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中收錄了梁實秋先生的雜文經典作品。梁實秋先生的雜文, 或論事說理, 或剖析人性, 大事小情皆別有情味, 讀來生動有趣, 其幽默之處, 令人捧腹, 其犀利之處, 令人深思。此外, 梁實秋先生的雜文更有一種深含人生趣味的調侃, 這調侃并不是冷眼看世界的漠然, 也不是憤世嫉俗的狂熱, 而是飽含深情地靜觀世間萬象。
梁實秋(1903—1987),原籍浙江,生于北京。中國有名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談吃》等,譯有《莎士比亞全集》等。
人生趣談流行的謬論
談話的藝術
談學者016談
時間
談考試
談友誼
寫信難
代溝
沉默
為什么不說實話
蘿卜湯的啟示
了生死
升官圖
說胖
談禮
廢話
應酬話
小聲些!
剽竊
名片
撒網072
小德出入
吐痰問題
……
再談「中國吃」
流行的謬論
有許多俚語俗諺,都是多少年來的經驗與智慧累積鍛煉而成的。簡單的一句話,好像含著顛撲不破的真理。所以在言談之間,常被摭引,有時候比古圣先賢的嘉言遺訓還更親切動人。由于時代變遷,曩昔的金言有些未必可以奉為圭臬,有些即使仍在流行,事實上也已近于謬論。如要舉例,信手拈來就有下面幾條。
一、樹大自直
一個孩子,缺乏家教,或是父母溺愛,很容易變成性情乖張,恣肆無禮,稍長也許還會沾染惡習,自甘墮落。常言道:“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北^的人就要認為這個孩子沒有出息,長大了之后大概是敗家子或社會上的蛀蟲。有些人比較樂觀(包括大多數(shù)父母在內),另有想法:“沒關系,樹大自直!薄袄俗踊仡^金不換”的故事不是常有所聞嗎?樹大會不會都能自直,我懷疑。山水畫里的樹很少是直的,多半是欹里歪斜的,甚或是懸空倒掛的!皳峁滤啥P桓”,那孤松不歪不斜便很難去撫。景山上的那棵歪脖樹,是天造地設的投繯殉國的裝備,至今也沒有直起來。當然,山上的巨木神木都是直挺挺地矗立著的,一片片的杉木林全是棟梁之材,也沒有一棵是彎曲的。這些樹不是長大了才變直,而是生來就直。堂前栽龍柏,若無木架扶持,早晚會東倒西歪。
浪子回頭的事是有的,但是不多,所以一有這種事情發(fā)生,便被人傳頌,算是佳話。浪子而不回頭者則比比皆是,沒有人覺得值得齒及。沒出息的孩子變得有出息,我們可以舉出許多例子,
而沒出息的孩子一直沒出息到底,則如恒河沙數(shù)。
樹要修要剪、要扶、要培。孩子也是一樣。彎了的樹不會自直,放縱壞了的孩子大概也不會自立。西諺有云:“舍不得用板子,便會縱壞了孩子!奔s翰遜博士不完全反對體罰,孩子的行為若是不正,在他身上肉厚的地方給幾巴掌,他認為是最簡捷了當?shù)奶幚矸椒ā?
二、虱多不癢,債多不愁
晉王猛“捫虱而言,旁若無人”,固然是名士風流,無視權勢。可是他的大布褂內長滿了體虱(有無頭虱陰虱我們不知道),那份奇癢難熬,就是沒有多少經驗的人也能想象得出。嵇康與山巨源絕交,也自稱“性復多虱,把搔無已”,作為不堪“裹以章服揖拜上官”的理由之一。若說虱多不癢,天曉得!虱不生則已,生則繁殖甚速,孵化很快,虱愈多則愈癢,勢必非“似倩麻姑癢處搔”不可。
對許多人而言,借貸是尋常事。初次向人告貸,也許帶有幾分忸怩,手心朝上,口將言而囁嚅。既貸到手,久不能償,心頭不能不感到壓力,不愁才怪!債愈多則壓力愈大。債主逼上門來,
無辭以對,處境尷尬,設若遇到索債暴徒,則不免當場掛彩。也許有人要說,近有以債養(yǎng)債之說,多方接納,廣開債源,債額愈大,則借貸愈易,于是由小債而變成大債,挹彼注此,左右逢源,
最后由大債而變成呆賬,不了了之。殊不知這種缺德之事也不是人盡能為,其人必長袖善舞而且寡廉鮮恥,隨時擔著風險,若說他心里坦然,無憂無慮,恐亦不然。又有人說,既不能償,則走
為上計。昔人有“債臺高筑”之說,所謂債臺即是逃債之臺。如今時代進步,欲逃債可以遠走高飛,到異鄉(xiāng)做寓公,不必自己高筑債臺,何愁之有?殊不知人非情急,誰也不愿效狗急之跳墻。
身在外邦,也要藏藏躲躲,見不得人,我猜想他的那種生活也不是一個愁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