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
這是一個育兒最好的時代,因為資訊獲取便捷、學習方式多樣。
這也是一個育兒不那么好的時代,因為資訊的膨脹和良莠不齊,因為育兒的焦慮會被過度放大和傳染。
育兒十年,一路走來,百感交集,好想用沉甸甸的時光給自己鑄造一個獎牌。在這個時代當媽媽的幸福和不易,相信每一位媽媽都能感同身受。
十年來,兒子浩仔,身體棒棒,從未輸過液打過針(除了打疫苗),少了很多來回去醫(yī)院的折騰。
十年來,他在學業(yè)上也從未讓人操心過,而成績卻常是滿分。那天,看到一篇文章提及不談作業(yè),母慈子孝;一談作業(yè),雞飛狗跳,浩仔好奇地問:媽媽,為什么你從來沒有輔導過我作業(yè)呢?
因為你都會啊。
棋類領(lǐng)域,他是圍棋業(yè)余五段水平,獲得京津冀圍棋大賽小組第一名,多次在北京市東城區(qū)比賽獲獎;藝術(shù)方面,在北京市東城區(qū)藝術(shù)節(jié)比賽中,他獲得過朗誦展演金獎、校園集體舞一等獎;邏輯思維方面,他在2018年數(shù)學花園探秘比賽中得了四年級一等獎,在全國華羅庚數(shù)學大賽中獲得二等獎,參加北京市創(chuàng)客挑戰(zhàn)賽獲一等獎;文學方面,他擔任學校里的播音員,得過學校詩詞大會冠軍。有一次,區(qū)里組織的童謠征集大賽,我真的是羨慕地看著他下筆如有神,用了不到十分鐘,寫出一篇對仗工整的童謠,最終獲得二等獎。
腹有詩書、內(nèi)心飽滿有力、眼睛里閃爍著對世界的求知欲望,一個這樣的孩子,是不用為他的學業(yè)和成績而發(fā)愁的。
也許有人會說這都是天生的,但我清楚地記得上幼兒園時,問兩個蘋果加三個蘋果一共幾個,他知道是五個蘋果,但再問2加3等于幾,他就一臉茫然的可愛樣。更別提在漫長的圍棋學習之路上,屢戰(zhàn)屢敗、屢敗屢戰(zhàn),在無數(shù)次的失敗奠基下,在堅持不懈的努力下最終打上業(yè)余最高級別。
孩子的成長,后天的習得更重要。在孩子小時候,我們特別重視邏輯力、閱讀力、求知力的培養(yǎng)。從小注重提升邏輯能力,就能幫助孩子搭建起知識的框架;從小培養(yǎng)閱讀能力,就能不斷在框架里添磚加瓦;而關(guān)注和保持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和求知欲,又會助力孩子進一步提升邏輯能力和閱讀能力。三項互相促進。從小讓孩子擁有這三力,以后基本不用為他們的學習發(fā)愁。
十歲之前陪伴孩子時多一點兒用心,未來孩子的成長就會更省心,何樂而不為呢?
用心陪伴與互動,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和階段性需求,并不斷反省與思考,最終解決問題。這需要父母擁有成長型思維,在育兒的過程中做一個學習者、自省者、觀察者和助力者、問題解決者,以及隨著孩子成長做一個逐步放手者。
努力做一個學習者。
教育記者的經(jīng)歷,讓我有機會接觸到很多教育專家、很多育兒方面的成功者,通過學習專家的理念和成功的家庭教育故事,豐盈了我的養(yǎng)育理念和知識。我還自學了家庭指導師的課程。還有一個最好的學習途徑向孩子學習,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常常對孩子心存感激,因為他教會了我很多。
時刻做一個自省者。
當育兒陷入困境時,可能源于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或夫妻關(guān)系的失衡。關(guān)系的失衡,必定會帶來焦慮和期望的轉(zhuǎn)嫁。比如,很多媽媽抱怨自己喪偶式育兒,或許是因為媽媽在養(yǎng)育中過于強勢,而導致爸爸無奈地缺席。在自省中尋找關(guān)系的平衡, 才能讓自己沒那么累,讓育兒也沒那么難。
敏銳的觀察者和助力者。
在陪伴中了解自己孩子的特質(zhì),了解他們在不同階段的不同發(fā)展需求,并通過多種方式去滿足孩子的成長需求;竞谱醒壑橐晦D(zhuǎn),我就知道他想干什么。當他無意地說:媽媽,這本書我看了6遍啦!除 了他很喜歡這本書,我也明白需要用新的書來填補他的閱讀需求。
生活中隨手記錄孩子的話語和行為,是一種好的觀察方式,會讓你更了解孩子,也會更深入地思考。
不做抱怨者,做解決問題者。
在這個時代,做父母更需要自我的判斷力和定力。一些流行的育兒雞湯文、網(wǎng)紅文,可能只是迎合了你的養(yǎng)育焦慮,點爆了你的焦慮,卻對問題于事無補。我們要做的是發(fā)現(xiàn)孩子成長中的問題,以積極心態(tài)應(yīng)對,及時想辦法去解決,爭取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
養(yǎng)育孩子從來沒有什么秘籍和法寶,最好的答案就在孩子身上。
如何才能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呢?我想起采訪梁鳳儀女士時,問她如何與孩子溝通,她舉了一個例子:想想熱戀中的戀人,他想什么,你為什么都能知曉呢?因為你的心思都在他身上,你自然知道他的所思所想,知道他最需要的是什么。對孩子為什么就不這樣做呢?
只要我們保持對生命成長的一顆謙卑敬畏之心,保留一顆對孩子的平常心,努力做好育兒路上的成長型父母學習者、自省者、觀察者和助力者、解決問題者、逐步放手者,自然會找到適合孩子的養(yǎng)育方式和教育方法。
翩翩少年將長成。而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成長的我們也必將成為更好的自己。正如愛爾蘭現(xiàn)代詩人羅伊克里夫特的詩歌《愛》所言:我愛你/ 不光因為你的樣子 /還因為/和你在一起時/我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