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實證研究是一股全球學術研究的新浪潮,在華語學界也得到了前所未*的關注和實踐,并形成了一場法學研究的范式革命。本書挑選了十多位有代表性的華人學者在過去二十年內(nèi)發(fā)表的代表性論文,介紹這些學者是“怎么說”法律實證研究的,也就是法律實證研究的定義、內(nèi)涵與價值為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zhàn)是什么。本書也收錄了針對法律人而撰寫的統(tǒng)計方法導論。通過閱讀這些代表性學者的代表性論文,讀者可以對華人學者探索法律實證的學術歷史有基本了解,并能知悉這個學術范式革命的“子丑寅卯”。因此本書既是華人學者介紹法律實證研究的“入門讀本”,也是了解該方法在華語學術界發(fā)展的知識史“必備讀本”。
選編說明
我們是法律實證研究(主要是量化實證研究)的愛好者,法律實證研究是我們——跨邊境、跨種族、跨性別、跨年齡、跨文化——的“愛人同志”。除了自己動手“做實證”以外,我們對學界同仁如何“說實證”——抑或說“法律實證研究的學術史”——也很癡迷。在全世界范圍之內(nèi),法律實證研究至今還是一項方興未艾的事業(yè),也因此存在很多不解、誤解與曲解。通過了解學界同仁的說法,審視彼此的爭鳴,發(fā)掘共同的探索,我們會更加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為什么這么做,以及推動這項事業(yè)所面臨的問題和使命。事實上,全世界關心法律實證研究者,都有必要了解這項事業(yè)的歷史源流——不管是為了“優(yōu)雅地批評”,還是為了“陶醉地欣賞”。
尤其是,我們的共同語言是中文,因此特別關注以中文寫作的華人學者對法律實證研究的探索,也覺得有使命系統(tǒng)展現(xiàn)華人學者對這項事業(yè)的孜孜追求與探索。很多時候,旁觀者未必清。對于還處在法律制度變革“大轉型”時代的華人社會而言,我們深信,對法律制度的實證研究是邁向美好社會的知識鑰匙之一。對于方興未艾的法律實證研究,我們并不希望眾多的觀眾、讀者(尤其是操有實權的改革者)*后抱有“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遺憾。
為此,我們共同努力把進入21世紀以來,用中文已經(jīng)發(fā)表的相關論文(不包括書的章節(jié))選編成這個冊子。之所以把“千禧年”作為選擇的時間界限,是因為法律實證研究在華語世界的小氣候也是進入21世紀才基本形成的。以及,之所以只選擇論文而沒有包括專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學者們通常把*重要的觀點首先以論文的方式發(fā)表,然后再酌情出版專著,所以論文也通常代表了“新穎性”。當然,也有少部分重要觀點首先出現(xiàn)在專著或者其他形式的書籍中。我們也因為圖省事,沒有去一一挖掘。
這個冊子的目標是系統(tǒng)介紹華人學者是“怎么說”法律實證研究的,如何商榷它的定義、內(nèi)涵與價值,如何介紹實證的方法,以及面臨的問題與挑戰(zhàn)。我們期待,讀者閱讀本書,能夠對華人學者探索法律實證的歷史有基本了解,并能知悉其中的“子丑寅卯”。在這個意義上講,這本冊子可以是一本關于法律實證研究的“入門讀本”:幫助中文世界的初學者了解該領域*重要的問題與觀點,形成的共識及存留的爭鳴,*基礎的方法及其應用,以及大部分該領域學者的未來期待。我們沒有選編任何一篇體現(xiàn)“實際做”的中文文章,也沒有選編相關英文文獻(不過*后有個重要英文文獻的附錄),是因為這兩項任務同樣重要,想留到以后有機會再做。
我們盡可能地把有代表性的作者和觀點都選編進來,并盡可能保留爭鳴與對話的原始文字。有些觀點,現(xiàn)在看來可能有些老生常談,甚至是有誤的,但是在作者發(fā)表的當時一定有代表性,并在學術史上有重要意義。有些觀點,無論發(fā)表早晚,至今還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有些觀點,我們也未必贊同,但是一定都非常尊重。但也因為篇幅,我們不得不刪掉很多內(nèi)容——我們原則上只刪減、不增加,除非不得已才對個別字句做適當修改(比如把“法實證研究”和“法律實證研究”統(tǒng)稱為“法律實證研究”)。當然,雖然很努力,但選編過程中,我們還是難免受到自己眼界的局限,同時還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干擾,可能因此漏掉一些非常有代表性的作者或者論文。甚至,我們還可能“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本書結構分為四個部分。前面兩個部分的“概念與源流”以及“價值與標準”更多是“講道理”。后面兩個部分的“方法與操作”以及“挑戰(zhàn)與應對”更多是“講技藝”。為了滿足本書的編排體例,個別文章被我們“劈”成好幾部分,并且大部分文章的原始標題都被我們“改裝”過了。讀者可以根據(jù)需要和興趣來閱讀原文。不過,我們相信,本書的編輯可以凸顯相關主題的對話效果、銜接效果。這大概也是編輯的重要功能之一。
