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北師大歷史學院的教師們潛心學術,以探索精神攻關,陸續(xù)完成了眾多具有原創(chuàng)性的成果,在歷史學各分支學科的研究上連創(chuàng)佳績,始終處于學科前沿。特別是嶄露頭角的部分中青年學者的作品,已在學術界引起較大反響。為了集中展示北師大歷史學院的這些探索性成果,也為了給中青年學者的后續(xù)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好條件,我們組編了這套“北京師范大學史學探索叢書”,希冀在促進北師大歷史學科更好發(fā)展的同時,為學術界和全社會貢獻一批真正立得住的學術力作。這些作品或為專題著作,或為論文結集,但內(nèi)在的探索精神始終如一。
第一章 程朱理學與晚清“同治中興”
一、嘉道年間理學思潮的涌動
二、程朱理學復興的重要契機
三、程朱理學與“同治中興”
四、理學復興現(xiàn)象的歷史透視
第二章 晚清理學經(jīng)世思想
一、“義理經(jīng)濟”合一的思想結構
二、“求變”、“務實”的基本思想內(nèi)涵
三、理學經(jīng)世思想的歷史地位與影響
第三章 晚清陸王心學的復蘇與學術論辯
一、王學在晚清時期的復蘇
二、程朱陸王之辨的開展
三、程朱陸王調(diào)和論的彈奏
第四章 晚清漢學的興衰變遷
一、晚清漢學的局部性發(fā)展及其衰落
二、晚清漢學的基本特征
三、晚清漢學的歷史影響與地位
第五章 從“漢宋鼎峙”到“漢宋合流”——晚清漢宋學的關系
一、宗宋學者對漢學的猛烈批判
二、“漢宋合流”的學術發(fā)展趨勢
三、晚清漢宋學關系透視
第六章 晚清諸子學的萌發(fā)與復興
一、晚清諸子學的悄然興起
二、甲午戰(zhàn)爭后諸子學發(fā)展的新局面
第七章 16世紀60至90年代西學在中國的傳播
一、西學在中國傳播的新形勢
二、西學傳播的社會影響
三、西學在晚清傳播的歷史思考
第八章 戊戌維新運動與中國近代學術文化
一、揭示了中國近代新文化主導精神
二、新型知識群體的最初集結
三、對近代新文化建設的重大貢獻
四、中國近代文化發(fā)展的里程碑
第九章 辛亥革命時期的近代科學傳播
一、辛亥革命時期近代科學傳播途徑的擴大
二、辛亥革命時期輸入的科技新知和傳播主體的轉(zhuǎn)換
三、辛亥革命時期國人科學思想的進步
第十章 20世紀初西史東漸與中國近代新史學的發(fā)軔
一、中國近代新史學的醞釀
二、20世紀初年的西史東漸
三、近代中國新史學的形成及其基本主張
第十一章 西學對晚清學術的影響
一、援西學入儒學的初嘗試
二、借鑒西學,破舊立新
三、對西學研究方法的借鑒
第十二章 陳壽祺與嘉道年間閩省學風的演變
一、兼漢宋、博古今的通儒
二、“通經(jīng)致用”的治學宗旨
三、開學術新風的一代名師
第十三章 曾國藩的理學思想
一、探求理學的思想歷程
二、基本理學觀念
三、“理學經(jīng)世”論的代表者
第十四章 倭仁與晚清理學
一、恪守程朱理學道德論的一代儒宗
二、在新舊文化沖突的潮流中
三、理學主敬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第十五章 黎庶昌的“亞經(jīng)”說及改革科舉議
一、以“亞經(jīng)”輔經(jīng)說
二、改革科舉議
第十六章 梁啟超研究宋明清理學的學術歷程
一、早歲對理學的研習
二、破除蔽障,啟蒙為先
三、出入于學術研究和啟蒙精神之間
第十七章 嚴復與中國近代文化學術
一、沐浴中西文化風雨激蕩的洗禮
二、批判封建舊文化的健將
三、闡明科學與民主的內(nèi)涵,構建近代新文化的核心內(nèi)容
四、“介紹近世思想的第一人
第十八章 嚴復關于近代國家理念的闡釋
一、用民權說抨擊舊的國家理念
二、用進化論闡明國家的起源
三、關于國家內(nèi)涵的闡述
第十九章 章太炎的社會思想
一、章太炎社會觀的形成
二、“熔中西學為一爐”的社會思想
第二十章 章太炎的佛學思想
一、章太炎習佛心路歷程考察
二、章太炎對佛學思想的闡發(fā)
三、章太炎習佛原因透視
第二十一章 劉師培與晚清學術
一、近代學術研究的多方面成就
二、近代學術研究的思想特色
三、不可忽視的歷史作用
第二十二章 王韜與近代西學的傳播
一、傳播西學的宣傳家
二、引進西學的文化活動家
三、引進傳播西學的特點
四、瑕不掩瑜的歷史功績
代后記
在清代,程朱理學經(jīng)歷了一個類似馬鞍形曲折發(fā)展的過程,即在兩個發(fā)展高峰的中間經(jīng)歷過一段較長的寂落期。清朝初期,以康熙為代表的封建統(tǒng)治者奉行崇儒重道的文化政策,尊崇程朱理學為儒學正宗,重用一批理學名臣,以維護其統(tǒng)治地位,于是出現(xiàn)了清代程朱理學發(fā)展的第一個高峰。正如曾國藩所說:
我朝崇儒一道,正學翕興。平湖陸子、桐鄉(xiāng)張子,辟設辭而反
經(jīng),確乎其不可拔。陸桴亭、顧亭林之徒,博大精微,體用兼賅。其
他鉅公碩學,項領相望。二百年來,大小醇疵,區(qū)以別矣。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漢學(考據(jù)學)興起并成為一代顯學,理學遭遇厄運,跌人低谷,被冷落了百年之久。直到嘉道年間,程朱理學才重新受到士大夫們的重視,加上朝野鼓吹,推波助瀾,導致它在咸同年間的“復興”。這是清代程朱理學發(fā)展的第二個高峰。程朱理學經(jīng)歷的這種衰而復興的曲折變化,并不是偶然的歷史現(xiàn)象,而是由各種政治、文化及社會等諸多因素錯綜交合作用的結果。
嘉道時期,清王朝曾經(jīng)有過的“盛世”局面已經(jīng)風光不再,各種社會危機開始暴露,政治腐敗、軍備廢弛、經(jīng)濟凋敝、人民困苦,下層民眾的反抗斗爭接連興起。有人形容當時的中國社會:“方今良法美意,事事有名無實。譬之于人,五官猶是,手足猶是,而關竅不靈,運動皆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