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兩位作者很了解群體。我們就是在群體中成長起來的。我們家里有7個孩子,弗蘭克最大,戴維居中,我們兩個年齡相差5歲。雖然弗蘭克小時候很喜歡指揮別人,甚至拒絕相信戴維真的不應該幫他打掃房間,但是幸好我倆之間的關系還不錯。在7個孩子組成的群體中,我們彼此照顧,而且在決定誰吃多出來的派,誰坐在車窗邊、玩什么游戲,誰來掃地、誰來拖地、開燈睡還是關燈睡等事情上作為一個群體來做出決定,我們正是在這樣的生活中學會了群體動力學。
家庭只是群體的一種形式。在所有的組織和社會系統(tǒng),乃至整個人生中,我們做任何事都離不開群體。人們對群體動力學知識和小群體技能的需求比以往更為迫切。我們最初寫這本書的目的是希望為讀者介紹(a) 關于如何使群體有效的理論和研究成果,和(b) 將這些知識運用于實際場景的技能。在群體中工作的專業(yè)性來自知識和技能的整合。本書不僅是一本介紹當今小群體領域知識的書,也不僅是一本旨在教導技能的練習手冊。我們在這本書中將理論和練習整合成探究或經(jīng)驗式學習小群體動力學的形式!罢胬碜屇阕杂伞保谌说囊簧,選擇、機會和成功都離不開(a)有關群體動力學的知識,和(b)掌握在實際中運用這些知識的技能。
據(jù)我們所知,群體運作是動態(tài)的,而不是靜態(tài)的。隨著層出不窮的新見解,我們對群體行為的理論解釋和研究路徑一直在不斷修正和更新中。這個領域一直在突飛猛進地發(fā)展,從1975年本書的第一版問世到今天,這個領域發(fā)生了很多變化。在這期間,有些理論被推翻,有些理論被改進或納入新的概念體系。通過我們對群體動力學的新認識,我們在本書中反映了理論和研究的最新發(fā)展。雖然這本書的讀者范圍廣泛,但是我們依舊將這本書側重于現(xiàn)實中所有群體所共有的動力學特點。書中的案例可以運用在人生的各個階段。因為本書的目的是介紹群體動力學,所以我們在介紹理論和研究成果時采取了平衡與整合的立場。
本版更新
這個新版本中包含了很多重要更新和補充:
(1) 在群體目標章節(jié)中更新了社會相互依賴的理論和研究。
(2) 在群體決策章節(jié)中增加了一些內容。
(3) 全面介紹了積極權力內容。
(4) 更新了建設性爭論的理論和研究。
(5) 增加了決策情境下建設性爭論的診斷問卷。
(6) 增加了群體動力學、民主與和平這一章節(jié)。
(7) 增加了群體成員多樣性與其積極效應的內容。
群體動力學領域
群體動力學這個領域始終處于變化之中。不斷有新理論被提出,也不斷有舊理論得到擴展或更新。這個領域中的研究數(shù)量在持續(xù)提升,新的主題和新的方法也被不斷地引入這個領域。對于小群體技能的需求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們需要基于這個領域的歷史背景來理解這些變化的性質和數(shù)量。這個領域中有三個重點。
第一,如同在第1章中談到的,群體動力學這個領域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簡稱二戰(zhàn))期間,關注的是民主、社會問題與世界和平。雖然在20世紀40年代以前,甚至19世紀的時候,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一些對群體動力學的理論和研究,但是對大蕭條、德國和意大利這些國家中出現(xiàn)的獨裁主義、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和普遍存在的種族主義以及二戰(zhàn)的關注使得群體動力學成為社會科學家主要關注的領域。因為科學是打贏二戰(zhàn)的因素之一,所以科學也被認為是提升民主、解決諸如種族主義的社會問題,以及維持世界和平的關鍵所在。勒溫和其他社會科學家將群體動力學理論看作是連接科學、公共政策、社會問題解決方案和民主實踐的橋梁。因此,研究者們開始運用科學方法來認識小群體的動力學,嘗試以此提升民主、防范法西斯主義死灰復燃、削弱種族主義并解決其他社會問題,甚至維護世界和平。在本版中的許多章節(jié)里擴展討論了與這些目的有關的理論和研究。
第二,在于群體動力學自身的科學研究。有些以領導和決策為研究興趣的社會科學家不太關心他們的結果究竟是否能對社會問題產生影響。他們已經(jīng)開展了大量研究,并且把新發(fā)現(xiàn)和新的方法引入了群體與群體中個體行為的研究。本書中的許多章節(jié)都進行了修訂,把這些社會科學家的貢獻加入了其中。參考文獻也進行了更新,以保證這一版本中包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此外,研究群體動力學有兩條科學路徑: 傳統(tǒng)的關系路徑,關注的是群體成員之間存在的變量(如,合作與沖突);個體路徑,關注的是個體身上所存在的變量(如,認知失調、歸因和刻板印象)。在本書中,我們已經(jīng)盡力平衡了這兩部分內容。
