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江湖之遠 (圖文并茂全彩本!尋訪當代武林名士,感受武術文化,走進一個真實的“道”之江湖。)
定 價:58 元
- 作者:張劍峰 著
- 出版時間:2019/12/1
- ISBN:9787560443959
- 出 版 社:西北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G852
- 頁碼:210
- 紙張:輕型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武術是歷經(jīng)幾千年前流傳下來的中國特有的文化表現(xiàn)形式,它承載著中國人民自強不息、匡扶正義、威武不屈、鋤強扶弱等美好的品質(zhì)。中國人以武強身、以武會友、以武行江湖、以武定天下…….本書是“問道”系列的新力作。從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出發(fā),聚焦當代武林江湖奇人奇事,梳理各自門派師承,講解功法習練精要,展示中國武學文化的博大與精深。本書配有罕見的攝影插圖,圖文并茂,讓你親近和見證當下的武林世界。
序一江海寄余生
從蘇軾拄杖立于江邊起,湍濤之處,大音希聲。
“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古之君子,雖放曠以遠游,亦長抱兼濟之志。兼濟非文武不足以能,故文武之大,象而無形,充塞于天地之間。
山之陽,岳之麓,其上云泉俱佳,其下南野沃土。牧子橫笛,林叟植苧,山谷丘壑之間的風似乎都在述說著這個民族的神采與氣度——平田園以犁鋤,平天下以書劍。
耕讀習武,是一幅在中華大地上徐徐展開了數(shù)千年的畫卷。
亶父度量山丘與平原,定居于岐山之陽。太公因時而隱,垂釣于渭水之濱。因而有《周易》之出,《兵法》之用。文武之德,山水之遠,賦予了中華民族生命力當中的空靈與渾厚,既定了我們能夠生生不息、繁榮于神州大地的堅固基礎。
武有七德,《左傳·宣公十二年》有載:“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者也。”
兵書《尉繚子·兵教上》亦有言:“所以開封疆,守社稷,除患害,成武德也!
從此可見“止戈為武”的武學思想與濟物利人的武者精神世代傳承,貫通于古今而不異。
文士著書,以《劍掃》命名;武將出征,左袍而右甲。自古以來,文武之用本自交融一體,不可分割。
國術承載著國魂,北御遼夏、智勇雙全的范仲淹,西出夜郎、哲武兼?zhèn)涞耐蹶柮,還有無數(shù)散落民間、高棲林岫、耿直狷介、俠行仁厚的習武之士,他們以兼愛濟物、匹夫有責的尚武精神支撐著這個民族的脊梁。
露繁重壤,星列高穹,鯨鯢潛淵,犀象行陸。東方古典哲學的無言大美即在于“與物同波”。作為東方哲學精髓之一的中華武術自亦如此。傳統(tǒng)武術,內(nèi)有心法涵養(yǎng),外以形軀修塑,俯仰自然,觸類旁通。陶鑄一身,洗煉精神,如蜂之出蛹,如蝶之破繭。
云本無心,依山巖而升騰;水自無意,經(jīng)河渠而奔流;人若靜篤守一,心無旁騖,則可合于造物并與其同游。
所以世間文武諸藝,臻于大成者皆能以之參贊化育,從而泰然自處以安性命之情。這也是志、據(jù)、依、游,順序的由來。志于道是第一位也是最終的目的。
吳越崇文長誕名士,燕趙尚武久育人杰。嵩山重巖響萬鈞之雷,武當溪畔落無聲之雪。
君子修身為本,不離須臾剎那之時。丘壑窈窕彌遠,亦在你我方寸之間。《賦》云:“形之可見,非色之美;音之可聞,非聲之善!苯钸h,亦非跡象之綺麗,而在天地精神之大美。
江聲漸漸遠去,蘇軾候來了家僮,拂衣步入庭院,門掩一卷江湖。
《問道》編輯部
張劍峰,終南文化行者,《問道》主編,終南山道教文化研究室主任,創(chuàng)建傳統(tǒng)文化傳習基地——終南草堂。2008年深入終南山尋訪隱士,出版有《尋訪終南隱士》等書;主編“問道”系列文化叢書,先后推出《山居終南》《尋訪武林》《茶之書》等已逾二十輯,致力于弘揚茶道、醫(yī)道、武術、琴學等中華傳統(tǒng)文化。
序(一)
序(二)
1.布衣刀客 落隱江湖
——李文濤口述傳奇人生及武學傳承 …………李文濤
2.絕跡而去 應者寥寥
——追憶師父李長代先生 ………… 周亮
3.倚劍臨風自逍遙
——胡瑋哲道長談中國劍文化 ………… 胡瑋哲
4.一夢江湖寄此生
——柴秀林談雙拐技藝 ………… 柴秀林
5.行云流水 一脈相承
——武林隱者玉清談中國功夫 ………… 玉清
6.古劍寒黯黯 鑄來幾千秋
——淺談中國劍千年流轉(zhuǎn)及當代思考 ………… 周亮
7.身心合一 形隨意愿
——淺談中國傳統(tǒng)武術基本功的習練 …………三玄
8.武道煙云
——俠蹤索隱窮遺密,江湖鉤沉窮逸聞 …………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