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張冠生閱讀中外日記類書籍的札記,與此前出版的《錦書來》(書信類書籍的部分札記)可作姊妹篇。從文化積累看,日記和書信可謂雙璧,既記錄了歷史,也參與了人文世界的建構(gòu)。作者選閱了浦江清、郁達夫、潘光旦、王云五、豐子愷、紀德、奧維爾、本雅明、桑塔格等28位中外名人的日記。這些名人,其身份、閱歷、性情、趣味迥異,作者在閱讀他們的日記之后,以高妙的裁剪能力,勾畫出了一個個血肉豐滿的日記主人形象來。他們的人文情懷、思想活動、政治主張、性情趣味等等,都被作者以精練的文字集中呈現(xiàn)出來。每篇文字,都是一個人的生命。作者希望通過對這些美好文字的追懷,引起我們對紙聲的親近。
閱讀消亡正導(dǎo)致靈性枯萎。新媒體時代制造出一個遠離紙媒閱讀的碎時系統(tǒng),把線上線下的時間和人生絞得粉碎。滿眼光影,不聞紙聲。
紙聲亦遠亦近。從世相看,紙聲確是漸遠;從個體看,樂意聽紙聲的人也還不少。紙聲漸遠,仍可親近。多些親近紙聲的孩子和父母,世上自然多些安詳與歡喜!都埪曔h》是對一個時代的回顧與追懷。唯愿人生共紙聲。
張冠生,生于1954年,祖籍江蘇,現(xiàn)居北京,學(xué)者,供職于民盟中央委員會。做過費孝通先生的助手十多年,深受費老先生田野調(diào)查的熏染。曾在《讀書》《東方》《隨筆》《天涯》等刊物發(fā)表文章,出版《鄉(xiāng)土先知》《世紀老人的話:費孝通卷》《知道:沈昌文口述自傳》《遠古的紙草》《紙年輪》《紙日月》《過去的先生》《晴耕雨讀》《錦書來》等作品。
自序
上篇
郁達夫:我像是被勾了魂,攝了魄 / 003
張謇:實業(yè)與教育迭相為用 / 009
柳亞子:前途真喜向光明 / 016
宋云彬:心中有三扇門緊閉著 / 024
王云五:真有過屠門而大嚼之概 / 034
梁漱溟:把我留在政府外邊不好嗎? / 040
豐子愷:人是到處尋苦之動物 / 051
鄭天挺:斯人不出,如蒼生何? / 060
潘光旦:志于教讀并將老于教讀 / 071
浦江清:恐仍須西去 / 080
徐鑄成:今后不寫日記矣 / 086
夏濟安:干脆死了這條心吧! / 096
劉晉:用人家當手紙的紙訂成日記本 / 105
顧圣嬰:她的水晶般的純粹 / 113
下篇
梭羅:哪兒去尋找更文雅的社會? / 125
蒙田:有多少為說而說的空話! / 132
李;舴遥航裉烊绱藢P挠谘芯恐袊 / 141
安娜:不必擔心他會愛上另一個什么人了 / 151
紀德:做過壯麗旅行的人多么幸福! / 158
司徒雷登:國際關(guān)系中的一個特別任務(wù) / 165
拉貝與魏特琳:用兩代人的心力翻動一本書 / 176
馬林諾夫斯基:形成對生活更為深刻的理解 / 188
本雅明:我的自由撰稿職業(yè),不屬于任何黨 / 198
奧威爾:首先是一個社會主義者 / 206
凱南:為了這本日記,無所期待,無所指望 / 214
鮑曼: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發(fā)現(xiàn)慰藉 / 224
桑塔格:手指間總有潛力在熠熠生輝 / 236
曼古埃爾:徑直采取行動就是回答 / 245
外篇
揚州日記(五則) / 255
溫故日記(四則) / 283
紙年輪講堂籌辦日記(五則) / 295
清讀日記(九則) / 321
后記 /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