第三,將群體動力學的理論和研究應用到訓練領導者和對此感興趣的個人中去,讓他們能夠具備使群體和組織變得有效的群體技能。相比其他社會科學領域,群體動力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訓練公民領導者、組織和社區(qū)成員,甚至是想要掌握技能的學生和愿意為群體做出貢獻的成員。在每一章中都有很多旨在幫助讀者能更熟練地、直接把書中所學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的練習。這些練習分散在各章內容中,這樣的設置為指導者和讀者使用它們提供了便利。在有些章節(jié)中,如第8章,我們加入了新的練習和診斷問卷。這些內容的加入使得讀者能夠準備好將書中所學的理論和研究運用到他們所屬的現(xiàn)實群體中去。此外,我們先在第2章中介紹了讀者在本書中所用的經(jīng)驗學習的理論和研究。從本質上來說,這本書是使用經(jīng)驗學習這種形式來學習群體技能的先驅者。經(jīng)驗學習貫穿本書第1章至第14章的全部內容。
考慮到群體動力學研究中的這三個重點,這個領域依舊處于動態(tài)變化的狀態(tài)。我們在當前的新版本中力圖平衡這三個重點,并同時給予讀者有關這個領域當前狀態(tài)的認識。我們在盡可能地保留先前版本中所有高質量內容的基礎上(如,定期進行的理解測試以及總結讀者所學內容的方法)加入了一些新的內容,以使本書能夠跟上群體動力學的發(fā)展現(xiàn)狀。相比以前的版本,本書當前版本的主題并沒有發(fā)生變化,只是內容深度增加了。
作者:
戴維·W.約翰遜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xiàn)在是教育心理學榮譽教授。迄今為止,他已經(jīng)發(fā)表了超過500篇論文和書籍章節(jié),另外還出版了50多部書。曾經(jīng)是美國教育研究期刊的編委。此外,他還在1994—1997年擔任過明尼蘇達大學教育領導學專業(yè)的艾瑪·M. 伯克梅爾教授職位,同時也在1996—1997年在緬因大學擔任Libra客座教授。2003年,他被美國心理學會授予教育和實踐應用心理學的杰出成就獎。2007年,戴維和兄弟羅杰一起獲得了俄克拉荷馬大學自由主義研究院頒發(fā)的布魯克國際教育獎。緊接著,在2008年,美國教育研究協(xié)會授予他教育研究杰出貢獻獎;2010年,獲得國際沖突管理協(xié)會與哈佛法學院協(xié)商項目共同頒發(fā)的杰弗里·羅賓理論實踐獎;2011年,獲得美國國家心理學健康服務提供機構頒發(fā)的A. M. 韋勒終身成就獎;2015年,獲得國際合作教學研究協(xié)會頒發(fā)的終身成就獎以及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頒發(fā)的杰出校友獎;2016年,獲頒美國心理基金會的心理學應用終身成就金獎。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里,戴維一直擔任著全世界許多學校和企業(yè)的組織顧問。可以說,他是一個實踐派心理治療師。
弗蘭克·P. 約翰遜在波爾州立大學教育學專業(yè)取得理學士學位,隨后在波士頓安多夫牛頓神學院取得神學碩士學位,最后在路易斯維爾長老會神學院取得教牧學博士學位。弗蘭克有35年的應用行為科學從業(yè)經(jīng)驗,取得過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所(NTL)、應用行為科學研究所、創(chuàng)造性改變協(xié)會、西南顧問 中大西洋訓練與咨詢協(xié)會的認證。他已經(jīng)在馬里蘭大學心理咨詢中心工作超過13個年頭了。他同時也在馬里蘭心理治療與人類行為學院擔任臨床助理教授職位,負責教授團體咨詢。他發(fā)表過諸多論文,參加過幾本書的編寫工作,同時也是本書的共同作者。弗蘭克也擔任了包括教育、政府、宗教和工業(yè)等類型在內的機構的顧問。他在1984—1996年擔任過乙基公司人力資源發(fā)展副主任。在退休后,他還擔任過幾家教堂的兼職牧師,F(xiàn)在,他是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魯日的臨終關懷醫(yī)院的牧師。
譯者:
談晨皓:基礎心理學碩士,上海體育科學研究所心理學科研人員。目前在SSCI和CSSCI來源期刊發(fā)表論文十余篇。主要關注社會認知、壓力與疲勞等領域。
陳琳玨:應用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研究方向為心理測評、職業(yè)生涯等,致力于理論體系的實踐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