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挫折時,人類最需要的是什么?
本書的兩位作者使用經(jīng)過數(shù)年的深入調(diào)查和樣本跟蹤的研究成果,結(jié)合荒誕哲學和理想主義、現(xiàn)實主義世界觀,徹底顛覆了人類固有的受挫邏輯,給出了全新的逆向邏輯模式,幫助人們解除內(nèi)耗,淡定面對挫折的挑戰(zhàn)。
書里將失敗分為三個層次,以存在主義哲學為武器,帶領讀者用特有的逆向邏輯打破固有的思維慣性,在危機中制造轉(zhuǎn)機。兩位作者引進歐美最流行的后現(xiàn)代心理學敘事療法,結(jié)合哲學與最前沿的科學心理學理念,幫助人們養(yǎng)成正面思考的習慣,在挫折中實現(xiàn)快速突圍。書中獨特的逆向邏輯思維模式,給很多商界精英人士帶來了不可思議的改變,被很多世界五百強企業(yè)納入培訓員工的常備課程之中。
【改變對挫折的認知】
(1)探尋挫折的起源。
(2)將失敗分成3級。
(3)運用多年的調(diào)研成果深入分析挫折對人的影響。
【解除情緒內(nèi)耗】
(1)提出逆向邏輯,擺脫人們在遭遇挫折時的情緒慣性。
(2)使用敘事療法,給自己的經(jīng)歷描述一個不同的結(jié)局,解除情緒內(nèi)耗。
(3)例舉大量事例,還原名人的生活經(jīng)歷,使讀者的情緒放松下來。
【制造贏的方法】
(1)打破“挫折邏輯”局限,實現(xiàn)能力突圍。
(2)巧用正面思考和逆向邏輯,把“挫折”從人生字典中抹掉。
(3)解除思維禁錮,把挫折變成人生的意外。
【世界上首位截癱飛行教練靠它突破生理極限,逆轉(zhuǎn)人生】
彼得·比勒陀利烏斯2歲時患上脊髓灰質(zhì)炎導致右半身癱瘓,8歲時在醫(yī)療事故中左腿被截肢。他憑借著對失敗和挫折的逆向思考,花5年時間突破生理極限成為一名飛行員,并最終成為世界上首位截癱飛行教練,擁有自己的飛行學校。
由于這本書的逆向邏輯和他面對困境時的思維不謀而合,這位在涅槃中浴火重生的飛行教練決定向全世界讀者推薦這本書,希望幫助更多人正確面對失敗和不幸。
自序:為挫敗而生的逆向邏輯思考法
作為一種思考方法,逆向邏輯思考幾乎是為逆境而生的——它本身就意味著扭轉(zhuǎn)局面。
藉由“心理訓練專家”職業(yè)的緣故,我遇見過太多被挫敗經(jīng)驗擊倒的人,他們中不乏曾經(jīng)大獲成功的企業(yè)老板、企業(yè)高管,甚至學術名人。
在為他們做心理康復訓練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真正擊倒他們的往往并非那個失敗了的事件,而是由挫敗經(jīng)驗所引發(fā)的心理困境。
一件事之所以被定義為挫敗,是因為事情的結(jié)果不符合預期的目標,對于行事之人來說,等于做了無用功,空忙一場。挫敗經(jīng)驗給人的害處,主要表現(xiàn)在情緒的內(nèi)耗和對自信心的打擊上,會導致當事人因無法理智思考而裹足不前或者自暴自棄——就像在擂臺上被對手一拳打暈了的拳手一樣,除了眩暈和痛苦之外,完全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面對這種挫折經(jīng)驗帶來的心理創(chuàng)傷,我給出的最有效的康復手段,就是逆向邏輯思考法。
為了完成逆向邏輯思考法,我和另一位作者花費多年時間,深入各大知名企業(yè),進行了實驗調(diào)查和樣本跟蹤。此外,我們借鑒了先哲們的思想,完善我們的理論。在這個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原來柏拉圖、伊壁鳩魯、薩特、加繆等哲學家,早已從不同角度洞悉失敗的本質(zhì),找出了從挫折中快速突圍的致勝良方。
