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語境的重要特點是:它構建了一個與兒童母語習得環(huán)境類似的、以二語為思維工具的“強迫性”的社會生活與學習環(huán)境。
基于對二語口語與寫作技能發(fā)展情況及社會心理認知因素的考察,《出國留學語境下的二語習得研究》力圖描繪在出國留學與國內(nèi)學習語境下,中國外語學習者在一學年之后在產(chǎn)出型技能發(fā)展上所出現(xiàn)的同步與異步發(fā)展趨勢以及不同社會心理認知因素的變化情況。
此外,《出國留學語境下的二語習得研究》也試圖初步分析出國留學語境下二語學習的可能影響因素與工作機制。我們相信,在中國這樣一個以英語為主要外語的總體社會生活與學習環(huán)境中,對出國留學語境下二語學習機制的類似思考,必然有助于研究者在總結現(xiàn)有教學成果與不足的同時,通過相應的教學優(yōu)化與調(diào)整來提高中國外語教學的總體效率。
前言
本書在國家社科基金的資助下歷時六年方得以完成。除了個人的局限之外,出國留學數(shù)據(jù)的收集之難也是耗時如此之長的一個主要原因。如果沒有國家社科基金所建立的彈性、合理的結項機制,讓項目承擔人有寬裕的時間來完成研究,本課題的研究就難以為繼。
當然,這絕不表明本書僅僅是一部“應景之作”。在本書中,筆者主要考察、對比了中國外語學習者在出國留學語境與國內(nèi)學習語境下二語產(chǎn)出型技能上的發(fā)展情況,并初步探索了中國外語學習者在那些與出國留學語境較為相關的社會心理認知因素上的可能變化。雖然如結項評審專家所指出的那樣,被試流失造成研究樣本的數(shù)量不夠令人滿意,但本書借助較為全面的數(shù)據(jù)指標體系、基于縱向研究的對比設計、對兩項產(chǎn)出型技能以及其他相關二語學習者個體因素的兼顧,試圖向研究者初步呈現(xiàn)一個較為立體的出國留學語境下二語學習的“畫面”。在本書中,作者既竭力描述,亦有所反思,由此集中反映了作者對出國留學語境下二語習得的總體思考。當然,由于能力與時間有限,若這幅畫面的“質(zhì)感”不佳,作者也期待同行的批評與指正。
需要特別申明的是,本書完全是團隊合作的結果。除第一作者外,課題組的主要成員為我的四名研究生,她們分別是:羅小娜、婁婷、劉青與薛莉敏。此外,劉玉笛、王曉宇、王一帆、張娟、徐煥、王埡楠等研究生與本科生也不同程度地參與了相關數(shù)據(jù)的收集或整理工作,并且所有參加本課題研究的被試也都自愿在繁忙的學業(yè)中犧牲時間參與了各項實驗。沒有上述各位同學的熱情與奉獻,本課題研究的完成同樣無法想象。
本書共五部分內(nèi)容,基于六項實驗綜合而成。本書的五名作者的具體分工如下:
引言:吳建設
第一章第一節(jié):羅小娜吳建設
第一章第二節(jié):婁婷吳建設
第二章第一節(jié)、第三節(jié):劉青吳建設
第二章第二節(jié):薛莉敏吳建設
第二章第四節(jié):吳建設
第三章、第四章:吳建設
此外,吳建設還負責本課題的整體設計以及本書的統(tǒng)籌與編......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持并完成國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面上項目等項目;曾在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Meta、《心理學報》、《外語教學與研究》、《現(xiàn)代外語》、《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外語與外語教學》、《古漢語研究》、《漢語學習》、《外語研究》等國內(nèi)外專業(yè)期刊發(fā)表論文20余篇,出版專著/合著3部;擔任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中南大學學報(社科版)》、《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等多家雜志審稿專家;曾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等市級與校級獎勵多次。
主要英文縮略詞對照表
引言
第一章二語產(chǎn)出型技能發(fā)展研究
第一節(jié)出國留學語境下寫作發(fā)展與對比研究
第二節(jié)出國留學語境下口語發(fā)展與對比研究
第二章社會、心理與認知因素研究
第一節(jié)出國留學語境下自尊與動機研究
第二節(jié)出國留學語境下第二語言使用研究
第三節(jié)出國留學語境下跨文化交流恐懼與跨文化敏感性研究
第四節(jié)出國留學語境下情景民族身份認同研究
第三章出國留學語境與二語學習:結論與啟示
第一節(jié)關于產(chǎn)出型技能發(fā)展研究的主要結論
第二節(jié)關于社會、心理與認知因素研究的主要結論
第三節(jié)出國留學語境:構成性特征、影響因素與工作機制