在選編本書過程中,我們得到了所有作者非常熱情的支持,以及法律出版社高山編輯的積極幫助,我們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謝!對于選編過程中出現(xiàn)的潛在錯漏,我們也表示*真誠的歉意!編者之一程金華編輯本書,得到了2017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大數(shù)據(jù)與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xiàn)代化研究”(17ZDA130)以及華東政法大學科研經(jīng)費的資金支持,也表示感謝。編者之一張永健感謝戴旻諺、陳冠廷、吳振寧的研究協(xié)助。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定風波》
程金華 張永健 謹識
2019年8月
程金華,美國耶魯大學法學博士,現(xiàn)任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法與社會研究院研究員。曾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擔任訪問教授。研究興趣包括法律實證研究、法律社會學、司法制度、律師制度、中央與地方關系等。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社會學研究》和The China Review等中英文刊物上發(fā)表30多篇論文,出版 States,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and Market Development: Comparing Capitalist Growth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19th-century Untied States(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8)等學術專著。
張永健,美國紐約大學法學博士,現(xiàn)任臺灣地區(qū)“中央研究院”法律所研究員、法實證研究中心主任。曾任美國紐約大學、美國芝加哥大學等校之客座教授。研究領域為物權法、土地房屋管制、民事司法制度,研究方法兼采法律經(jīng)濟分析與法律實證研究。由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等世界*出版社(即將)出版中、英文(主編)著作11種,包括北京大學出版社“想法”系列第*本書《物權法的經(jīng)濟分析》。另著有中、英文論文100余篇,包括20篇SSCI期刊論文;并在《中外法學》和《環(huán)球法律評論》等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2020年起擔任SSCI期刊International Review of Law and Economics的共同主編。
目錄
代序:法律實證研究的方法坐標 張永健程金華
第一編概念與源流
導讀
第1章論法律實證分析 白建軍
第2章基于數(shù)據(jù)的實證研究 左衛(wèi)民
第3章計量法學導論 屈茂輝
第4章廣義的法律實證研究 蘇凱平
第5章興起與分化 陳柏峰
第6章境遇與布局 趙駿
第7章發(fā)展及其機制 程金華
第二編價值與標準
導讀
第8章經(jīng)驗面向的規(guī)范意義 王鵬翔張永健
第9章好的研究與實證研究 蘇力
第10章實證研究的受眾問題 唐應茂
第三編方法與操作
導讀
第11章基本要素 程金華
第12章敘述統(tǒng)計:以裁判文書上網(wǎng)公開為例 楊金晶 覃慧 何海波
第13章推論統(tǒng)計:OLS 回歸分析基礎 張巍
第14章推論統(tǒng)計進階(一):固定效果、隨機效果、群聚標準誤 何漢葳 張永健
第15章推論統(tǒng)計進階(二):設限資料 林常青陳恭平 張永健
第16章因果革命 張永健
第17章實驗方法 劉莊
第四編挑戰(zhàn)與應對
導讀
第18章實證的方向選擇:定量抑或定性 劉思達
第19章實證的兩條路徑:以法律經(jīng)濟學為例 陳若英
第20章實證操作的“四宗罪”及其“藥方” 程金華
第21章實證的倫理問題:以刑事法為視角 郭云忠
代結語:“法律實證研究共同體宣言” 程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