此外,逆向邏輯思考法還借鑒了后現(xiàn)代心理治療里的敘事療法,該療法是心理學臨床治療中最先進的方法之一,其效果已不必贅述,只要是正規(guī)的心理治療機構,都必有后現(xiàn)代心理治療取向的治療師參與其中。
相信逆向邏輯思考法,會讓你透徹了解挫敗的本質(zhì),解除情緒內(nèi)耗,成為一名從眩暈中快速恢復的拳擊手,贏得屬于自己的拳賽和榮譽。
——(澳)謝莉·戴維德
(澳)謝莉·戴維德(Shelley Davidow)
澳大利亞心理作家、心理老師和康復訓練師。她經(jīng)常在國際上舉辦研討會,討論家庭、職場和教室里的壓力的影響及管理。她關注社會和情緒健康問題,在美、英、澳的學校開展閱讀、研討等活動,與年輕人共同討論他們面臨的眾多問題。
(澳)保羅·威廉姆斯(Paul Williams)
澳大利亞獲獎作家,其獲獎作品包括回憶錄《藍衣騎兵隊》,曾與謝莉·戴維德合著的《文字游戲》。
引言 課前預習:多數(shù)挫折只是意外 01
失敗的等級 03
第一課 人與動物的挫折觀 001
挫折對動物的影響 003
改變?nèi)藗儗Υ煺鄣墓逃羞壿?nbsp; 007
第二課 一級失。翰豢赡孓D(zhuǎn)的挫折 017
著名的一級失敗 018
一級失敗的經(jīng)驗教訓 024
觀點總結(jié) 028
怎樣看待一級失敗 029
第三課 二級失敗:沒有達成目標的挫折 033
20世紀著名的二級失敗 033
科學和醫(yī)學領域遭遇過的二級失敗 039
觀點總結(jié) 046
怎樣看待二級失敗 046
第四課 三級失。罕欢x的挫折 051
令人失望的教育 054
那些讓人受挫的情境 063
改變游戲規(guī)則 070
觀點總結(jié) 073
怎樣看待三級失敗 074
第五課 思維定勢:傳統(tǒng)成功邏輯的內(nèi)核 079
物質(zhì)世界里的失敗 082
所謂的成功 085
肉毒桿菌 087
超人的誕生 088
觀點總結(jié) 092
怎樣看待成功 093
第六課 僵化的思維:傳統(tǒng)挫折邏輯的真相 097
現(xiàn)實生活中的挫折 099
金錢不等于幸福 107
瀕死體驗 111
改變我們的視角 118
觀點總結(jié) 119
怎樣看待成功與失敗 120
第七課 傳統(tǒng)挫折邏輯的幫兇——語言 125
失敗簡史 126
讓人害怕的挫折 129
學校里的挫折 131
把挫折重新命名 135
拒絕被挫折洗腦 137
觀點總結(jié) 139
怎樣走出挫折對思想的控制 140
第八課 逆轉(zhuǎn)挫折,顛覆傳統(tǒng)邏輯 145
成功的挫折 151
與挫折共處 156
悲劇里的挫折 158
你好,我應聘的崗位是:失敗者 160
觀點總結(jié) 166
怎樣看待人生中的挫折 167
第九課 突圍法則一:重塑挫折觀 171
重塑利器之一:理想主義世界觀 172
重塑利器之二:現(xiàn)實主義世界觀 175
重塑利器之三:現(xiàn)代哲學中的存在主義與荒誕哲學 177
重塑利器之四:新紀元哲學與正面思考 181
重塑利器之五:禪宗與挫折的藝術 184
怎樣看待哲學里的挫折 186
第十課 突圍法則二:把“挫折”從你的人生字典中抹掉 191
消除挫折 199
觀點總結(jié) 212
怎樣轉(zhuǎn)變思維里的“挫折模式” 213
第十一課逆向邏輯:把挫折變成意外 217
擁抱意外 217
運用逆向邏輯的練習 218
10堂逆向邏輯思考課最終總結(jié) 222
鳴謝 225
關于作者 227
第一章:我們都是進化的成功者
每當我們想起失敗和成功的時候,通常都局限于一個非常特定的區(qū)域 :人類通過努力達到頂峰,或者更明確地說,人類通過努力生存下來就是成功。任何有助于生存的事物都會使我們產(chǎn)生 5- 羥色胺、多巴胺、內(nèi)啡肽和催產(chǎn)素,因此我們會心情愉悅。任何威脅我們生存的事情都會使我們感到緊張、沮喪和郁悶,最終導致低自尊。但是,我們想要生存下去,我們想要興旺發(fā)達。事實上,我們就是那些精明到足以生存的人的后代。
