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憲彰傷寒六十九論(附:臨證六十六案)/巴蜀名醫(yī)遺珍系列叢書
定 價:39 元
叢書名:巴蜀名醫(yī)遺珍系列叢書
- 作者:馬烈光,蔣建云 編
- 出版時間:2016/10/1
- ISBN:9787513236478
- 出 版 社: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R222.29
- 頁碼:192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32開
彭憲彰(1917—1989),又名德錫,四川省仁壽縣人。中醫(yī)內科學家、傷寒大家。出生于中醫(yī)世家,功底深厚,學驗俱豐。擅長治療內科雜病,辨證靈活,善用經方,每于平凡之中見奇效。其用麻杏石甘湯加減治療遺尿的經驗,被譽為活用經方的典范。
《彭憲彰傷寒六十九論/巴蜀名醫(yī)遺珍系列叢書》正篇乃彭老在對《傷寒論》逐字、逐句、逐段、逐條深入研究的基礎上,上考《內經》《難經》等經典著作,索本探源,下參歷代注家的注解,去粗存精,再結合《金匱要略》的有關條文,并根據個人的學習心得和體會,寫成的69篇短文。其中有對歷代注家的歸納、評析;有對醫(yī)家獨特見解的演繹、補充;有對傷寒未明意旨的闡釋、發(fā)揮,語言精練,論述深刻,觀點中肯,足資當今借鑒參考。
附篇則遴選了彭老66例臨證驗案,既有外感熱病,也有內傷雜癥,資料完整,脈絡清晰,尤其是每案的臨證思辨部分,引經據典,分析細膩,說理透徹,辨證精準,方藥到位,顯示出一位臨床大家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嫻熟的臨證技巧,值得后學仿效。
一、太陽病篇
1.論病有發(fā)于陽與發(fā)于陰,為本論辨別疾病陰陽的大綱
2.論陳修園“太陽有經之為病,有氣之為病”的意義
3.論中風脈緩
4.論傷寒脈陰陽俱緊
5.論太陽病,脈數急者為傳
6.論溫病提綱不說脈象,而對風溫病說脈陰陽俱浮
7.論太陽病,汗、吐、下、溫針后造成壞證的處理
8.論酒客中風,不可與桂枝湯
9.論喘家兼中風的治法
10.論誤與桂枝湯的后患
11.論桂枝加附子湯證
12.論桂枝湯后病邪未解的治法
13.論桂枝去芍藥湯留桂枝去芍藥與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留芍藥去桂枝
14.論太陽與陽明合病的治法
15.論第41條“小青龍湯主之”
16.論衄血可汗與不可汗
17.論汗后傷及榮血,身疼痛的治法
18.論發(fā)汗后,脾氣傷而成的腹?jié)M
19.論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證
20.論發(fā)汗后,以惡寒與惡熱而辨虛實
21.論梔子厚樸湯證
22.論汗家重發(fā)汗所引起的后患
23.論汗下先后緩急的治療原則
24.論表證脈反沉者,當舍證從脈,用四逆湯救里
25.論太陽病未解,脈陰陽俱停,亦即但陽脈微、陰脈微的道理
26.論誤下后的柴胡疑似證
27.論肝乘脾與肺
28.論蓄血與停水
29.論結胸證,脈浮大的忌下
30.論太陽病,脈浮而動數
31.論“病在陽,應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熱被劫不得去……”
32.論熱人血室
33.論第149條“傷寒五六日,嘔而發(fā)熱者,柴胡湯證具……”
34.論“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
35.論里虛而兼表證與里實而兼表證的不同治法
36.論白虎加人參湯證
37.論風濕相搏證
38.論“傷寒,脈浮滑,此以表有熱,里有寒……”
……
二、陽陰病篇
三、少陽病篇
四、太陰病篇
五、少陰病篇
六、厥陰病篇
附 臨證六十六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