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中醫(yī)針灸理論芻議
晉代的《針灸甲乙經》是我國第一部針灸專著。它繼承了《內經》中腦 為陽的六經理論和衛(wèi)氣理論,也吸納了營氣理論;矢χk在該書的總論中收 錄了“十二經脈”,但沒有用它去串聯全身穴位。元代的《十四經發(fā)揮》對后世的針灸理論影響很大。作者滑壽把“十二 經脈”正式當做全身穴位的連線。這種變化看起來似乎是針灸理論的進步,然而卻是不幸的倒退;因為它把先進的刺穴療法的理論倒退到古老的刺脈療 法的時代去了。針灸理論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雖然很復雜,但其中有可能與當時藥物療 法在醫(yī)療中占有絕對的優(yōu)勢有關,因為做為藥物療法支柱的藏府論并不重視 腦的地位和作用。特別是唐朝的王冰在《黃帝內經素問》中片面支持了腦為 “奇恒之府”和“腦為陰”的觀點,從根本上動搖了《針灸甲乙經》的理論 基礎。盡管后來《十四經發(fā)揮》取代了《針灸甲乙經》的地位,但是它對針 灸的l臨床實踐并無多大影響。在本書中作者考察了幾個病證歷代手足十二 經取穴的演變,確信直至現代,指導針灸實踐的一直是《針灸甲乙經》。《中醫(yī)針灸理論芻議》揭示了《黃帝內經》中存在而長期 被人忽視的有關腦為陽的六經理論,并對“十二經脈”的內容進行了認真、仔細的剖析。“十二經脈”是一篇極重要的、闡明腦為人體高主宰的著作,可惜后世醫(yī)家沒能領會其寶貴的理論核心。本書還揭示了《內經》中存在有關人體神經結構的記 載,對《靈樞·經筋篇》進行了分析和論證。通過對“十二經脈”和《靈樞·經筋篇》的探討,可知在世界醫(yī)學發(fā)展史上,早發(fā)現人體血液循環(huán)的是 中醫(yī),早提出神經論的也是中醫(yī)。根據以上考證,本書作者對《中醫(yī)學概論》(1959版)以及有關中醫(yī)和針 灸理論的現狀和繼承、發(fā)展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