想象一個史前祖先在非洲熱帶草原上徘徊,他已經(jīng)好幾天沒吃東西了。他一直順著腳印跟蹤一只被他用箭射傷的羚羊。他非常累,又餓又渴,而回家至少要走一天的路程。他的孩子和孩子的母親都餓著肚子,他真的快撐不下去了,但他仍在堅持。突然,他在空地上發(fā)現(xiàn)了自己追蹤的獵物,他欣喜若狂。現(xiàn)在他知道,在接下來的幾天里他和他的家人將會有足夠的食物,他的追蹤和堅持沒有白費。他覺得自己很重要、很成功、很安心。
我們的環(huán)境已經(jīng)改變,我們的大腦經(jīng)歷了數(shù)千年的進化,但我們最核心的特征和我們史前祖先的并無兩樣。就像在現(xiàn)代世界中,作為祖先后代的一個房地產(chǎn)經(jīng)紀人,幾個月來,她一間房子都沒有賣出去。盡管在這個區(qū)域內(nèi)有一個潛在買家想要買一套價值百萬美元的房子,但他并沒有做出承諾。幾個星期以來,她一遍一遍地向買家展示房子,提供信息。當買家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她保持冷靜 ;當買家的興趣似乎減弱時,她給他們打電話。終于有一天,他們給出了現(xiàn)金報價,并在房子里完成了交易。她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就像她的史前祖先在挨餓幾天后找到食物一樣,她異常興奮。她可以養(yǎng)家糊口,可以把自己的車修好,可以去國外度假,甚至去海外看望生病的父母了。她覺得自己非常成功,她會生存下來的!
我們的大腦非常關注“成功”,只是現(xiàn)在我們會把考個好成績、賺很多的錢以及擁有很多東西等同于生存。在某種程度上,這是真的:因為我們再也不用在平原上四處覓食,再也不用睡在洞穴里。我們現(xiàn)在需要的是擁有很多的錢來買房子和食物,我們把生存的門檻設置得越來越高,感覺應該得到更多更好的事物。當我們不再追求物質(zhì)上的成功時,不再擁有更大的房子、更好的新車和更多的東西時,我們就會覺得自己像個失敗者。然后從我們的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不斷地向他們施加壓力,要求他們達到目標。我們一邊不斷督促他們攀登我們設計的梯子,一邊在成績單上打鉤。不知不覺中,我們把這些成績和生存聯(lián)系了起來:在小學拼寫考試中得到 A,就意味著要開始承擔生存的重負了,而這些重負對我們和孩子來說,是一種生死攸關的壓力。不知為何,我們相信成績將預測他們能否在世界上生存。
挫折對動物的影響
根據(jù)神經(jīng)生物學家和作家洛蕾塔·格拉齊亞·布羅伊寧博士(Loretta Graziano Breuning)的說法,和人類相比,大多數(shù)動物遭受的失望要少得多,因為它們不像人類那樣對事情有所期望。假設你是一只貓鼬,捕食者吃掉了你的孩子,你當然會心碎,你可能會感到悲傷和焦慮,你可能會害怕那些掠食者,但你不會因為沒有保護好自己的孩子而發(fā)展出自我懷疑或仇恨的復雜理論。作為人類,我們的自我懷疑和世界上的各種失敗理論是使許多人的生活苦上加苦的額外壓力源。
我們還有一種獨特的能力,那就是想象別人的痛苦并生活于其中。鏡像神經(jīng)元使我們能夠感受其他正在遭受疼痛的生物的疼痛,出于對他人和其他生物的同情,大多數(shù)人更喜歡想象一個更加和平的世界。我們可以想象這樣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我們不會向?qū)Ψ交驅(qū)Ψ降暮⒆油稊S炸彈。我們已經(jīng)在許多人身上看到這些良好的品質(zhì),因此我們有理由希望,甚至期望人們會以文明、道德的方式行事,而不是搶奪對方的東西、國家、石油或黃金。但是當世界不和平時,當我們的期望受挫時,我們就會崩潰。當我們期望孩子通過駕駛員考試,而他們沒有通過時,我們可能會覺得我們作為父母失敗了,或者我們的孩子失敗了。也有許多父母把孩子的足球比賽看作一場生死攸關的比賽,比賽的輸贏緊緊跟孩子還有他們父母的自尊綁在了一起。如果孩子輸了,這些父母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失敗者。事實上,這些父母自己也覺得自己是失敗者。