第四節(jié)出國留學語境對外語學習與教學的可能啟示
第四章出國留學語境與二語習得研究:創(chuàng)新與展望
第一節(jié)創(chuàng)新之處、研究不足與可能影響
第二節(jié)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參考文獻
附件1寫作任務
附件2口語任務
附件3語言技能調(diào)查問卷
附件4ACTFL語言使用情況量表
附件5語言接觸量表
附件6寫作訪談問題
附件7口語訪談問題
附件8寫作數(shù)據(jù)分析編碼方案
附件9口語數(shù)據(jù)分析編碼方案
附件10被試基本信息與英語技能自我評定表
附件11Rosenberg自尊問卷
附件12動機調(diào)查問卷
附件13自尊與動機訪談問題
附件14語言使用情況調(diào)查問卷的因子分析維度
附件15語言使用訪談問題
附件16跨文化敏感性問卷
附件17跨文化交流恐懼問卷
附件18跨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交流恐懼訪談問題
附件19情景民族身份認同問卷
圖表目錄
表1-1本研究中寫作句法復雜度指標(共18項)
表1-2本研究中寫作詞匯復雜度指標(共7項)
表1-3本研究中寫作流利度指標(共6項)
表1-4本研究中寫作準確度指標(共5項)
表1-5SA組與AH組在寫作句法復雜度上的各自發(fā)展情況(一學年)
表1-6SA組與AH組在寫作句法復雜度后測上的對比結果摘要
表1-7SA組與AH組在寫作詞匯復雜度上的各自發(fā)展情況(一學年)
表1-8SA組與AH組在寫作詞匯復雜度后測上的對比結果摘要
表1-9SA組與AH組在寫作流利度上的各自發(fā)展情況(一學年)
表1-10SA組與AH組在寫作流利度后測上的對比結果摘要
表1-11SA組與AH組在寫作準確度上的各自發(fā)展情況(一學年)
表1-12SA組與AH組在寫作準確度后測上的對比結果摘要
圖1-1清輔音塞音(/p/、/t/、/k/)的VOT波形圖(改編自Zampini、 Green,2001)
表1-13本研究中口語流利度指標(共18項)
表1-14本研究中口語準確度指標(共5項)
表1-15本研究中口語詞匯復雜度指標(共8項)
表1-16本研究中口語句法復雜度指標(共7項)
圖1-2Praat分析示例
表1-17SA組與AH組口語流利度的各自發(fā)展情況(一學年)
表1-18口語流利度時間子維度上三項指標的精簡值分析結果
表1-19SA組與AH組在口語流利度后測上的對比結果摘要
表1-20SA組與AH組口語準確度的各自發(fā)展情況(一學年)
表1-21SA組與AH組在口語準確度后測上的對比結果摘要
表1-22SA組與AH組口語詞匯復雜度的各自發(fā)展情況(一學年)
表1-23SA組與AH組(一年后)在口語詞匯復雜度上的對比結果摘要
表1-24SA組與AH組口語句法復雜度的各自發(fā)展情況(一學年)
表1-25SA組與AH組在口語句法復雜度后測上的對比結果摘要
表2-1各變量描述性數(shù)據(jù)(自尊與動機)
表2-2成對樣本t檢驗結果(前測vs.后測)
表2-3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英語專業(yè)組vs.非英語專業(yè)組)
表2-4語言使用情況與語言使用信心描述統(tǒng)計結果(短期出國留學語境)
表2-5短期出國留學組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前測vs.后測)
表2-6語言使用情況與語言使用信心描述統(tǒng)計結果(長期出國留學語境)
表2-7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長期出國留學組vs.國內(nèi)二語學習組)
表2-8各變量描述性數(shù)據(jù)(跨文化交流恐懼與敏感性)
表2-9成對樣本t檢驗結果(前測vs.后測)
表2-10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美國組vs.澳大利亞組)
表2-11回歸分析結果摘要(跨文化交流恐懼與敏感性)
表2-12不同國別組國際留學生描述性數(shù)據(jù)(情景民族身份認同)
表2-13不同國別組所采用的文化適應策略分布
表2-14不同出國留學時長組所采用的文化適應策略分布
表2-15情景民族身份認同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母語vs.英語)
表2-16情景民族身份認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長期vs.短期)
圖3-1全腦組織(左上)、腦脊液(右上)、白質(zhì)(左下)、灰質(zhì)(右下)容量隨年齡變化斜坡(經(jīng)Elsevier獲準使用。引自Faria等,2010)
圖3-2出國留學語境下二語習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