圖71 瑪瑙杯 158
圖72 鎏金團龍紋銀高足杯及內(nèi)飾 180
圖73 內(nèi)蒙古巴林右旗遼罕山1號祭祀建筑遺址平剖面圖 180
圖74 進飲圖 187
圖75 宴飲圖 189
圖76 內(nèi)蒙古克什克騰旗砧子山馬圖巖畫 194
圖77 放牧圖 197
圖78 備飲圖 199
圖79 庖廚圖 200
圖80 烹飪圖 201
圖81 墓主人宴飲圖 202
圖82 卓歇圖 202
圖83 進食圖 203
圖84 備茶圖 204
圖85 男侍圖 206
圖86 宴飲圖 206
圖87 進茶圖 209
圖88 廳堂圖 211
圖89 女侍圖 211
圖90 備飲圖 212
圖91 進酒圖 214
圖92 進食圖 215
圖93 宴飲行樂圖 220
圖94 茶道圖 225
圖95 鎏金飛鳳團花紋銀碗 231
圖96 鎏金臥鹿紋銀雞冠壺 231
圖97 鴛鴦形三彩壺 232
圖98 蓮花形白瓷碗 232
圖99 白釉剔花牡丹紋雞冠壺 233
圖100 黑釉葫蘆瓶 233
圖101 鎏金《孝子圖》銀壺 234
圖102 鎏金雙鴛朵帶紋銀碗 235
圖103 鎏金鋬耳銀杯 241
圖104 對雁銜花紋金杯 246
圖105 蓮花形白瓷執(zhí)壺、溫碗 247
圖106 柳斗形銀杯 248
圖107 鎏金鴻雁紋銀耳杯 250
圖108 官字款蓮紋白瓷蓋罐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