這就是我們發(fā)明的一個系統(tǒng)。
那些父母已經(jīng)把他們遠古的生存本能和孩子的足球比賽聯(lián)系在一起了,因此,沒有贏得比賽,會給他們帶來與現(xiàn)實不符的巨大痛苦。
其他哺乳動物也有很多問題,它們也會遭受痛苦,也可能會有壓力,但它們沒有一個制造自我懷疑的復雜過程。布羅伊寧博士在她的《快樂大腦的習慣》(Habits of a Happy Brain)一書中對此進行了詳盡的闡述,在這里引用一句在生活中的許多情況下可能對我們有用的話:
當猴子輸給對手一根香蕉時,它會很難過,但是它不會通過一遍又一遍地思考這件事來擴大這個問題。它會再去找一根香蕉。最后它會感覺自己得到了獎賞,而不是受到傷害。人類利用多余的神經(jīng)元來構建關于香蕉的理論,最終卻構建了痛苦。
失去一根香蕉沒什么大不了的。研究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輸家效應開始起作用。長此以往,壓力水平就會不斷上升。如果一只猴子總是把香蕉輸給更強壯的猴子,因為香蕉而不斷被騷擾和糾纏,這將會對它產(chǎn)生深遠的生理影響。
如果一只猴子能夠從它的對手那里偷到一根熟香蕉,那它就是贏家,被偷的就是輸家。贏家的睪酮會激增,而輸家的睪酮會顯著下降。贏家會更加自信,更加膨脹,很可能想要繼續(xù)贏得更多。事實上,如果它在戰(zhàn)斗中遇到一個比它更強的對手,它也很可能會贏,因為成功的經(jīng)歷使它充滿信心,而屢戰(zhàn)屢敗的輸家下一次更有可能會再次成為輸家。
和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一樣,人類在取得小小的成功時,也會體驗到睪酮和內(nèi)啡肽或多巴胺的急速分泌,這就導致了我們生活中很多有趣的事情發(fā)生。畢竟,我們跟其他靈長類朋友在生理特征上并沒有很大不同。神經(jīng)科學家羅伯特·薩波爾斯基(Robert Sapolsky)在《斑馬為什么不得胃潰瘍》(Why Zebras Don't Get Ulcers)一書中指出,我們的社會經(jīng)濟地位和我們的健康狀況有直接的關系。比如在靈長類動物世界里,等級高的狒狒有更健康的應激反應,而且各種健康問題也比等級低的狒狒要少得多。這和低等級狒狒被騷擾、被欺負、被攻擊也有很大關系。狒狒和其他靈長類動物在遭受攻擊時會感到自卑,會有更高的皮質(zhì)醇水平和糖皮質(zhì)激素水平,因此它們的壽命會縮短。在這個意義上,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和我們之間的差異幾乎是不存在的 :我們越感到成功,我們就活得越久。感到貧窮和卑微是壽命變短的一個征兆。但在另一個意義上,我們之間有著巨大的差異:作為具有想象、計劃、比較和思考能力的人類,我們確實能夠控制自己對世界的反應。
這可能是最有趣的發(fā)現(xiàn)之一,因為它意味著外部現(xiàn)實對我們健康的影響是可測量的。當我們的世界分崩離析時,讓我們保持積極的世界觀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知道我們對周圍環(huán)境的反應對我們的健康起著重要作用,我們就會盡最大努力善待自己,采取措施盡量減少壓力,明白有時候我們唯一的自由就是如何對生活拋給我們的一切做出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