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藝術的生態(tài)是多元的。
《畫余味象》一書中的各位畫家,多是活躍于二十世紀以來的賢才俊彥。他們的藝術取向與繪畫風格互有異同。他們是當今畫壇的一個側影。也許現(xiàn)在看來,他們中的不少畫作還未完全形成獨特的面貌,有的甚至還顯得稚嫩,但無可置疑的是,他們的種種探知與行跡都是一個時代留給未來的好印記。若假以時日,他們中或將出現(xiàn)一個徐渭或張大千。觀其人,讀其畫,或可為我們管窺當代中國畫發(fā)展提供參考。這些畫家,有不少與作者朱萬章有著交游,作者對他們的藝術執(zhí)著與艱難摸索無不了然于心。每每見到他們的身影,見其充溢著生命意志的藝術作品時,作者便無法抑制為文的沖動。
畫家與作品是畫史的主角。而由此生發(fā)的美術活動、書畫鑒藏、藝術贊助、美術展覽等,無不與此休戚相關。因此,在畫家與作品之外,探究展覽、拍賣、傳播、投資、題材等多方面話題,是《畫余味象》的另一特色。
萬章兄又有大作即將付梓,囑我序之。
2017年是我們中山大學歷史系八八級同學畢業(yè)二十五周年,電光火石間,四分之一世紀流轉,當大伙忙著抒發(fā)馮唐易老歲與時馳的感慨時,萬章同學則在這一年不聲不響地連續(xù)推出幾部論著,以他的獨特方式完成了對我們青春歲月的一次致敬。
回想與萬章同窗時,大約是出于陳寅恪先生與我們校我們系的特殊淵源,老師每教訓到關鍵時候總要把他老人家搬出來。記得有次姜伯勤教授課堂上引了一首陳詩“群趨東鄰受國史,神州士夫羞欲死。田巴魯仲兩無成,要待諸君洗斯恥”,說此詩寫于1929年,而今六十年過去,這種學術不彰的現(xiàn)象并未真正改變,所以“救時應仗出群才”,要拜托在座的各位后生了!
當時姜老師略帶哽咽的這席話,弄得我們群情鼎沸,一個個摩拳擦掌拉開架勢立志自此要獻身學術,要為往圣繼絕學,F(xiàn)在盤點開來,“諸君”有從政從商從企業(yè)從其他者,真正不改初心做學問的僅朱君一人而已。
究其原由,大約是我們畢業(yè)后的這些年時代變遷有三:一是成功標準有世俗化傾向,守望學術者必須是素心人;二是物質化商業(yè)化大浪滔天,守望學術者必須是苦心人;三是宏大敘事方式衰敗,學術研究轉向“小精微!,守望學術者必須是恒心人。萬章無疑是難得的這樣的三合一者。畢業(yè)后他先在一家省博物館安心從事在我們看來是冷僻的嶺南畫史研究。其間同學聚會,我們談的是股市房市齊飛,萬章則總是微笑著沉靜著旁聽,他在對同學們的求田問舍陶朱事業(yè)表示理解與祝福的同時,清心樸素度日,始終“回也不改其樂”,保持著內心的“秋水與長天一色”。
大約從2000年開始,萬章在學術上發(fā)力,在近現(xiàn)代美術史和當代美術評論領域初現(xiàn)崢嶸,出版《書畫鑒考與美術史研究》《嶺南近代畫史叢稿》《居巢居廉研究》《銷夏與清玩——以書畫鑒藏史為中心》《書畫鑒真與辨?zhèn)巍贰懂嬃中抡Z》《畫里晴川》等論著二十余種,撰寫美術史與書畫鑒定論文近百篇,卓然為有成之方家,朱君已成我們同學——“諸君”的驕傲。
同時,萬章治學之余還兼有丹青之趣,擅長畫蘭花及葫蘆,尤以葫蘆見長,深得文人畫要旨,被稱為學者繪畫,頗具古意。多年前,萬章很偏心地給我們班每位女同學贈過墨寶,但她們是否用心珍藏不得而知。反正2016年聚會時,班長宣布老朱的畫作已被多家博物館收藏,席間眾位美女驚呼一片,回家或也風風火火翻箱倒柜尋找一番。
寫到這里,還得跟其他同學打個招呼唱個肥喏,以上行文不是說朱君的工作價值高于“諸君”的工作價值;事實上,二十五年來,每一位同學都像所有國人一樣,雖經歷各異,或有混沌、鬧心,甚至狼狽之時,但在各自平凡、辛苦的崗位上,通過自己的誠實、勤奮、堅韌,功不唐捐,硬生生、活生生助推了一個龐大的國家滾滾向前。我們是中國奇跡的見證者,更是貢獻者,行陳寅恪所謂“要待諸君洗斯恥”,不是以慷慨激越的方式,而是“于無聲處輕舟已過萬重山”。
而現(xiàn)在,行百里者半九十,真正的完整的徹底的崛起、復興和自信,是文化的崛起、文化的復興和文化的自信。所以,在這最后的十里路上,萬章和“萬章們”的工作,意義非凡,使命重大。又或者,這工作絕不僅限于朱君,也依賴于所有之“諸君”的共同努力。
同學們,老伙計們,借萬章的這本書,讓我們穿越二十五年的時間隧道,迎著老教授濕潤的目光,“用我百點熱照出千分光”,繼續(xù)并肩上吧!
朱萬章,四川眉山人,1992年畢業(yè)于中山大學歷史系,獲學士學位;2011年畢業(yè)于中國藝術研究院明清美術研究專業(yè),獲博士學位,現(xiàn)為中國國家博物館學術研究中心研究館員,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論委員會委員,北京畫院齊白石藝術靠前研究中心研究員。
朱君與諸君(代序)/陳志宇
第一輯 史論畫評
傅山的《深山閑游圖》
丁衍庸的葫蘆畫
傳統(tǒng)·創(chuàng)新·融合——施榮宣畫風解讀
學藝交融的梅墨生
文人風雅:唐吟方的字和畫
戚學慧的寫竹趣味
黃澤森人物畫印記
黎明畫風印象
荷畫與山水畫的融合——程小琪繪畫漫議
郭莽園繪畫的意趣
謝天賜與大寫意花鳥
“形”與“意”之融合——林若熹畫風解讀
張弘繪畫的筆墨時尚
王暢懷的山水畫
武婷婷繪畫的意味
劉思東的山水寫生
羅淵繪畫印象
黃健生繪畫隨感
意在工寫之間——周建朋山水畫掠影
孔繁樂的山水長卷
劉德林的山水畫
陶藝家劉藕生的繪畫
朱頌民繪畫意象
吉祥寓意與黃碩瑜的荔枝畫
方土繪畫的形神
圖像的魅力——杭春暉人物畫閱讀
白宗仁山水畫散論
傳統(tǒng)語境中的歐廣勇書畫
拙趣中見張志輝花鳥畫
許昌敏花鳥畫印象
具象之像:盧少球花鳥畫
莊名渠的繪畫意象
南國春來早——《報春圖》解讀
純真與天趣——讀蓮子繪畫有感
第二輯 隨感雜論
當下語境中的傳統(tǒng)書畫展示
拍賣業(yè)的興起與博物館書畫征集
學術研究與美術館公共傳播
字畫投資與收藏感言
古典與今典之間——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漫談
寫實與寫意之間——許鴻飛雕塑印象
陳學博雕塑之美
博物館離我們有多遠?
心香一瓣祭英魂
后記