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友為國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專家, 首都國醫(yī)名師,本書為作者60余年臨床診治內濕病的經驗整理,主要從對內濕病的認識、辨證論治、遣方用藥以及預防調護等方面進行闡述,重點體現(xiàn)其善用仲景苦辛藥法治療濕熱病證的臨證特色,適合中醫(yī)臨床醫(yī)師閱讀參考。王文友為全國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專家, 首都國醫(yī)名師。本書為作者60余年臨床診治內濕病的經驗整理,主要從對內濕病的認識、辨證論治、遣方用藥以及預防調護等方面進行闡述,重點體現(xiàn)其善用仲景苦辛藥法治療濕熱病證的臨證特色,適合中醫(yī)臨床醫(yī)師閱讀參考。
請?zhí)顚懕緯木珳识ㄎ、社會價值、主要支持項目情況;主要內容及亮點;編寫團隊突出優(yōu)勢;市場競爭的突出優(yōu)勢。
濕為六邪之一!端貑·調經論篇》曰:“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陰,或生于陽。其生于陽者,得之風雨寒暑;其生于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边@是把邪以病因分為陰陽兩類,外感六淫之邪生于外,故為陽邪;飲食情志及房室不節(jié)生于內,故為陰邪。《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說“中央生濕”,中者四方所交,央者陰陽之所會,濕土生萬物,獨能旺于四季。《素問·經脈別論篇》又曰:“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水精四布,五經并行,合于四時五藏陰陽,揆度以為常也!闭f明精神、氣血、津液均由脾氣散精以周養(yǎng)全身的皮、脈、肉、筋、骨。陰陽氣血的生化源于水火既濟,上下相交,一升一降,一入一出,運行不息,均依仗中央脾胃之樞紐為之斡旋,故有“脾統(tǒng)四臟”“脾為后天之本”的說法,可謂是中醫(yī)基礎理論的核心思想。
歷代醫(yī)家對濕邪十分重視,認為濕邪傷人廣,皆以治濕為第一要務。
由于歷史的變遷,社會的發(fā)展,尤其是改革開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飲食結構和習慣改變,過食肥甘,恣食生冷,加上情志失調,喜怒憂傷,郁悶過多,致傷脾胃,脾的運化功能受損,氣化失司,水飲痰唾不能正常排泄。內濕傷人,上、中、下皆可致病。故應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度,情志安和,方可度百歲也。病因在防,治病更要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北京中醫(yī)藥學會原秘書長、常務副會長劉殿永主任醫(yī)師的大力幫助和支持,在此致以謝意。
本書基于本人學術思想及部分臨床驗案整理而成,不足之處,希望同道予以指正。
王文友
2019 年秋于北京
第一章理論概述/1
第一節(jié)內濕源流/1
一、秦漢時期/1
二、唐宋時期/2
三、金元時期/3
四、明清時期/4
第二節(jié)病因病機/5
一、病因分類/5
二、五臟的關聯(lián)/7
三、內濕的病因病機/9
第二章辨證論治/12
第一節(jié)四診要點/12
一、望診/13
二、問診/16
三、聞診/18
四、切診/19
第二節(jié)治則治法/21
一、《黃帝內經》濕病治則/22
二、《神農本草經》治濕藥物/22
三、仲景濕病治法/22
四、唐宋時期濕病證治/25
五、金元時期治法發(fā)展/26
六、明清時期治濕總結/27
七、王氏內濕證治八法/27
第三章驗案總結/31
1膽脹/31
2積聚/33
3脅痛/34
4胃脘痛/39
5胃痞病/42
6胃癌/52
7嘔吐/55
8呃逆/56
9口臭/59
10便秘/60
11泄瀉/63
12便血/68
13痢疾/69
14眩暈/71
15不寐/76
16心悸/86
17淋證/89
18遺精/92
19陽痿/93
20汗證/94
21內傷發(fā)熱/99
22燥痹/101
23腰痛/102
24腎著/105
25痹病/107
26郁病/113
27狂證/117
28疝氣/118
29肉瘤/119
30石癭術后/122
31喉痹/123
32耳鳴/125
33鼻淵/126
34膿耳/128
35痛經/130
36經間期出血/131
37帶下病/133
38絕經前后諸證/136
39熱瘡/137
40濕瘡/138
41風瘙癢/141
42粉刺/142
第四章論文匯編/144
柴黃三仁湯治療脾胃濕熱型痞滿70例臨床療效觀察/144
王文友從濕論治“便秘”經驗淺析/151
王文友治療脂肪肝經驗/157
疏肝清熱祛濕法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臨床觀察/165
王氏疏肝消囊湯治療肝囊腫臨床隨機對照研究/174
柴胡三仁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脾胃濕熱證臨床研究/182
王文友清熱利濕法治療焦慮癥的經驗探討/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